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正义(21):人比天地 是为“三才”

font print 人气: 170
【字号】    
   标签: tags: ,

中国传统文化中,把人与天、地相比并,称为“三才”。《易经.说卦》中说:“昔者圣人之作《易》也,将以顺性命之理,是以立天之道曰阴与阳,立地之道曰柔与刚,立人之道曰仁与义,兼三才而两之,故《易》六画而成卦。”

《易经.系辞》中也说:“《易》之为书也,广大悉备,有天道焉,有人道焉,有地道焉。兼三才而两之,故六;六者非它也,三才之道也。”

可是,人怎么能与天地并列呢?处于并列关系的“天、地、人”又为什么称三“才”?这里的“才”是什么意思?史籍中却没有留下明确的说法,以致后人多半只是机械地沿用“三才”的概念,而不甚明了其义。

之所以造成这种状况,主要原因是殷商覆亡所造成的汉字义理传承的断层,使后人对“才”不能通晓其本义。当“才”的本义揭开后,“三才”的含义竟是如此显见明白!诚所谓“道不远人”。

在甲骨文中,“在”的第一形与“才”相同,即“才”其实就是“在”的本字,字形像竖立于某地的扎束物象形,如稻草人之类,表示存有、定止于某处之意(音 zài ㄗㄞˋ),即存在。为了表意清楚,“在”的甲骨文后来又另加了意符“王(‘大’立地上)”表示,字形就由“才”变成了“在”。

殷商覆亡以后,从金文中可以明显看到汉字真义失传后的无理变化--“才”逐渐失去其形象特征;“在”中的“王”则讹成了“士”;也就都不知所谓了。

后来,小篆将“在”之“士”改为“土(地面,地点)”,才使“在”的音、义重新明确起来,即“才”的本义就是“存在”。这在“才”所构成的主要汉字中有充分的体现。如:如:

在--自不必说了,它本就是“才”的转注字。
存--从子(初生儿)、才,才亦声。子孙得以存在,以表示存续、生存之类的含义。
材--从木,才声,才亦表可留存待用意。可留存待用的木头,自然就是“木材”。
财--从贝(钱物),才声,才亦表存留意。钱财、财物,当然是人们所喜于存留的。

知道“才”的本义,再看“三才”的意思,那就很清楚明白了--三种存在。

解决“三才”的“才”的问题后,新的问题是:人怎么能与天地并列呢?中国文化是神传文化,所以要从这个角度来寻找答案。

中国古代流传着盘古开天地的创世神话,就这个神话而言,天、地、盘古是同时产生、并列存在的。当然,这里的盘古不同于一般世上的人。

在前文〈汉语——神的嫡传语言〉中已提到,世界各古老民族中,都流传着神用泥土造人的故事,不同时期不同的神,仿照自己的形象与结构造了地上不同的人。因此,人与神是有连带关系的。

神为什么要在地上造人?当然有其深远的用意。至少在不同时代,神都为人类传下不同的修炼方法,等于给人留下成神之路。人如果能够修成神,与盘古不就类同了?人与天地并列不就顺理成章了?

换个角度,超过盘古的神或者更高级的生命还有没有?从道理上说应该还是有的,所以人通过修炼,也许还可以成就比盘古更高境界的神。所以,人与天地并列称为“三才”,就一点也不奇怪了。

中国古代神话还说,地上的人都对应着天上的一颗星星;还说有的人是天上的星星下凡。所以,“人”本身不就是“天”或“地”吗?当然,从宗教角度上说,人是从高层次上掉下来,而高层次上的生命是有大神通,也许一挥手之间,就可以开创出一层天地来。

所以,中国传统文化中会有“天人合一”的说法。《尚书.周书.泰誓上》中强调:“惟天地,万物父母;惟人,万物之灵。”老子则说:“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道德经.第二十五章》)屈原则高歌:“与天地兮比寿,与日月兮齐光。”(《楚辞.屈原.九歌.云中君》)

人与天地并称“三才”,可见人类的存在并不是简单或偶然的事情。人类如此之高级,切勿与动物类比。生命如此珍贵,理应善加尊重珍惜。人类的产生既然有着特殊的意义,自当珍惜生命,探索生命真谛。@*

点阅【汉字正义】系列文章。

责任编辑:王书林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汉字不仅是世界三大古老文字之一,更是唯一现代人仍在使用的象形、形声、会意字体。学习汉文的台湾人会正体字,没什么值得大惊小怪的,但是对于一般用字母和拼音书写的人来说,能书写千年前的汉语却是件神奇的事!
  • 中国古文化的内涵博大精深,看似简单的一句成语“不三不四”,却有其深刻的文化内涵与渊源。“三”与“四”这两个数字的由来,及其中隐藏的原始涵义,要追溯到上古时代的《河图》...
  • 百果之中,我独爱鲜桃,尤其喜欢又大又甜的水蜜桃。细思之,百果中只有桃子可以称“仙桃”,其它果品都不能冠以“仙”;百木之中,唯有桃木可以称“仙木”,其它树木与仙无缘。
  • 通读《弟子规》,概而括之,就是一个“孝”字。儒家孔子讲“百善孝为先”,可见“孝”在古人的心目中地位是如此的重要。
  • 通读《弟子规》,概而括之,就是一个“孝”字。儒家孔子讲“百善孝为先”,可见“孝”在古人的心目中地位是如此的重要。
  • 我们的先祖是以服饰华采的美称为“华”,以疆界广阔与文化繁荣、文明道德兴盛称之为“夏”;从字义上看,“华”字有美丽的含义,而“服章”就是“汉服”,“夏”字有盛大的意义,“礼仪”指的是儒家的道德、规范;“华夏”连起来确是个美好的词,所指的是中原诸侯国民,也是汉朝以前对汉族先民的称谓。追溯历史,恍然大悟,如果没有服饰与礼仪,又如何称“华夏”?
  • 仓颉是黄帝的史官,他用祖传结绳记事的办法,替黄帝记载史实。时间一长,那些大大小小、奇形怪状的绳结,都记了些什么,连他自己也忘记了....
  • 既然学习中文有益开发智能,能够提高个人的竞争力,跟上全球中文热的列车,但是目前中文分为“正体字”及“简体字”,若是单纯根据学习效能来看,究竟该学习哪一种为好呢?专家们的建议是,当然是学习“正体字”最好。
  • 中国几千年光辉灿烂的传统文化是依靠汉字记载下来的,因为汉字具有超空间、超时间的表现功能。汉字由于其形、音、义合一,能携带非常大的信息量,因此汉字既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而本身又是传统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