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生到中国念大学3大风险

font print 人气: 5736
【字号】    
   标签: tags:

【大纪元6月25日讯】(大纪元记者李华台湾台北专题报导)随着两岸互动往来,“陆生来台”或台生赴大陆“就学”议题受到关注。从今年开始,台湾的高中毕业生只要学科能力测试成绩达“顶标级”,即可免试申请北大、清华等中国123所大学,台湾约有1.8万人合乎资格。

《拒绝联考的小子》作者吴祥辉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他赞成让自己的孩子去中国念书,理由包括:一是感受与理解中国;二是掌握人脉;三则是学习他们看事情的大器,而不是停留在小而美的岛国心态。

此外,一般认为,中国的国际化程度较高,有大量外籍留学生,可以请到世界大师级的老师来讲学,学生能够有机会与不同国家的人交流,扩大视野。

为了催生“21世纪的100所重点大学”,中国政府在1990年推出“211工程”,1998年又推出“985工程”,要将北京大学、北京清华、上海复旦等39所大学打造为世界一流。20年过去了,成效如何?

今年5月2日南京举办一场中外大学校长论坛,前北京大学校长许智宏直言批评:“中国目前没有世界一流大学,中国的大学有模特儿身材,但都没有什么气质。”美国史丹福大学校长汉尼斯断言:“中国要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快则20年,慢则50年。”

在国家政策强力的打造下,为何中国仍然难有世界级大学? 中国仍是共产党主政的国家,在经济开放30年之后,大学教育品质、学术自由风气到底有无提升?存在哪些风险?到底值不值得远渡重洋去念?

◎ 风险一:政治介入校园,学术自由受限

美国耶鲁大学校长理查.莱文在中外大学校长论坛上批评:“中国大学的教育最缺乏跨学科的广度、对批判性思维的培养,学生总是被动的倾听者和接受者。”

台湾师范大学华语文研究所硕士生管韵,对此深有体会,她曾到中国南京大学、中国语言大学进行短期进修、实习。她说:“中国的教学过于刻板,老师不让你提出自己的想法,不像台湾,师生之间是一种共同分享的氛围。”

目前就读北京清华一年级的韩国人安民英,高中3年在美国读书,他说:“中国授课比较古板,老师上面教,学生下面听。美国比较开放,让你有参与的意识,激发你的想像力。”

中国科学院博士刘恒熠(化名),目前在日本东北大学进行学术研究,他认为“211”、“985”工程口号喊的很响,但实际上中国政府根本不会放手让大学自由发展,因为政府害怕无法控制、失去权力,“但被束缚了的学校,又能有什么大的发展呢?”

刘恒熠来到日本之后,发现日本这么小的国家,亚洲前10名大学占了8个,2010年世界前50名大学排行占2个,近年来更有日本学者获得诺贝尔奖。

他说:“北大、清华这种知名学府,却还没有一个诺贝尔获奖者,名气靠的不是学术研究,而是国家行政权力打造的结果。”

目前外籍留学生到中国念大学兴趣浓厚,但中国学生反而想出国。刘恒熠感慨地说,北大、清华是向欧美各大学输送留学生的最大基地,想有所作为的中国留学生都会留下来,“如果中国的学术环境没问题,我也不会离乡背井来到日本。”

中国政府对于网路的控制及审查全球皆知,来自美国的沈梅、泰国的黄龙,目前是台大的交换留学生,询问是否愿意去中国留学时,他们异口同声地说:“没有facebook,网络审查很严,不会想去。”

◎ 风险二:论文抄袭成风,师资品质堪虑

在中国影响最大的大学排行榜——《中国大学评价》课题组的武书连,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包括北大、上海复旦等“985工程”大学在内,中国某些大学仍然是抄袭者的乐园。

刘恒熠无奈且悲哀的说:“教授为职称抄,学生学老师抄,论文抄袭现象在中国,已经见怪不怪了,这种教育体制,很难造就有独立思想的人。”

最近,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对4488人进行调查,有58.8%的人认为目前中国没有世界一流大学,75%的人认为“功利主义”是目前最大的问题。

刘恒认为,中国是典型的形式教育,分数是学生的命根子,论文的发表数量是教授能否升官的标志,“这种急功近利的应试教育,会造成恶性的循环。”

◎ 风险三:社会风气败坏,求名利代价高

要衡量一个国家的国力、能否长治久安,除了数字化的经济成长率,“人文素质”也是一个重要指标。

许智宏认为,教育应当回归到“培养人”,培养具有人文素质、批判能力及创新思维的人,这才是大学真正的核心价值。

曾经在中国住过近6年的韩国留学生南宇燮,目前在台湾交换留学,他说:“中国到处充斥着不道德的行为,你要问路,他会告诉你个花钱又不直接的方式,目的是为了赚你的钱。”

刘恒熠认为,学科能力测试成绩达“顶标级”的台湾学生,“如果真想在学术上有所成就,清华、北大等校并不是最好的选择。”

许多人想到中国就学,更为了日后就业的考虑,但刘恒熠提醒:“如果认为中国是个市场,想在这赚钱,也许你会成功,可是你要准备用良心和道德做代价。在这个环境下,你会潜移默化的改变,等到有一天,你可能都不认识自己是谁。”

陆生来台:“我们被台湾影响更多”

(大纪元记者李华/专题报导)台湾高中生到中国念大学,中国学生来台就学也引起关注,部分人士忧心中国政府让有特殊背景的人来台进行“赤化”,但目前在台湾留学的大陆学生表示“其实我们被台湾影响的更多”。

截至今年5月31日,中国政府接受大陆大学生赴台短期就学申请的学生总计2763名,来自大陆各地25所大学,申请到台湾的13所科技大学就学。此外,今年9月台湾将有73所私立院校计划招收2000名对岸大学技职专校的二、三年级学生。

记者走访多位大陆留学生,谈他们的台湾留学经验。林薇(化名)说,来台后有一次去陌生的地方但找不到路,路上一位台湾的姐姐亲自带她过去,抵达目的地之后自己再折返回家,林薇说:“这让我觉得很温暖,在中国感受不到这些。”

在共产党集权统治下的中国孩子,只能在出国短期留学期间,汲取海外自由民主的养分,来自泰国的台大交换留学生黄龙说:“我在台大的中国同学,刚来时就到图书馆借回了一大摞中国看不到的禁书。”

另一位陆生冯燕(化名)表示,“我们来到台湾之后,其实被台湾影响的更多”,她说:“以台独为例,在来台湾之前我们无法接受,但现在听到了就跟没听见一样。青天白日旗也是,但现在可以买个背心穿、买个围巾带。”

中国目前仍然是一个网路监控严重的国家,记者在这次采访陆生的过程中得到印证,包括北京奥运的假唱事件、上海世博的难民问题,5位接受采访的陆生竟有4人毫不知情!

什么样的社会,将造就出什么样的人才,一位来自北京最后入籍日本的家长说:“台湾的父母们,难道你们真的想把自己的孩子送到那里读书吗?” (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中央社记者林思宇台北10日电)陆生来台若与台湾人结婚,是否继续保有学生身份?教育部今天表示,要看陆生选择以何种身份在台湾停留,如果选择学生身份,便可继续读书,若选择大陆配偶身份,学校就会退学。
  • 〔自由时报记者施晓光、林晓云、邱燕玲/台北报导〕虽然马政府一再强调开放中生来台会禁止打工,但民进党立委邱议莹昨天质疑,中生如果和台湾人结婚,就可能循依亲资格取得身份证,在台湾打工,对此教育部长吴清基与陆委会主委赖幸媛都澄清,陆生来台后,一旦结婚就不符合原本来台目的,且在陆配与陆生两种身份中只能择一。
  • 〔自由时报记者施晓光/台北报导〕马政府打算开放中生来台,民进党立委昨质疑,虽然中生可以来台,但政府承认四十一所中国大学院校学历,反而会对台湾学生产生磁吸效应;为了反驳绿营论述,教育部长吴清基竟语出惊人表示,“大陆很专制的,我们已经谈好”,可以控制台生登陆人数,否则陆生来台可以喊卡。
  • 立法院教育及文化委员会今天审查攸关陆生来台的大学法与专科学校法修正草案,对于陆生三法可能无法在本会期通过,吴清基表示,学校要招生,一定要等法案通过,否则只能延后。
  • 陆生来台相关的大学法与专科学校法二法修正草案,12日下午,在立法院教育及文化委员会两党委员询答后进行审查,“三限六不”是否入法,委员会决议将两案送交立法院会协商。
  • (中央社记者周永捷台北14日电)立法院蓝绿今天上演表决大战,通过将直辖市健保欠费补助案、预算冻结案等9 案付委。另外,院会将攸关陆生来台的大学法与专科学校法蓝绿版本草案排入议程,并案协商。
  • 虽然马政府积极推动开放陆生来台的政策,但依据经济部工业局委托台湾经济研究院于去年底完成一份研究报告指出,即使开放中国学生来台,还是有六成八的企业不会因此增加雇用中国产业专业人才的意愿。报告同时也显示大部分企业认为进一步开放中国专业人才来台,对我国产业与企业是“弊多于利”。
  • 为了把关陆生来台,民进党从锁门杯葛、和国民党立委大打出手,一直到最后修正路线提出民进党团版本,既是基于策略上的理由,也是现实上的考量。
  • 立法院明天将处理民进党团提出的“两岸人民关系条例修正案”复议案;教育部今天表示,如果复议案没过,最快是1个月后召开临时会,还要公告相关子法,今年仅双联学位来得及。
  • 立法院内政、教育委员会联席会明天将处理陆生来台相关法案复议,民进党立院党团今天要求先开公听会再处理,但国民党团表示先讨论再表决,一切按议事规则。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