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作丛谈:“亲到长安有几人”?

作者:庄敬
font print 人气: 256
【字号】    
   标签: tags: , , ,

要写好文章却不深入生活、认真观察分析,那是绝对不行的。金代大文学家元好问在《论诗三十首》中,有一首这样说:

眼处心生句自神,
暗中摸索总非真;
画图临出秦川景,
亲到长安有几人?

第一句谓,眼睛接触了实际景物,激发诗情,自能写出入神的句子。第二句指斥那些并无现实生活的感受,只是在暗中虚拟的人,写不出真实的东西。第三、四句,尖锐地批评那种不深入生活、不接触社会实际、无真实情感,而以模仿他人为能事的人,是最没出息的。秦川指长安一带的关中平原。宋代画家范宽画有著名的《秦川图》,以后,有不少人仿作此图。作者感叹道:多少人描绘秦川的景色,但亲自到过长安一带体验生活的,又有几个人呢?

元好问,字裕之,号遗山,秀容(今山西忻县)人。他写作的诗文,在金、元之际颇负众望。笔者引用的上面这首诗,是我国古代文艺评论著作中有名的篇章。它的可贵之处在于以崇真务实的观点,阐述了生活与创作之间的关系。人的思想、感情,是从哪里来的?诗的内容、作品的内容,是从哪里来的?一句话:只能从生活中、从实践中、从现实社会的真相中,从观察中得来。要想写好文章,就必须深入生活,就必须直面社会真相,观察、体验、分析、研究。

当然,深入生活,实际观察,还是有深、浅的差别。这里以对山的描写作为例子,先请看宋代画家郭熙的名句:

春山淡冶而如笑,
夏山苍翠而如滴,
秋山明净而如妆,
冬山惨淡而如睡。

再请看金代许古在《行香子》词中所写的句子:

夜山低,
晴山近,
晓山高。

况周仪在《蕙风词话》中,根据上述两个例子评论道:郭熙能描绘出山的不同面貌,许古尤其能传达出山的不同神态;非入山甚深者、非知山最真者写不出那样的句子来。

谈到对山的观察,还可以对《蕙风词话》的例子作点补充。元代张养浩《雁儿落带得胜令•退隐》曰:

云来山更佳,
云去山如画;
山因云晦明,
云共山高下。

张养浩以批评时政为权贵所忌,辞官归隐,屡召不赴。后来因关中大旱,出任陕西行台中丞,办理赈灾,积劳病卒。他是元代有名的散曲家,由于归隐,“入山甚深,知山最真”,所以能道出山的变化与情趣。写山者必知山,作品以写人为主者,当然以知人为要。

中国现今有不少正义的记者,“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排除万难,深入接触、了解法轮功修炼者以后,深受感动,深受激励,甘冒风险,写出来反映真相、伸张正义、惊天地而泣鬼神的纪实作品,已经震撼了世界,敲响了中共邪党的丧钟。他们的功绩,必将与日月同其辉光! @*#

责任编辑:林芳宇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如果把文学作品比作食物,那么齐家贞的这部著作不会是高贵的豪华大餐,也不是那种软绵绵的可口的美味小吃,它是来自山坡带着苦涩味的野菜,是来自田野的粗犷而壮实的高粱、稻谷和玉米。这一类食物可能有点让人难以下咽,但它却是中文作品中的健康食品。经过细细地咀嚼,中文读者会从这部书中获得对于当代中国历史及人生命运的真实认知,从而在精神上变得深刻、丰富而坚韧。
  • 宜兰县国宝级作家黄春明在去年罹患淋巴癌后,日前已完成化疗。近日他又开始积极创作“龙眼的季节”长篇,回忆去世母亲。
  • 阿列克谢耶维奇不仅是第14个获诺奖殊荣的女作家,更是半个世纪来首位以纪实文学摘下诺奖桂冠的记者。而上一次(1953年)赢得诺奖的非虚构作品是丘吉尔的《二战回忆录》。“她复调式的写作堪称纪念我们时代苦难与勇气的一座丰碑。”2015年诺贝尔文学奖是非虚构写作非凡影响力的胜利,正如前年德国为其颁发书业和平奖时所言,“她创造了一个将在全世界得到回响的文学门类,必将掀起证人与证词涌现的浪潮”。
  • 对许多人而言,踏出校园之后,似乎就和写作脱离关系了。其实不然,几乎每个上班族每天都要写或多或少的东西,像是发送回复电子邮件、撰写商业企划案、商务通讯或是写写脸书等等。
  • 教师想要进行阅读感想教学,可以教导孩子依照下列方向进行思考。首先,是文章的人物,人物的遭遇决定了文章的走向......
  • 多读多写,应是古往今来著名作家取得成就的经验之谈。北宋欧阳修曾说:“文有三多:看多,做多,商量多也。”
  • 不过,无论如何,读书与写作二者之间的关系,还是密切的。一方面固然有借鉴的作用,而另一方面,还有继承别人的知识和经验,读书明理的作用。
  • 画鹰岂能似木鸡, 静态写真亦何奇? 须知丹青可贵处, 不在一毛共片羽!
  • 恰似音韵悠扬的笙箫声里,间或传出战鼓的隆隆;清雅温柔的琴瑟音中,时而传来洪钟的嗡嗡!——噫!这就是“笙箫夹鼓,琴瑟间钟”。我们的文学艺术作品,多么需要有这种相反相成的胜境啊!
  • 歌德很欣赏德国画家鲁斯的动物画。有一回,他拿出了自己珍藏的鲁斯的版画册,里面画的是各种各样的羊。这些羊,在不同的情境中,现出不同的姿态:那含情的面孔,那卷曲的羊毛,都画得维妙维肖,逼真动人。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