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媒体中的西方记者 尴尬无奈

人气 1
标签: ,

【大纪元2012年01月18日讯】中共四大媒体正在美国纽约市扩大业务规模,为在世界舞台上展开竞争做准备。然而,外媒透露,在中共官媒内处境尴尬的西方记者认为,由于官方操控,北京对外媒体无法与西方媒体竞争,虽然想要改善与西方交往,但在自己编辑部就已失败,实际上,北京因担心中国记者受太多影响,只短期使用外国人,而外国记者在这里平均逗留11个月,愤而离去。

中共媒体巨头纷纷扩大纽约业务

《华尔街日报》17日报导,新华社去年进驻百老汇(Broadway)大街一幢写字楼的顶层,并在时报广场(Times Square)租用了一块高约18米的巨型广告屏幕;中国规模最大的英文报纸《中国日报》(China Daily)也在扩充,现有记者和其他员工超过20名。中央电视台(CCTV)计划在纽约及其它城市雇用62名记者。一些规模较小的中国媒体运营商也准备在纽约开设办事处。《财经》杂志(Caijing Magazine)也有扩张计划。

不过,报导说,中国记者常常对有争议的问题避而不谈。专家们说,这是如今北京驻美媒体报导美国内容时的典型做法,避开敏感性话题,主要报导文化和金融领域。而且,大多数媒体的经费来自政府,因而受到更多的官方限制。

专家们还说,新华社和其他类似机构正在向发展中国家的媒体出售内容,同美联社或路透社的做法相似,但是价格更便宜。人权观察(Human Rights Watch)的亚洲研究员凯恩(Phelim Kine)认为,这些国有媒体不按市场规律运作。他们能够以低廉的价格生产、包装和分销媒体内容。

“中国对外媒体受控 无法与西方媒体竞争”

《法兰克福汇报》日前报导了受聘于中共官媒的西方记者的尴尬处境。他们在碰到与自己的价值观不相符合的报导时,往往“半心半意”地工作,有时运用微妙的手段瞒过新闻审查。这些“润色者”普遍感到失望,认为中国的对外媒体囿于官方操控,无法与西方媒体竞争。

该报以化名罗斯(Andrew Ross)的编辑为例说,有的日子他只是“半心半意工作”,他说,“只要观察一下中国媒体的过分民族主义文章就可看出,那些文章的英文几乎都很糟糕,因为没有人下功夫修改。比如可以通过半生不熟的标题或者报导中的双感叹号看出。”文章说,像罗斯那样在中国英文媒体工作的西方记者有数百名。

西方记者–“润色者”的软抵抗

该报写道,较之中文媒体,英文出版物和电视台的偏见和民族主义明显少些。许多中国雇员因此以为自己是西方媒体的直接竞争者。这要打折扣。为新华社工作的加拿大人凯勒(Jason Keller)说:“他们都想像半岛电视台(Al Dschazira)那样一举成名,但这注定会失败。他们受困于一个矛盾:想要让人信服,自己却受到控制。”

该报说,有的西方人觉得从事于受操控的媒体无妨。“其他人则试图用微妙手段瞒过审查。《中国日报》的布拉德肖(Claire Bradshaw)说,‘中国人不懂反话。’比如她在2011年9月加的标题是,美国宣布报导占领华尔街的’媒体禁区,’这个来自专制语汇的概念给该报带来嘲讽。”

担心受太多影响 中方只短期使用外国人

“由于不可能就内容进行争论,有些西方人就另辟战场争取获得自我价值感。菲舍尔(Tim Fisher)几乎愤怒地说:‘我常常因为语法和他们争论,因为他们自认为懂得更多。’他在语言上做过的改动,常常又被改回来。这位已经离开《环球时报》的美国人问道:‘这是侮辱,究竟要我在那干嘛?’这些‘润色者’流动性很大,《北京周报》的雇员斯图尔特(Brian Steward)估计,平均逗留11个月。”

“中方也宁愿短期使用外国人。有个不明说的规定,每个西方记者只聘用2、3年,最多5年。斯图尔特说,‘这样能不让他们有太多的影响。’”

中共媒体想要改善与西方交往 在自己编辑部就已失败

该报还写道:“大多数中国编辑回避接触西方同事,以免引起不必要的注意。英国人布拉德肖说:‘我单独吃饭没有问题,但是与200人同处一屋,没人愿意坐你旁边,感觉不好。’尽管如此,她也悄悄上网交谈。”

报导说,“……中国的对外媒体想要改善与西方的交往,但在自己的编辑部里就已经失败了。”

“起初许多人以为,中国的国际媒体攻势会从内部改革这个制度。美国人菲舍尔在2009年4月《环球时报》创办时加盟,他说:‘我当时真的很振奋。’聘请时向他许过媒体会更开放的大愿,他以为可以自己确定题目、建议规格、培训当地同事,然而他的任务却是修改糟糕的英文。现在他只能以自己的履历多了一行而聊以自慰。……”

(责任编辑:孙芸)

相关新闻
【新纪元】中共砸巨资打造形象 嘘声四起
中共高价收买外国媒体人
林辉:延安时期中共为何高呼“美国万岁”?
何清涟揭中共操控海外华文媒体 中国“大外宣”崛起?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