灿烂求备 异彩纷呈(一)谈唐代绘画

作者 : 静远
font print 人气: 292
【字号】    
   标签: tags:

唐代国力强盛,文化繁荣,唐太宗“柔怀万国”,贞观之治为邻近列国所仰慕。由于唐代具有对各种文化艺术兼容并蓄的非凡气度,儒、释、道“三教”并立,诗文、乐舞、书法、绘画以及文论莫不昌盛。唐代的绘画作为盛唐气象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中国美术史留下了璀璨的一笔,绘画名家辈出,见于史册者就达二百余人。

唐代张彦远在《历代名画记》中评价初盛唐的作品是“灿烂而求备”,指绘画精神、美学追求、艺术表现和包括构图、造型、笔墨、色彩等技术因素在内的完美统一,这也是对整个唐代绘画风貌的概括。

唐代确实是中国绘画建构模式的时代,中国传统绘画中的各个门类,在这个时期都以独立的姿态立于画坛,唐代的绘画已经分人物、山水、花鸟等科,技法可分工笔和写意。

国画传统的核心是“意境”,“形神兼备”、“气韵生动”都是意境的内涵素质,其艺术魅力就是画已尽而意不止,笔虽止,但意无穷。不单单在于用笔、技法,更重要的在于作者要表达的思想境界。

画家们的艺术审美思想和审美取向,皆取源于以儒释道为代表的传统文化。唐代绘画折射着儒释道思想的精髓,追求“天人合一”之境。佛、道理论不仅为绘画艺术提供了一个超越时空的广阔创造空间,而且直接促进画者思想境界的提升。

儒家在于对社会理想人格的塑造,在把绘画作为修身养性的手段的同时,指出其“成教化、助人伦”的道德教化作用。唐代张璪总结的“外师造化,中得心源”一直为后人所奉行,指出绘画是一种心灵化的艺术,造化和心源的凝合。

唐代的画论、画史著作亦显示了唐代美学理论的深度,与当朝绘画创作一道共同谱写了大唐绘画的辉煌乐章,完善了民族绘画体系。

一、人物画

〈唐周昉画人物卷〉(国立故宫博物院)

人物画是以人物形像为主体的绘画之通称,在唐代绘画中仍占主要地位,大体分为道释画、肖像画、仕女画、风俗画、历史故事画等,取得了极高的成就,无论是吴道子、阎立本、周昉、张萱还是带有西域画风的尉迟乙僧等,均对后世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唐代道释画兴盛,重要人物画家皆擅佛道壁画,当时宫殿、衙署、厅堂、寺观、石窟都有壁画装饰,气势恢宏,色彩灿烂,塑造的佛道故事中佛、菩萨、神仙等栩栩如生的形像,飞天凌空飞舞,表现天国世界的美好,画面的繁复与盛大既给人敬畏与向往,又给人以美感与享受。

〈唐周昉麟趾图卷〉(国立故宫博物院)

壁画艺术水平也非常高超,外型描画准确而生动。唐代卷轴画也开始兴起,并因便于创作、收藏、观赏而逐渐流行。

吴道子被后世尊称为“一代画圣”,被民间画塑匠人尊称为“祖师”,在道家中称为“吴真人”,擅画佛像、神仙、广阔的宇宙空间,亦擅画山水,在用笔技法上,笔法圆转飘逸,所画人物衣褶飘举,线条遒劲,人称“兰叶描”,具有天衣飞扬、满壁风动的效果,被誉为“吴带当风”,所创的风格样式被称为吴家样。

他曾在长安、洛阳寺观中作佛道壁画四百余间,神态各不相同,表现出神的世界、神的光明,感动人心,意境高远。他在长安兴善寺作画时,长安市民扶老携幼观赏、赞叹。神的美好、慈善开启了画者创意的源泉,净化了观赏者的心灵,令人心驰神往。

吴道子的几幅公认的代表作品如下:〈送子天王图〉又名〈释迦降生图〉,这幅画的内容是描绘佛祖释迦牟尼降生为悉达王子后,其父净饭王和摩耶夫人抱着他去朝拜大自在天神庙时诸神向他礼拜的故事。

此图以释迦降生为中心,天地诸界情状历历在目,天王按膝端坐,背后侍女磨墨、女臣持笏秉笔,记载这一大事。净饭王抱持圣婴,稳步前行。整幅画气势磅礡,功力深厚,物像纷繁。

他画的〈地狱变相图〉宣扬了因果报应之理,劝善戒恶,产生了强烈的感染力。据说他在长安景公寺画的地狱变相,因而屠夫和渔夫都为之改业,怕因为杀生而将来会在地狱中受报。

他画的〈八十七神仙卷〉是一幅白描人物长卷,内容是众神仙一同朝拜元始天尊的故事。画上有八十七位神仙从天而降,神态端庄,按道家的规仪列队行进。整个行列中人物的不同神态动作以及裙带、旌旗、花枝等,都和谐的统一在庄严愉悦而徐缓优美的旋律中,充份体现出旌旗飞扬、裙带风动的吴画风格特征。

此图场面之宏大壮丽,人物仪态之华妙,线条之圆润劲健,历千年之久依然光彩照人,被历代画家艺术家奉为圭臬。他画的〈孔子行教像〉成功塑造了古代思想家、教育家孔子渊博、和悦、诲人不倦的形像,“温而厉,威而不猛,恭而安”,形神俱佳,使人有如沐春风之感。

〈唐阎立本竹林五君图轴〉(国立故宫博物院)

阎立本以人物肖像画著名。他的作品用线劲健坚实,显示出刚劲的铁线描,有丰富的表现力,古雅的设色沉着而又变化,在人物塑造上不仅重视形貌的描写,而且十分着意人物心理与细节的刻画,造型准确生动,因而被誉为“丹青神化”而为“天下取则”,在绘画史上具有重要地位。

他画的〈凌烟阁二十四功臣图〉,由唐太宗亲自为每一位功臣写了赞语。他还画了唐太宗肖像〈太宗真容〉、〈唐太宗纳谏图〉等。他画的〈步辇图〉,描绘了贞观十五年唐太宗会见吐蕃使禄东赞的重大历史事件,唐太宗雍容大度有气魄,禄东赞的谦卑有礼又自信的神态皆刻画的生动传神,气氛隆重而融洽。歌颂了唐太宗的英明睿智,记录了汉、蕃两族的友好。

〈唐阎立本职贡图卷〉(国立故宫博物院)

他画的〈职贡图〉描绘了南洋的婆利国、罗刹二国的使节前来朝贡,途中又与林邑国结队,全幅共二十七人,画中人马各自成组,由右往左前行。描绘出初唐时“万国来朝、百蛮朝贡”的情景。

尉迟乙僧来自于阗(今新疆和阗地区),也是久居长安的画家。他的画具有西域画风,与汉魏以来的传统画法回别。

他表现技法上的特点是“画外国人物及佛像、菩萨小则用笔紧劲,如屈铁盘丝,大则洒落有气概”(《历代名画记》),“用色沉着,堆起绢素,而不隐指”(《画鉴》)。用色沉着浓重,有明显的凹凸感,他的这种铁线描与重设色相结合而有突出立体感的表现方法,不同于“迹简意洁而雅正”的中原绘画传统。

其代表作品〈功德人物〉、〈降魔变〉、〈天王像〉等,被认为“构图宏伟,意境奇妙”、“颇有奇处,身若出壁”。

〈唐周昉调婴图卷〉(国立故宫博物院)

周昉擅画佛像画和仕女画,皆称神品。他能虚心听取民众的意见并认真修改,如他在画敬章寺神像时,顷刻间引来京城万人前来观看,有言其妙者,也有指其瑕者。他日日有改,经月有余,直到众口称绝,方才停笔。

他的人物画线条工细劲健,色彩富丽匀净,后人将其人物画特别是佛像画和仕女画的造型尊为周家样。此外,张萱、杨宁、范长寿、皇甫轸、殷季友、法明等人的人物画也都各具风格。@(待续)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藏字石”经过专家们三次考察、鉴定,又有中共官方高层笔杆的定调,迅速引起中国各大媒体的广泛关注。《中国国土资源报》、《中国矿业报》、美国《侨报》、香港《南华早报》、《天津日报》、《广州日报》、《钱江晚报》、《贵州日报》、《贵州都市报》等十多家报纸,中央电视台一、七、十套节目、旅游卫视、贵州电视台、贵阳电视台等多家电视台以及《中华网》《人民网》、《新浪网》等近100家网站媒体先后对掌布“救星石”进行了报导,平塘奇石旅游热随起。
  • 约,南朝人,南齐东昏侯永元年间任司徒左长史。沈约左目重瞳,腰有紫痣,聪明过人,发明四声谱,藏书二万卷,是著名文人。
  • 古人认为世事无常,人生如梦,提出人生归属问题。意在警醒世人:且莫费尽心机贪求名利等身外之物,唯有积德行善,修道向善才是真正心灵的归宿。如《南柯太守传》讲述一东平人淳于棼梦入大槐安国,招为驸马,任“南柯太守”二十年,甚有政绩,荣耀一时,后有檀萝国军来侵,淳于棼战败,不久公主亦病死,淳于棼遭国王疑忌而遣归。
  • 22年前,凭着对制琴艺术的热情,蔡明助抛下稳定工作,带着家人与朋友们的不理解,毅然前往意大利小提琴制作重镇——克雷莫纳(Cremona),希望实现他的人生理想。
  • 事实上古代没有工笔画之说,摹写事物,通过描绘形象反映作者主旨的绘画能力,是神传给人的技能。
  • 据当地村民介绍,早在2000年布依族人桃坡村支书王国富在一个偶然的机会发现了字体,布依族有自己的文字,很少人认得汉字,当时并未当回事。
  • 程、刘二人,在相隔数千里之外,闻问与音讯都不通、不知,是生是死更难预料的情况下,彼此却各自矢志贞洁、守义,积三十余年仍如一日这样的表现。
  • 邻村有位姓张的老人,向人讲述了他家往上第十六代祖先“张百忍”的故事。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