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课教材(高级):虚有其表

成语故事
正见文化课教材编辑小组
font print 人气: 72
【字号】    
   标签: tags:

【原文】
上(1)以嵩(2)抒思(3)移时(4),必当精密,不觉前席以观,唯改曰“国之珍宝。”他无更易。嵩既退,上掷(5)其草(6)于地曰:“虚有其表耳。”

(唐.郑处诲《明皇杂录.卷下》)

【批注】
(1)上:指唐玄宗李隆基。唐代的中兴君主,英武有才略,开元时期文治武功鼎盛,世称为“开元之治”。
(2)嵩:指唐朝萧嵩,长大多髯,容貌伟秀。唐玄宗时曾任中书舍人。
(3)抒思:运用心思。
(4)移时:片刻。
(5)掷:音直,丢扔。
(6)草:此指草稿。

【故事阐述】

唐玄宗很器重苏颋,准备倚重他作为宰相,对他的礼节待遇和咨商问题,和其它大臣都特别不同。在下令任命他为宰相的前一天,玄宗秘密行动,不想让左右大臣知道,等到天黑后,玄宗才命人写诏书。玄宗询问侍臣说:“宫廷外是谁值夜?”就派人拿着蜡烛去叫来,人到了一看是中书舍人萧嵩。

玄宗就将苏颋的姓名交给萧嵩,让他草拟任命苏颋为宰相的制书。完成后,诏书上用“国之瑰宝”一词称赞苏颋。玄宗连续读了三四次,对萧嵩说:“苏颋是苏瑰的儿子,我不想用他父亲的名讳,你把它修正过来。”玄宗并命人撤出帐幕中的屏风让萧嵩使用。萧嵩又惭愧又恐惧,流了一身汗,很久时间不能下笔。

玄宗以为萧嵩思考了一会时间,一定是相当周密了,不知不觉向前走到萧嵩身旁观看,看他只改了“国之珍宝”,其它都没有更改。萧嵩退下后,玄宗把他写的草稿扔在地上说:“萧嵩只是外表好看罢了,根本就没有实际内涵。”

后来,“虚有其表”这句成语就被引用来形容只具华丽的外表,却没有实质的内涵。

【讨论】
(1)唐玄宗为什么要萧嵩修正“国之瑰宝”这句词?又为什么认为他是“虚有其表”?
(2)一个虚有其表的人面临考验时,往往就会显露出他的不足,你认为该怎么充实自我,才能让自己更有实质内涵?请把自己的想法和大家分享。

【造句练习】
例:你看他高大结实,其实是虚有其表,经常跑医院。
例:这些旅行箱看起来外表美观,可是出国几次就坏掉了,真是虚有其表。

【相似成语】
金玉其外,败絮其中;华而不实;鱼质龙文;外强中干;徒负虚名;羊质虎皮

【课后时间】

成语重组:
( )表二一里如外
( )名实姓其正副
( )唤风雨声呼救
( )光落黑亮明磊

参考答案︰
表里如一、名副其实、呼风唤雨、磊落光明

--转载自正见网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子夏说:“每天学到一些自己所不知道的知识,每月温习一下我所学会的,不把它忘记,这样就可以称得上好学了。”
  • 战国时代末期,呈现了秦、魏、韩、楚、赵、齐、燕战国七雄争霸的局面。秦孝公因接受商鞅变法,所以使秦国势发展的最快。秦昭王即位后,他便打算并吞其它六国,冀望能一统天下。秦昭王三十六年,筹划命穰侯率领军队,准备越过韩、魏两国攻打齐国。而当时在秦国的策士范雎向秦昭王献策,并认为此种攻齐的作战方法不可行。
  • 孟子有一次向他的学生公孙丑说了一个故事。他说:宋国有一位农夫,一直嫌他种的秧苗长得太慢了,就跑到田里用力的把所有的苗都拔高了一些。他认为这样一来,他的苗就可以快点长大。
  • 孟氏任命阳肤做典狱官,阳肤向曾子请教。曾子说:“在上位的人不以正道治民,民心背离已久!审判案件时,如果能弄清他们犯罪的实情,就应当怜悯他们,不要因为查出真相而高兴。”
  • 春秋时代,周王室衰微,群雄纷争。孔子作《春秋》,不仅表达了自己对政治、社会等问题的观点,主要还记载了当时各诸侯国间政治、缔交、会盟等事,以及旱灾、水灾等有关的大自然现象。后来人们将“拨乱世,反诸正”引申为“拨乱反正”这句成语,意思是除去乱象,使之返回正道。
  • 子夏说:“君子的容貌仪态有三种变化:远远望着他,他的样子容貌端庄;接近他后,发现他温和可亲的一面;听他说话,语言严厉不苟。”
  • 春秋时代,齐景公的宰相晏婴,时常劝谏景公,但是自从晏婴死了之后,就没有人敢当面劝谏景公了,因此景公时常觉得心中很苦闷。
  • 春秋时代,齐国出兵攻打鲁国。鲁庄公和他的参谋曹刿(音“贵”)带兵前往应战。两军在长勺这个地方摆好阵势,齐军首先擂了第一次鼓,鲁庄公在此时也将击鼓准备进击,曹刿却阻止他说:“不行。”直到齐军擂过了三次鼓后,曹刿才说:“我军此时可以击鼓进攻了!”
  • 子夏说:“在位的君子必须取得人民的信任之后,才能役使百姓服劳役,否则百姓就会以为是在虐待他们。要先取得君主的信任,然后才去规劝;否则,(君主)就会以为你在诽谤他。”
  • 滇国和夜郎国是西汉时西南边界的两个小国家,领土约等于汉朝境内一个郡的大小。不过,滇国和夜郎国的国王都认为自己所统治的是天下大国。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