中國文字、預言與神傳文化(七)

鵠章
font print 人氣: 20
【字號】    
   標籤: tags: , ,

第四課「十八男兒 起於太原 動則得解 日月麗天」

中原擾擾的時期一過,不是燭光亮中土,而是日月光耀,天地明麗,這天定是個黃金盛世!

屬於「二三其位」歷史末期的隋朝,國祚當然也短。弒父篡位(公元604年)的二世子煬帝荒淫暴虐,不消幾年就民怨沸騰,公元611年「知世郎」王薄率眾抗暴,民變開始,群雄四起,這最後一波動亂持續十八年。「十八男兒」一語關鍵新朝代,因為扣了「李」字(十八合起來是木字,男兒就是子,木子就是「李」字),群雄中李密、李軌、李弘芝多位李姓,「起於太原,動則得解」直接點名群雄中起兵於太原的留守李淵、李世民父子。

李淵因與煬帝楊廣是表親,所以不願起兵。當時已有讖謠說姓「李」的將代替姓「楊」的君臨天下,煬帝對他很忌諱,太原又是兵家必爭之地,李淵當時如不起兵則又有被李密、杜伏威等反王勢力消滅。形勢逼人唯「動則得解」,所以李淵在次子世民的勸說下冒險起兵,這一動解為中國歷史開創出一個文治、武功都到達顛峰的「李唐盛世」。

「日月麗天」的光輝燦爛中,包含著柔麗的月光,果然唐代出現中國歷史唯一的女皇帝─武則天。玄奇的是,她看似無端地造了一個新字「曌」(音意同「照」),作為自己的名字。這字上半截是明字,即日月,下半截是空字,即天,義為日月當空。

這又為「日月麗天」掀出另一伏筆,盛世中已然帶著女性登基的天象。此外,「天可汗」象徵大唐武功外,文學、藝術、建築、服飾、雕塑等等,恰似千古唱絕的唐詩般意境悠遠,又如最峰頂顛觀日月盛況空前,總之四個字寫盡盛唐。這是人類文明在文物、道德、民風、生活各方面的典範時期。

唐初貞觀年間(西元627-649年)由司天監李淳風和隱士袁天罡共同撰著的圖讖《推背圖》問世。《推背圖》在中國可謂家喻戶曉,它共有六十幅圖卦,每幅圖卦附有讖語和一首「頌曰」律詩,預言了從唐朝起至今,以至最後的未來,歷朝歷代發生在中國重大事件,像一首首史詩般被「預錄」下來。

由於《馬前課》的時間輪軸是按著朝代轉,大時代被濃縮在十六字的讖語中,重卦象內涵。而《推背圖》的時光軸按著時勢轉,除朝代更替、國祚外,時代大事象武後登基、安史之亂、黃巢之禍等皆在其中,乾枝葉具足,加上卦、圖、讖、頌各藏玄妙,就顯得豐豪多姿。隨著時間流轉真實不斷展現,讀者無不驚艷,在民間一直流傳甚廣,名氣遠遠大過其它預言。一生一克,越準確越遭災。宋朝以後,幾乎歷朝都將《推背圖》列為禁書,歷代書目題跋類的書都無此書的記載,後世就難以考證。

然而禁不勝禁,後來索性「紊其次第而雜書之」,打亂卦序同時造出上百種不同版本,並行流傳。這就致命了,打碎了時間軸,卦圖字語齊斷根,所以清以後許多卦象很難譯解了。但「預言」成為中國文化的一部分,這是無庸置疑,而《推背圖》掀起的波瀾之深廣久遠也可謂之頂峰,而歸諸於大唐!

第五課「五十年中 其數有八 小人道長 生靈荼毒」

唐末年藩鎮割據延續、發展而成的過渡時期─五代大亂。從公元907年到公元960年間約「五十年中」,先後有朱溫篡唐建立的後梁(907~923年);李存勖建後唐(923~936年);石敬瑭建後晉(936~946年);劉知遠建後漢(946~979年);郭威建後周(951~960年)這五個短命王朝,史稱「五代」。

五代卻有八個族姓當了皇帝,其中後唐三任的皇帝李存勖、李嗣源、李從珂雖然都姓李,可實質上毫無血緣關係;後周就是郭、柴(榮)二姓。這就應了「其數有八」。僭竊交興曰「小人道長」;兵連禍結使「生靈荼毒」。

短暫的動盪,書法、繪畫卻在中國歷史佔有一席,繼唐詩之後的「詞」崛起。經濟重心由黃河流域轉往長江,海上貿易興盛,中原舞台重心逐漸南移。

汗青只書紛亂,文化柔斂內藏!真正運作的卻是這股柔斂力量……

第六課「惟天生水 順天應人 剛中柔外 土乃生金」

「惟天生水」水性柔、善、文、弱,這是新朝代的先天特性。大宋開朝就上演中國歷史上一場無血革命,著名的「陳橋兵變、黃袍加身」宋太祖趙匡胤被擁立為帝。不是披上黃袍就是真命天子,歷史證明他的登基是順應天命。

太祖在「杯酒釋兵權」展現高度政治智慧,根絕了兵變之源,對前朝各國的皇帝、大臣均未大加殺戮,同時樹立宋朝不殺大臣、言官的家法,為中國政治史寫下新的一頁。儉約自持,仁政愛民,知人善任,修生養息,懷柔以安天下,順天命也應人心!

宋朝「強幹弱枝」的政策,軍事中央集權,造成對外積弱,這就是「剛中柔外」特色。剛「中」在五行屬土,「地」成土中,此後天卦象(惟「天」生水是先天象),「土乃生金」指金朝是宋朝的最大外患,其實「金」泛指外患,這是必然,也是整個卦象的重點!整個宋朝外患不止,遼、金、元一個比一個強,沒有強大的外患就彰顯不出宋的「水」性。

後天表面的人事,我們看到的是積弱的宋朝,稱臣納貢、割地賠款、苟安江南,武功弱到極點,軍事幾乎一敗塗地。即使南北二宋各出現一撼銳勁旅砥「楊家將」與「岳家軍」,卻只能衛國不能復國,徒留「壯志情悲恥未雪」的感慨。歷史的印象往往遮蔽真相,不要忘了繼唐詩後,宋詞雋永再創高峰,宋真正的興盛在於不是憑藉武力向外擴張,而是向精神、思想、藝術、文學建樹,為中國文明做了恆久的貢獻。

這個時代光芒四射的人物不是將才,而是思想家、文學家、藝術家、科學家,甚至是百姓工匠,他們共同締造光輝燦爛的宋代文化!

在唐文治武功達到頂峰之後,天意安排一段文治鼎盛武功不足的對比時代,讓神州文化內藏這股似水般的力量、特質展現出來。老子曰「天下柔弱莫過於水……弱之勝強,柔之勝剛,天下莫能知,莫能行」,從這個角度看,二宋與遼、金長期的對峙,遼金極力入主中原建朝稱帝,導致卻是契丹、女真族漢化。

過程中遼人敦佛、金人崇儒,儒釋道三家思想在其中扮演著發酵性的影響,就是這股力量超越種族、語言等凡間隔閡,自覺不自覺地融入其中成為其中,為神州文化增添更多的色彩。當蒙古人入主中原時,反而將北方漢、金、遼人視為漢人,南宋人稱為南人,整體都視為漢人,顯示漢化的程度。

就宋與外患遼金元而言,遼的國祚210年,金朝120年,強大的元帝國只有89年,而積弱的宋朝卻維持了320年,何謂強弱,耐人深思。史學家一直大惑不解,二宋腐敗的軍隊,毫無作戰能力,何以屢屢展現出堅強的防禦力量?蒙古鐵騎東征西討,戰無不勝,攻無不克,滅宋卻成一個艱苦的長期戰爭。

顯而易見的因素就是文治維繫著民心不失,是全民意志彌補軍事缺陷。畢竟天意不循人情,至於有史以來首次整個漢民族淪落到異族統治,亡國哀慟情何以堪,這是下一段歷史另有天意安排,其實宋、元各代表一段對比時期,就說用「剛中柔外」代表二宋確實深具意義!

北宋初另一個暗洩天機巨著悄然臨世,邵雍以《梅花詩》將「未來」化成「史詩」十首。說宋「山河雖好非完璧,不信黃金是禍胎」外患天定;「三百年來終一日」國祚三百早命定。歷史與未來只在一線間,與其說造化弄人,不如說人迷失在歲月時光中!

點閱中國文字、預言與神傳文化相關文章

──轉自《正見網》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中國的文字一直許多神奇現象,出土的甲骨文,殷商帝王以文字與神溝通,文字具有超越時空的能力與特質。這種非人造的特性,充足而成熟,豐富而充滿著神奇,特別是長遠的一段歷史時期只用來記載神事,令現代人百思不解。
  • 《說文解字》開宗的第一個字就是「一」,這個字包含的中國人的宇宙觀,原始意思:「惟初太極,道立於一,造分天地,化成萬物」。所以從對應的原始無極,這「一」字一劃宛如開天闢地......
  • 從「九黎亂德,民神雜糅,不可方物」這段記述,文明之初顯然經過一段人神共處的時間,「民神雜糅」透漏那個時代很多人保有先天神性,像黃帝、蚩尤、倉頡都是具有神性的人物.............
  • 文字用來紀神,一來顯現當時道行天下,人們循天理而行,人世間就無所謂的大事。二來這些「人事」,對我們敬神的祖先而言,從觀念上當然認為,根本不配用這種神聖無比、帶著神的訊息文字來記述,用口耳相傳即可,很自然就以「傳說」的形式流傳下來。這不就很合理的解釋:後世的子孫,現代人認為的傳說,其實確實是「傳說」,所以當然「有史無載」。
  • 中國的文字演進也隱含這些歷史的玄機,大動亂後的演變從篆籀、隸書到楷書,文字愈來愈便於書寫,文字的神奇性也隨之潛隱,體現在人類社會就是神的色彩變的隱淡,強化以人為主體的多元、多姿彩的傳奇文化。
  • 在著名的《出師表》裡就寫「臣鞠躬盡瘁,死而後已」,鞠躬盡瘁就是諸葛亮一生的寫照,沒有諸葛亮,我們不知道何謂「鞠躬盡瘁」,他演活了這四個字,賦予語意豐富的內涵,這是後二千五百年信史時代中國文化的特色。
  • 大篆在我們當今社會中,已經不再是一種實用的字體,但是它的藝術價值和存在意義依然經久不衰,它的精神內涵、神性特點和傳統藝術價值,通過許多歸屬大篆的甲骨文、金文、籀文、石鼓文等留傳下來的古人佳作,發揮其影響力。
  • 新年元旦新桃換舊符,家家戶戶最常見的單字斗方春貼是哪個字呢?摘冠的當屬「福」字。這個福字不僅是庶民百姓熱愛,也為朝廷皇室鍾愛。為什麼從帝王到庶民家,新年都尚「福」迎「福」呢?在中華文化中「福氣」到底從何而來?
  • 在兩周金文書法中,《虢季子白盤》銘文與眾不同,藝術性相當突出。它流淌著創意者與書寫者的人生境界及道德標準,負載著豐富的文化背景和人文氣息,隱含深厚的文化內涵且具創意精神。《虢季子白盤》銘文在章法上,兼具傳統和獨特的審美性,寓古寓新、亦古亦新的境界顯示其表現技藝之爐火純青。
  • 神傳漢字還有許多妙解法,類似各種燈謎的作法。拆字、合字、妙會等等是漢字具有的特色文化之一,在燈謎中常用,古代讀書人也喜愛玩玩這種文字遊戲,透過玩字、猜字也能預測考題,端看猜者的妙解智慧。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