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健康吃粽有窍门 少数人需忌口

(Fotolia)

人气: 9
【字号】    
   标签: tags:

端午粽叶飘香,令人不想错过它的美味,
但却又担心不健康、热量高、难消化,
这些问题似乎有些扫兴。
粽子该怎么吃才能避免这些困扰?
那就让专家们告诉你,如何吃的有窍门。

【大纪元记者施芝吟台北报导】端午节将至,少不了应景粽子纷纷出炉,而粽子种类林林种种,慢性疾病患者到底能不能吃粽子?要吃多少才不会过量?医师指出,慢性疾病患者可以吃粽子但一定要少吃,再配合饮食上的注意事项,就可以享受美味又不伤身。

耕莘医院营养师黄美智表示,一般粽子都是以糯米制成的,建议糖尿病患者吃粽子时,须额外食用一些蔬菜,以延缓血糖上升,让血糖比较稳定。

中华民国糖尿病卫教学会秘书长苏秀悦指出,糯米做的粽子,支链淀粉较多,容易血糖高,不建议糖尿病患者食用。吃粽子份量控制很重要,建议不吃饭只吃粽子即可,半碗到7分满的量,必须控制份量,不鼓励多吃。再以竹笋汤、冬瓜汤、无糖茶或无糖洛神花茶解油腻。另外,糖尿病和高血压患者,可食用五谷粽。

黄美智表示,肾脏疾病患者,建议选购由糯米包制的粽子,不要选五谷粽,五谷含磷量较高,对代谢程度较差的患者,身体容易造成负担,另外,肾脏疾患不适合吃蛋黄,或沾酱油膏或甜辣酱食用。但可以选择甜粽沾上少许黑砂糖,也是另一种美味的选择。

台北医学大学附设医院营养师黄湘雯强调,慢性疾病患者还是少吃粽子,毕竟油脂较高,正常1颗粽子,相当于1碗饭的份量,但热量不只1碗饭,热量300~500或更高,有些粽子油脂含量高,因内馅多数是用炒的,还放入蛋黄、肥肉等高脂和高胆固醇食材。很多慢性病患者有高血脂的问题,吃粽子就得注意,蛋黄要少吃。

黄美智建议民众要制作养生粽时,可选择十谷米加上一些长糯米、燕麦、紫米,搭配山药、南瓜、瘦肉,不选择肥肉,也可以加蒟蒻。

台北市营养师公会总干事魏宾慧建议,糯米换成五谷杂粮米,增加纤维质及微量矿物质,包好后用水煮的,热量相对较低。把粽子当饭吃,一定要搭配青菜吃和竹笋汤,这样吃的饱且热量也不高。◇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