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唱藝術
《寶玉哭黛玉》出自清代子弟書作者韓小窗所作《露淚緣》第十回<哭玉>,基本使用了子弟書的原文,差別不大,本曲也是白雲鵬的代表作之一。
《木蘭從軍》又叫作《代父從軍》或是《花木蘭》,原來為清代子弟書的曲目,是老一輩的藝人白雲鵬的代表作。
《木蘭從軍》又叫作《代父從軍》或是《花木蘭》,原來為清代子弟書的曲目,是老一輩的藝人白雲鵬的代表作。
《 層層見喜》 是早期京韻大鼓常唱的小段,全段都用頂針格。﹙頂針,是指在語文中,同用一個字或短語或句子,上傳下接的一種修辭技巧叫做頂針。頂針格有橋梁、過場的作用,特色是節奏緊湊,可以增加緊張恢諧的趣味性。﹚至於「小段」則是作為演唱正式曲目之前的「帽兒」,本曲種早已無人演出。
此篇《華容道》是早年常用曲本,敘事的角度由曾操殘兵敗退一面入手,與另一派的常用曲本以孔明、關羽為主角敘述的方式不同,是早期藝人張小軒的重要代表曲目。張小軒在百年﹙l908﹚ 前曾灌製唱片一面,選擇中心段落唱詞四十四句,保存了張派唱法的精彩片段。
《古城會》的內容介紹關公他護送著二皇嫂的座車離開曹營,在過五關斬六將後,一路兵疲馬倦來到古城,不但得不到守將張飛的信任,還在城下面臨了身後曹營追將蔡陽的襲擊,關公往前入不得關,往後又沒有臨戰的勝算,在這種情形下的劇情有精采的發展,乃是京韻大鼓的名段。
《倆口爭燈》 是民間俗曲,在京韻大鼓曲種中是早年曾流行的曲目。此一鼓本使用「花轍」的演唱方式,頭尾兩段使用「言前轍」,中間分別使用了「江洋」、「梭波」、「中東」、「由求」等轍韻,顯然是非常早期的曲本。主角藉著兩夫妻夜間燈下的鬥智問答,帶出當時有趣的謎語典故,是老少咸宜的一段鼓曲。
《蒙正歸窯》又叫作《呂蒙正》,他在宋太宗、宋真宗時三次擔任宰相,這個人襟懷寬廣、度量如海,就是「宰相肚裡能撐船」典故裡的那位北宋名相。他曾經度過一段「日投僧院,夜宿寒窯,布衣不能遮其體,淡粥不能充其飢;上人憎下人厭…」的日子,結果到最後官至極品,位列三公。因為呂蒙正的人生太過戲劇化,他的姻緣也是經由神人指點,靠繡球招親而成的美事,加上這樣的故事具有正面教化功...
《佳人送飯》是早期的京韻大鼓曲目,全本已經失傳。以下短短的片段也只是霍明亮之子約在半個世紀之前﹙1961年﹚的仿唱錄音整理所留。
在此一歷史悠遠的大鼓曲文中,大量描述了在清代咸豐初年就已經成名的高腔藝人所唱曲目,幾乎各個唱班都評點一通,後人也據此推斷出本曲編寫必定早於1840年,距今近兩世紀。鑑古知今,讀者可由其中發想及體會,在這一兩百年間持續不變的人倫義理與家庭價值,由此觀之當時的社會動態,更是耐人尋味。
《燈下勸夫》又作《賢良女燈下勸夫》,此一曲目描述內容在清代咸豐、同治年間,對於當時家境優渥的紈褲子弟,做了一番細膩的生活描述,也反映出清朝末年當時京城不正的習俗。
《擊鼓罵曹》此一鼓段是藝人駱玉笙後期演出用本,在演唱時,換用大堂鼓及雙鼓槌,又改用京胡伴奏﹝夜深沉﹞,成為別具一格的代表曲目。
《白馬坡》又名《斬顏良》,描述關雲長落難在曹操陣中,從權達變暫為曹營效力的時期,在陣前對壘斬殺顏良的喬段。此為京韻大鼓初期藝人常演的曲目,後期藝人也以其作為保留曲目經常演出,可說是知名度甚高的流傳鼓曲。
另外一個唱本中有幾句關於包公受賜的情節挺有意思,在此附錄以饗讀者︰「朕不殺你還增職,欽賜你兩口寶劍三口銅鍘。龍頭鍘龍子龍孫許你管,虎頭鍘文武百官許你拿;狗頭鍘專鍘黎民與百姓,各州府縣任你轄。」
】:《白帝城》內容講述三國時代劉備臨死前,在白帝城托孤給孔明的情節,本稿所錄《白帝城》是當年白雲鵬藝人的演出本,敘事精簡,重抒情。另一藝人劉寶全使用他本演唱,內容多出了劉備向孔明議論馬稷,以及太子劉禪親至白帝城並拜孔明的部份,此鼓本無這方面的敘述。文末另外附上白雲鵬後來灌製鼓曲唱片,所使用的《 白帝城》精簡曲詞於後,供觀者賞析。
早期藝人章翠鳳在天津曾演出過此一版本,尚有另本是由白鳳岩在1938 年編詞完成的,其中內容分為兩本,頭本《水淹下邳》,二本即《白門樓》,鼓韻唱腔均使用中東轍。
《白門樓》內容記敘一段三國志,先說劉備如何失守徐州城,再說呂布﹙呂奉先﹚如何丟掉了下邳,以致曹操生擒了當年對他曾有救命之恩的陳宮,以及一腔義氣罵曹的張遼反未死,而怕死的呂布卻命歸西的白門樓演義。
《丑末寅初》又名《三春景》,全曲由九對句子組成,每個下句均是多層次的長句。早年只做為開場的“帽兒”演唱,後漸成為獨立唱段。這個曲段討喜、光明、老少咸宜和生活化,是以演唱時末句皆以喜慶語作結束,詞為︰「願眾位富貴榮華,金玉滿堂,福壽綿長,一世永安康。」
這是首著名的傳統曲目,幾乎各曲種均有這片段演出,不同的藝人詞句也各具特色﹙例如本篇引自架冬瓜此一藝人所灌的唱片紀錄﹚。曲詞主要展現了清末民初的婚禮習俗。
白雲鵬將《露淚緣》的第十一回《閨諷》和第十二回《證緣》合併成為一段曲詞,改編時統一使用了姑蘇轍,刪去了開篇八句,又增加了結束時的尾句,冠以今名。《太虛幻境》可以說是白雲鵬的著名代表作,留有唱片一張。
《太虛幻境》出自清代韓小窗所作子弟書《露淚緣》。也就是《紅樓夢》一書中的賈寶玉看破金玉良緣,回到大荒山的無稽崖,了悟前世因果出家的喬段。
《方孝孺罵殿》白雲鵬、白鳳鳴均擅演;白雲鵬留有唱片一張,題為《方孝孺罵燕王》,白鳳鳴留唱片一張,題為《孝孺罵殿》。
《方孝孺罵殿》出自清代子弟書《草詔敲牙》,《草詔敲牙》原文分為四回,第一、二回改編為京韻大肢《建丈帝出家》,第三、四回即《方孝孺罵殿》。改編第三、四回時統一使用了中東轍,刪去了開篇部分詞句,做了改寫,題今名。
《建文帝出家》本出自清代韓小窗所作的子弟書《草詔敲牙》,以其中原文第一、二兩回改編而成。改編時通篇引用“人辰轍”,因此與子弟書原文相較,其中唱腔改動頗大。它也是當年白(雲鵬)派和少白(鳳鳴)派的重要曲目。
《建文帝出家》內容是指明朝燕王興兵篡位,建文帝臨難之時落髮出家當了喪國君的典故,內心形容深刻,場景絲絲入扣。
《長坂坡》敍事細膩,原是清代子弟書曲目,歷代京韻大鼓藝人均演唱,唯各派詞句有不同。其中有關於趙雲大戰張郃這一段的,今已失傳。
《長坂坡》又名《糜氏托孤》,演出時亦名《子龍救主》。趙雲字子龍,是漢營勇將,本曲是講三國時代﹙建安十三年﹚,曹操南征劉表,漢軍在長阪坡兵敗逃亡大轍退時,惟有趙雲一人於亂軍中救出少主的故事。
本文將在文後另註介紹,有關其他曲本在關公夜視《春秋》後的“白猿教刀”鼓詞內容。
《馬失前蹄》又名《義釋黃忠》,一般流行用本“少白本”句式靈活,內容唱段含有關、黃對刀時的人物描繪;其中霍明亮用本雖與此“少白本”大致相同,但較之篇幅略長,加入了關雲長﹙三國關公﹚夜思、舞刀的情節。
這一回六出祁山,五丈原身亡一位軍師諸葛亮,到後來,姜伯約九伐中原,被鄧艾渡陰平,也是天不將漢業興!
共有約 336 條記錄
今日頭條
NEWS HEADLINES
美國正計劃擴大對俄羅斯制裁範圍。美國及其合作夥伴正準備透過一系列更嚴厲的制裁和出口管制進一步向俄羅斯施壓,透過切斷俄羅斯獲得西方技術的管道來削弱其作戰能力。 拜登政府週二(6月11日)表示,將在本週於意大利舉行的七國集團會議上宣布一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