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课教材(高级):擢发难数

成语故事
正见文化课教材编辑小组
font print 人气: 17
【字号】    
   标签: tags:

【原文】
范雎(1)曰:“汝罪有几?”曰:“擢(2)贾(3)之发以续贾之罪,尚未足。”(《史记·范雎蔡泽列传》)

【批注】
(1)范雎:战国时代魏国人,能言善辩口才佳。雎,音居。
(2)擢:音卓,拔取。
(3)贾:即须贾,战国时代魏国中大夫。

【故事阐述】

范雎,战国时代魏国人。他曾想效忠魏王,但因家境贫困无法筹得活动费用,所以见不到魏王,后来只好先到魏国中大夫须贾门下任职。

一天,魏昭王派遣须贾出访齐国,范雎也跟随前往。他们在齐国停留了好几个月,都得不到齐襄王的接见。但齐襄王听说范雎善辩论、口才佳,就赐了十斤黄金、牛肉、美酒等派人送给范雎。不过,范雎婉拒不接受。须贾得知此事,非常生气,认为范雎一定是出卖魏国的秘密,才获得此赏赐。

回到魏国后,须贾对范雎还是怒气未消,就将这件事向宰相魏齐报告。魏齐信以为真,愤怒的命人把范雎毒打了一顿。范雎被打断肋骨,牙齿也脱落了,他只好装死。魏齐派人用席子把他卷起来扔到厕所里,又叫喝醉酒的宾客在范雎身上撒尿,除了羞辱范雎,目的是惩一警百。之后,范雎在魏国人郑安平的帮助下,两人一起逃跑并躲藏起来,范雎也改名叫张禄。后来,范雎在郑安平奔走下逃到秦国,对外他提出远交近攻的策略,受到秦昭王重用封为相国。

魏国人对于范雎逃到秦国还成为相国的事并不知道,认为范雎早就被打死了,而秦国人一直叫范雎为张禄。秦昭王接受范雎的主张,准备攻打韩、魏两国,魏王得知消息后,就派须贾出使秦国,请求罢兵。这时,范雎改装扮成穷人模样,来到客馆见须贾。自然,须贾见到范雎非常吃惊。范雎假意告诉须贾,自己在秦国官员门下当差。须贾见他穿着破旧,便起了怜悯心,留范雎吃饭还送他一件自己的粗丝袍。

两人交谈中,须贾问范雎说:“你知道秦国相国张君吧。我听说秦昭王非常宠信他,有关天下的大事都由他决定。我此行的成败也取决于张君。你有跟相国张君熟识的朋友吗?”范雎说:“我家主人和他交情很好,我也能求见他,就让我帮您引见。”于是,范雎找来了四匹马拉的大车,亲自给须贾驾车,一同去见张禄。

进了秦国相府后,范雎下车并对须贾说:“请等等我,我替您先进去跟相国通报。”但须贾等了很久,却不见有人来。后来须贾向门卒探问,才知道原来范雎就是秦国相国张禄。须贾大惊失色,知道自己被骗进来了。他赶紧脱了上衣光着膀子并一路膝行,托门卒向范雎认罪。于是,范雎坐在挂了盛大帐幕的堂上,说:“你有多少罪状?”须贾回答说:“就算拔光我的头发来数我的罪过,也还不够计算。”

后来人们就把须贾说的几句话,引申为“擢发难数”这句成语,形容罪过多得难以计算。

【讨论】
(1)你认为须贾为什么要怀疑范雎出卖魏国,回国后还向魏齐报告?
(2)你认为范雎为什么能死里逃生?最后为什么还能成功的做到秦国相国?

【造句练习】
例:秦桧陷害忠良等罪状,真是擢发难数啊!
例:法官对累犯的强盗犯处以重判,以惩罚他擢发难数的罪行。

【相似成语】
擢发莫数;擢发数罪;擢发不胜;罄竹难书

【课后时间】
想想看,碰到危急情况时,你会怎么做?请说出自己的想法和大家分享。

--转载自正见网 (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孔子到卫国去,冉有为他驾车。孔子说:“人口众多呀!”冉有说:“人口已经够多了,那还要再增加什么?”孔子说:“使他们富起来。”冉有说:“富了以后,还要再增加什么?”孔子说:“教化他们。”
  • 孔子以庄稼的生长、开花到结果来勉人精进不懈。不论在进德或修业之事上都该要有始有终,坚持到底。否则,半途而废,功败垂成,终究是人生的一大遗憾。
  • 智宣子将要立瑶为后嗣,智果说:“智瑶不如智宵。”宣子说:“智宵残忍。”智果说:“智宵残忍表现在外面,智瑶的残忍在内心。心地残忍能败国,外表残忍不害事。
  • 春秋时代,鲁国发生内乱,鲁昭公被迫离开自己的国家,逃往齐国。齐景公问他:“你还这么年轻,就把国家丢了,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
  • 樊迟问怎样是智,孔子说:“专心致力于人伦合宜的道义,对鬼神要心存敬畏,但又不生邪念去招引追求,就可以说是智了。”樊迟又问怎样才是仁,孔子说:“仁人对于劳苦难事,做在人家前面,对于结果收获,得在人家后面,这就可以说是仁了。”
  • 曾子说:“父母去世了,要谨慎的办好丧礼,表达自己的哀痛,追念久远的祖先,要诚心恭敬的祭祀,这样,百姓的道德风貌就日趋敦厚纯朴了。”
  • 孔子说:“做得过度就如同是做得不足,都不适中。”
  • 太宰(1)问于子贡曰:“夫子圣者与?何其多能也?”子贡曰:“固天纵(2)之将圣(3),又多能也。”子闻之,曰:“太宰知我乎?吾少也贱,故多能鄙事(4)。君子多乎哉?不多也。”
  • 孔子说:“具有中等资质或道德水平以上的人,可以告诉他较高的学问或道理;而具有中等资质或道德水平以下的人,不可以告诉他较高的学问或道理。”
  • 重耳为了报答楚庄王及实现自己的诺言,就下令全军往后撤退九十里,一直退到城濮才停止。从此人们就将“辟君三舍”引申为“退避三舍”这句成语,用来比喻对人容忍让步,不和人相争。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