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誓

燕云
font print 人气: 1
【字号】    
   标签: tags:

誓,按照现代人的理解,就是誓言、起誓的意思,大意是用庄重的言辞来约束自己的行为。追溯起来,“誓”文化在中华历史上有很深的积淀,也留下了很多典故。

据《周礼.天官.大宰》中记载:“祀五帝,则掌百官之戒誓”。在《康熙字典》中,对于誓有这样一句注解︰“言誓者,明天自既命之为嗣,树子不易也。又礼,将祭而号令齐百官,亦谓之戒。”

可见,起誓源于祭祀,和天地神灵的信仰有关。在遥远古代,只有在非常庄重的场合,才能“戒誓”。如祭祀、出征等。起誓的目的,就是向神灵表述遵守戒训的决心。如〈汤誓〉、〈泰誓〉、〈秦誓〉等流传下来的诰文,都是在极庄严情景下的誓辞。

这些誓词都有一个共同的背景,就是讨伐无道,教人向善。如〈汤誓〉,是商汤讨伐夏桀暴君的背景下产生的;〈泰誓〉,是周武王与各路诸侯孟津之会,诛灭商纣暴君的天象下出现的;〈秦誓〉,则是秦穆公训诫臣子要律己怀民的前提下而成文的。

由此可见,中华“誓”文化有一个特点,就是场合庄重,目标正义,决不食言。所以,古人对待立下的誓约是极慎重的。

《左传》中有这样一个典故,就是郑庄公因为母亲纵容弟弟干坏事,他在极度愤怒下对他母亲姜氏起誓:“不及黄泉,无相见也。”意思是,我这辈子不想见你了。后来他平静下来之后,十分想念母亲,感到非常后悔,可是无法背弃自己的誓言。

于是有人给他出了一个主意,教他挖一个地道,在地道中和母亲相聚,不就不算背誓了?他非常感激给他出点子的人,欣然照做。这个典故也成为千古美谈。

九五至尊的皇帝,尚且如此慎重对待,可见中国古人对起誓的极端重视。正因为如此,民间就有讲究,不能随便发誓。因为誓词一出,天地鬼神共鉴,如态度言行不端,定会招来无妄之灾,如自食誓言,灾报恐怕会更加严重。

在西方,也有圣人教导让人不要随便起誓的文化。如在《马太福音》中,耶稣有这样的话教导门徒:“只是我告诉你们,什么誓都不可起,不可指着天起誓,因为天是神的座位。不可指着地起誓,因为地是他的脚凳。也不可指着耶路撒冷起誓,因为耶路撒冷是大君的京城。又不可指着你的头起誓,因为你不能使一根头发变黑变白了。你们的话,是,就说是,不是,就说不是。若再多说,就是出于那恶者。”

从这段话可见,耶稣并非否定起誓,而是因为天、地、神、君的尊贵,教导人们不能随便发誓,以防被恶人利用去做坏事。东西方的圣哲们,对“誓”的庄重态度,竟然如此的吻合。

而脱胎于撒旦马教、成形于土匪流寇的中共,拉拢党徒,竟然必须右手握拳立誓,并且立毒誓,才能通过加入马教中共的门槛。

这些誓词总体来看,是一个环环相扣的死结。中共与天斗,破坏自然;与地斗,毁灭生态;与神斗,残害信仰;与人斗,灭绝人性;与文明斗,灭绝文化;与百姓斗,苛暴压榨……。

可见,加入中共者的起誓肯定不是给天、地、神、人任何一个对象的誓言,那唯一的合理解释,就是对魔鬼的立誓。这就是一个中共党徒将自己生命的所有交给魔鬼的卖身契,标志着这个人开始封闭自己的良知,跟随中共行恶的开始。

如何解除这个魔咒?如何摆脱这个毒誓?如何在心灵上摆脱中共的鬼影?

郑庄公作为一国之君,尚且为自己意气用事而发的誓言后悔,想办法挖地道见母。难道已身在中共邪教的你还不有所反思和忏悔吗?难道你自认为比郑庄公聪明吗?难道你明知自己加入的是一个连活人的器官,大规模摘取都毫不眨眼的反人类组织而无任何羞惭之心吗?难道你不应该向上天忏悔表明重新做人的真心愿望吗?这不正是三退(退出中共党、团、队)可以做到的吗?

可贵的同胞们,可贵的身入中共而良心未泯的朋友们,请拿起你们的笔,向上天证明,你不是马列魔教子孙,而是一个优秀的中华儿女!

--转载自明慧网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闻过则喜,顾名思义,就是别人批评自己错误时依旧保持一种良好的心态,欣然、虚心的接受意见。这不仅体现着个人的修为与素养,更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精髓。
  • 严冬过后,美好的春天来临了,春是一年之始,天地间万物复苏,生机无限,人们所见所闻皆是春意盎然...
  • 传统儒、释、道文化皆从因缘、因果关系,来探讨人生意义和归宿问题。
  • 以宽宏大度的态度去对待别人,是一种美德、一种风度、一种仁爱无私的境界。人生之路需要宽以待人,成功之路更需宽以待人。
  • 说起李白,几乎无人不晓,人们赞赏他的辉煌艺术成就,更敬佩他一身浩气,济苍生、报国家,矢志不渝追求理想的精神。
  • 北宋时期有一位儒生,他的名字叫刘庭式,当时的苏东坡,很赏识、敬重他的人品。
  • 昔日孔子在齐国听舜帝时代创作的大乐舞《韶》乐后,“三月不知肉味”。孔子感叹道︰“不图为乐之至于斯也。”
  • 杜甫崇高的艺术成就,源于他仁爱、无私的崇高思想境界,在国家、民族面临危难之时,他关爱百姓,关注未来,呼唤正义,揭露黑暗势力,用诗歌反映出一代文人道德良知的社会责任感与历史使命感。
  • 成语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百花园中的一朵奇葩,同时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经典中的精粹之一。
  • 范纯仁,字尧夫,是北宋名臣范仲淹的次子,官至参知政事,相当于副宰相。他一生为人谦逊温和,正直宽恕。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