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传汉字

汉字正义(17):有关简化字问题的几个认识误区(2)

误区二:汉字的历史发展趋势就是由繁趋简

为了给混乱不堪的简化字寻找其存在的合理性,大陆的文改专家与所谓的学术权威们凭空编造一条文字演进规律--文字的历史发展趋势就是从繁趋简。

从宏观的角度看,这样的观点显然有违文字(汉字)学基本常识:“字者,言孳乳而浸多也。”(《说文解字.序》)从学术的角度看,这些观点都没有经过严谨的学术论证,缺少必要的有效数理统计数据支持,属于一种拍脑袋的想当然。

更关键的是,这样的观点,明显与事物发展由简趋繁的基本规律相悖。(可参考热力学第二定律,也称“熵增定律”。)事实上,汉字的历史演变过程,根本就不存在“由繁趋简”的“趋势”,恰恰表现出符合事物发展基本规律的“由简而繁”。

在前文〈汉字的造字理念与原则〉及〈汉字造字揭秘〉中我们已经揭示,汉字是按照“依类象形,形声相益”的原则系统设计、模组构造。所以,汉字的整体发展演变趋势是有设计、规律的“由简而繁”,整个汉字系统所呈现出来的样态就是这样。

当然,在这个过程中,个别的或局部的也有由繁至简的情况,但那是在不违背构字原则、规律前提下的技术性处理,如“省形”、“省声”。

需要指出的是,这里的“由简而繁”是有前提、限制的。前提就是“系统设计,模组构造”,而不是随便由人任意发挥;限制就是“模组构造”的层级数。具体说,基础模组是象形字(包括指事字,下同)。二级构造是会意字,由象形字根据需要组合而成。三级构造是形声字,由象形字、指事字、会意字根据需要组合而成。

当然,也有一些形声字属二级构造,只由象形字组合而成。此外,已有形声字亦可作为新造形声字的构造模组,这样,汉字的构造,就可能达到四至六个层级。即六个层级,就是汉字“模组构造”层级的极限。

随着社会发展,人与人交往增多,原来有限的文字可能不敷使用,解决这个问题的办法主要有四种︰

1. 增加文字

增加的文字主要形声字。上面介绍过,形声字处于汉字构造层次的第二、三、四、五、六级,故内部结构最繁复,笔划数最多。

2. 语义多载

就是用已有的文字表示相关的多个意义,即一字多义。

3. 假借

即利用已有文字,表示与其多不相关的意义,表现为一字多音。

4. 由字组词

这个暂不多说。

虽然新的事物、新的概念不断涌现,但汉字数量的增加却不是无限的。前文〈汉字的数量有定数吗?〉已有介绍,汉字的数量是有定数的,常用字三、五千,通用字七、八千,总量的上限约为一万三。

那么有限的汉字,如何做到与无限的事物与概念相适应呢?这就涉及到汉语的特点了,具体内容我们会在以后的文章中陆续介绍。

不论哪一种方法,都不会造成汉字结构与笔划整体演变趋势“由繁而简”,而只会“由简而繁”,至多是保持不变。

至于一个汉字的形体在历史发展演变过程中是简是繁,可能会有不同变化,但不影响汉字发展演变“由简而繁”的整体规律。

因为汉字是表意文字,以象形字为基础构造单元,分古、今文两个发展阶段。

古文字(包括甲骨文、金文、篆文)阶段,汉字的“象形”意味明显,这种“象形”特征,是由线条描绘出来的。

今文字(包括隶书、楷书)阶段,汉字由“象形”的具象性,转变为相对抽象的“示意”性。这种相对抽象的示意性,是靠用不同笔划书写出不同的形体、结构表现出来的。

汉字古、今文形体由相对象形性变为相对抽象示意性,书写由线条变为笔划,所以孰简孰繁难于准确比较,但大致说来简繁情况基本相当。

下表是我们选取的一些有代表性的常用字,基本能反映出汉字古、今文的简繁变化情况︰

所以,无论从哪个层面、角度来说,都不存在“汉字的历史发展趋势就是由繁趋简”这样的规律。这样的说法,纯属妄言。@*

点阅【汉字正义】系列文章。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