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赏析:〈终风〉

诗经赏析(小玉/大纪元制图)

font print 人气: 4580
【字号】    
   标签: tags: ,

《诗经.国风.邶风.终风》

终风且暴,顾我则笑;
谑浪笑敖,中心是悼。

终风且霾,惠然肯来;
莫往莫来,悠悠我思。

终风且曀,不日有曀;
寤言不寐,愿言则嚏。

曀曀其阴,虺虺其靁;
寤言不寐,愿言则怀。

注释:

1.终风且暴,顾我则笑:终风,一整天的风;《毛传》:“终日风为终风。”暴,迅疾;《康熙字典》:“又【诗•邶风】终风且暴。【传】暴,疾也。【疏】大风暴起也。”“终风且暴”意即“一整天都刮着狂风或暴风”这两句的大意是:那一段日子,一整天都是狂风呼号;(他在外面对别人也如狂风那样暴虐)只有回来看到我才露出笑脸。

2.谑浪笑敖,中心是悼:谑(音薛的去声xuè),戏谑。浪,放浪。笑,调戏、调笑。敖,音傲;傲慢;《康熙字典》:“【礼.曲礼】敖不可长。【疏】敖者,矜慢在心之名。”这四个字是一个词组,也可以将“谑浪”及“笑敖”分开来用。中心,心中。悼,音到;恐惧。《说文》“悼,惧也。”这两句的大意是:他对我也只是戏谑、放浪、调戏和傲慢,可是我知道他的内心充满了恐惧。

3.终风且霾,惠然肯来:霾,雾霾;或者说是风中夹杂着的尘土颗粒。《说文》:“霾,风雨土也。”惠然,顺心的时候;《毛传》:“言时有顺心也。”肯,愿意;《郑玄笺》:“肯,可也。有顺心然后可以来至我旁。”这两句的大意是:那一段日子,终日刮风且风中夹杂着尘霾颗粒;(他在外面也总是一脸阴霾)偶尔自我感觉顺心的时候,他就来看看我。

4.莫往莫来,悠悠我思:悠悠,思念貌。悠悠我思,深思。这两句的大意是:最好是别让我去侍寝(莫往),也别来找我(莫来),以免打断了我的深思。

5.终风且曀,不日有曀:曀,音亦,刮风而且阴天。《说文》:“曀,阴而风也。”不日,看不到太阳。这两句的大意:(那一段日子)终日阴天且刮着大风,天空阴沉沉的看不到太阳。

6.寤言不寐,愿言则嚏:寤,音悟;睡醒之后的自言自语。《说文》:“寤,寐觉(睡醒)而有言曰寤。”言,语气助词。愿,念;本诗指“被人念”或“被人怨”。《郑玄笺》:“愿,念也。”嚏,音替;打喷嚏。孔颖达《毛诗正义》:“今俗人嚏,云:‘人道我。’此古之遗语也。”从古到今都有这样的传说,有的人一打喷嚏就会不由自主的说:“谁在念我”或“谁在怨我”。“愿言则嚏”词意顺序应该是“嚏则愿言”。

这两句大意是:(那段日子)他经常半夜醒来自言自语,打喷嚏的时候就说“谁在怨我”。

7.曀曀其阴,虺虺其;寤言不寐,愿言则怀:曀曀,形容持续昏暗的天气。《毛传》:“如常阴曀曀然。”虺虺,音卉;雷声,指雷声刚响而未震之时。朱熹《诗经集传》:“将发而未震之声,以比人之狂惑愈深而未已也。”怀,哀伤、叹息;《毛传》:“怀,伤也。”

这四句的大意是:(那段日子)天气持续阴暗,天空中常有雷声响起(比喻:他在外时也常阴沉着脸,有一种随时都要爆发的样子);他经常半夜醒来自言自语,想起伤心的事情就长吁短叹。

赏析:这是历史上有名的绝世美人褒姒在西周灭亡后离开人间前写的几首诗中的一篇;〈终风〉真实的记录了西周灭亡前的那一段时间天气的情况及周幽王这位昏君的状态。

褒姒从出生到离开人间都充满了传奇色彩。据《史记.周本纪第四》记载:在夏朝的后期,有两条神龙降落在夏王的宫廷,神龙说:“我们是褒国的两个先君。”夏王不知道如何处置两位神龙,于是就占卜,后来卦象告之要得到含有神龙精气的唾液并藏起来,才会吉利。于是夏王令人摆设出祭祀用品并写策书,向二龙祷告,二神龙旋即不见并留下了唾液。夏王令人用木匣子将龙的唾液收藏起来。夏朝灭亡之后,这个匣子传到了商朝,商朝灭亡之后,又传到了周朝。连着三个朝代,经历这么多帝王,从来没有人敢把匣子打开。

周厉王末年,厉王偶然发现了这个匣子并将它打开。龙的唾液流在殿堂上,怎么也清扫不掉。周厉王命令一群女人,赤身裸体对着唾液大呼小叫。那唾液变成了一只黑色的大蜥蜴,爬进了厉王的后宫。后宫有一个小宫女,才六、七岁,刚刚换牙,碰上了那只大蜥蜴,被龙的精气所感。十多年后,宫女在接受成人礼时,发现自己怀孕了,没有丈夫就生下了一个女孩,她非常害怕,就把那孩子扔掉了。此时已经是周宣王时代,王都中有一些小女孩唱着这样的儿歌:“山桑木弓,箕木箭袋,亡周祸害。”宣王听到了这首歌,就令人查清情况,正好有一对夫妻在王都卖山桑弓和箕木制的箭桶,士兵要抓捕他们。夫妇二人逃出王都,发现了先前被宫女遗弃的婴孩在路旁,听着她在深更半夜里的啼哭,非常怜悯,就收留了她。夫妇二人逃到了褒国居住。(以上根据《史记》原文翻译)[1]

褒姒从小就是美人坯子,虽布衣荆钗,却冰清玉洁,谁看了她都自惭形秽。十岁过后就被褒国的官员发现并带到国都宫殿培养。周宣王末年,褒国的国君因事得罪了朝廷,就把褒姒献给朝廷,以求赎罪。因为她来自褒国,而褒国的国姓为“姒”,所以依照当时的惯例,人们就称她为褒姒。周幽王三年(公元前779年),幽王在后宫中发现了褒姒,惊为天人,遂纳其为妃子。

褒姒和妲己不同的是,妲己就是来祸乱朝廷的,妲己与纣王一起做了很多坏事,所以周武王伐纣后,把妲己也杀了[2]。而褒姒却是个明白人,史书只记载了她平时从来不笑,其实她连话都很少说。周幽王为了讨好褒姒,废掉了自己的正妻申王后及太子宜臼(东周平王),立褒姒为王后;为了让褒姒露出笑容,居然去“烽火戏诸侯”,褒姒都冷眼旁观,不发表任何意见。只在“烽火戏诸侯”之后大笑了一次。之后周幽王还搞了几次这种把戏,褒姒不笑了,诸侯也不来了。

世人又有几个明白褒姒为什么要笑呢?或许很多人会认为褒姒看到那些诸侯们上当受骗很开心。其实不是,她开心一笑的意思是:我的使命完成了,西周终于要灭亡了,我可以回家了(天上的家)。

历史就像一台戏,每个人在历史的长河中轮回转世,同时又照着上天编好的那个剧本在走,绝大多数人都不明白做人的目的是为了什么,能遵照道德礼仪去做好的人,是在积德。而做不好的人是在造业。

周宣王从执政三十年之后,就开始不亲耕籍田(请参看〈燕燕〉赏析附注3),这可不是小事。“周人百亩而彻,其实皆什一也。(《孟子.滕文公章句》)”这是说周朝每一户农夫之家受田一百亩,其中收入的十分之一要作为赋税交纳给朝廷。天子及其朝廷又凭什么接受老百姓的赋税?因为君权天授,而君权天授的一个重要前提是天子必须亲耕籍田,以籍田中产出的粮食祭祀上天[3]。天子不亲耕籍田,不祭祀上天,就等于自己不承认君权天授,那么上天就会把他或他后代的权利收回来。这时褒姒应运而生了,是上天派她来收回西周帝王君权的。也就是说褒姒是周宣王三十年之后出生的,出生不久就被人带到褒国抚养。褒姒的出生,是周宣王不亲耕籍田的原因促成的。

在这期间,上天还给了周宣王一个机会,宣王三十九年(公元前789年),周宣王在“千亩之战”中惨败于姜戎部落,丧失了整个南国之师。如果当时周宣王能够从中吸取教训,悟到是自己因为不脩籍田于千亩(王都南郊),上天给的警告。重新做好,并在农忙的时候让自己的儿子周幽王也参与到农田耕作上来(当时姜后已经去世),让幽王知道当帝王的艰辛和责任,也许西周的历史要改写。而上天安排的褒姒这个角色就用不上了,褒姒也许在褒国嫁给了农夫为妻,最后成了一个农村老太太了。中国历史上不乏这样的特殊又有来头的女子,上天安排她下世所扮演的角色由于各种原因不须要做了,超常的能力也被关闭,成了一个普通的农村老太太。至于能否回去,用什么方法回去,那也只能看天意了。

周幽王登基的时候24岁[4],他在20岁时就娶了申国国君申侯的女儿为正妻,史称申后,他登基前太子宜臼已经出生了。周幽王同样没有依周礼亲耕籍田,而且根本没有把心思放在政事上。结果幽王二年,泾水、渭水、洛水三条河流的附近地区(古称三川)发生地震,“是岁也,三川竭,岐山崩。(《史记.周本纪第四》)”到这种时候,周幽王还是没有“闻灾自省”,所以,幽王三年(公元前779年),周幽王在后宫遇到褒姒;到褒姒登场,也就意味着西周的灭亡已经不可挽回了。

周幽王先是“烽火戏诸侯”取悦褒姒,然后废掉了申后及太子宜臼,改立褒姒为后及其子伯服为太子。后来,宜臼(周平王)及其母亲申后相继逃到了申国,申侯终于联络好了缯国及犬戎的军队一起向西周的王都镐京打来,声势浩大,申侯公开表明了只找周幽王一个人的麻烦,替自己的女儿及外孙讨个说法。所以王都及六乡的官民,没有一个逃难的,朝廷的军队基本上就是采取不抵抗的策略。因为按古人的观念,天子如果按周礼办事,那么申侯是周幽王的臣子,申侯的行为就是谋反。天子如果不按周礼办事(指无故休妻弃子,缺大德),那申侯是周幽王的岳父,岳父教训缺德女婿是应该的。所以附近的诸侯国都知道,可是没有人再去管周幽王的家事(幽王实际上是被犬戎所杀[5]),〈终风〉这首诗描写的就是西周灭亡前十来天之间的事情。

终风且暴,顾我则笑;谑浪笑敖,中心是悼。那一段日子,一整天都是狂风呼号;(他在朝廷中对别人也如狂风那样暴虐,发脾气),只有回后宫时看到我才露出笑脸。他对我也只是戏谑、放浪、调戏和傲慢,可是我知道他的内心充满了恐惧。

“终风且暴”既描写了当时的天气情况又形象地形容了周幽王在听到申侯带兵攻来之后的表情。他想在女人身上找到一点儿安慰,可是,连他最宠爱的女人都看出了他心中的恐惧。

终风且霾,惠然肯来;莫往莫来,悠悠我思。那一段日子,风中还夹杂着大量的雾霾;(他在朝廷中对别人也是一脸阴霾),他有时自我感觉顺心时会来看看我;我却希望他别让我去侍寝(莫往),也别再来找我(莫来),我有自己的事情须要思考。

这一章描写了末世的昏君因为贪图享乐,最终连自己最宠爱的女人都跟他离心离德、同床异梦。

终风且曀,不日有曀;寤言不寐,愿言则嚏。(那一段日子)终日阴天且刮着大风,天空阴沉沉的看不到太阳。他经常半夜醒来自言自语,打喷嚏的时候就说“谁在怨我”。

笔者个人浅见,周幽王只能算是个昏君,还不能说他是暴君。因为周幽王并没有像纣王那样用残忍的手段随便杀人,正史中并无记载他执政期间下令杀过人,只是任用奸臣虢石父为卿,做了很多坏事,国人皆怨。周幽王也没有像厉王那样“防民之口,甚于防川。”

这几句言外之意是说:每当半夜醒来,幽王想起自己的结发妻子(申后)和未成年的儿子(宜臼),他们都没有犯什么过错,一个被自己打入冷宫,受苦多年,最近才逃到申国。一个从小就流离失所,远离亲生父母,被迫到他外公申侯那里避难。人心都有柔软的一面,所以幽王也难免噩梦惊醒后自言自语。打喷嚏的时候说“谁在怨我”其实是死要面子,在褒姒面前装糊涂;他的岳父、妻子、儿子如果不怨他才怪呢。

曀曀其阴,虺虺其靁;寤言不寐,愿言则怀。(那段日子)天气持续阴暗,天空中常有雷声响起(他在朝廷时也常阴沉着脸,有一种随时都要爆发的样子);他经常半夜醒来自言自语,想起伤心的事情就长吁短叹。

第四章的言外之意是说,周幽王的所作所为惹得天怒人怨,众叛亲离。他自己的日子也很不好过。

结语:〈终风〉这首诗隐藏了一个千古的谜团[6],笔者今天把它给揭示出来。笔者相信对《诗经》有研究的读者看到这里可能还将信将疑:褒姒真的是有来头的吗?真的是上天派下来了结西周王朝的吗?

其实,千百年来,很多学者都没有注意到《诗经.小雅.正月》中提到的两句诗:“赫赫宗周,褒姒灭之。”《左传.昭公元年》:“不义而强,其毙必速。《诗》曰:‘赫赫宗周,褒姒灭之。’强不义也。”

《诗经.小雅.正月》:“赫赫宗周,褒姒灭之。”字面意思是:威名显赫而且强大的西周王朝,上天派了褒姒一个人下来就把他给灭了。

《左传.昭公元年》那段话的大意是:多行不义之事而外表强大的政权,它死得一定很快。《诗经》说:“威名显赫而且强大的西周王朝,上天派了褒姒一个人下来就把他给灭了。”外表虽然强大但坏事做多了的缘故啊!

从古到今,被上天认可的政权模式只有两种,一种就如现今台湾的中华民国政府,是由民众投票选举出来的,那么这个政府向民众收税是合理的,因为是民众自己愿意的。

第二种就如中国古代的朝廷,君权天授。帝王必须祭祀天地,祭祀的大部分供品是由帝王籍田中产出,而帝王必须亲耕籍田。哪一任的帝王没有做好,他的权利就会被上天收回。(古代的帝王如果都按照周礼的要求每天做自己本分的事情,那他想骄奢淫逸的时间都没有。而且在做好自己本分的时候,他会体悟到辛苦付出及得到收获的快乐,他会知道如何去爱护自己的子民。)

我们再来看看现今中国大陆中共这个政权,它既不是民主选举出来的,也不被上天认可,因为它不信奉天地神佛,并且把神佛都说成是“迷信”。中共就是流氓土匪起家的,因为“打土豪分田地”的流氓行为用现今中共自己订的法律来衡量也是犯了“抢劫杀人罪”。这样一个用暴力夺取而来的政权,它向老百姓收的税,都算是抢劫来的。因此,体制内的官员,从上到下,只要是没有三退(退党团队)的人,他们所领的工资待遇也是抢劫来的,他们等于天天都在犯抢劫罪(这还不算中共历年来所犯下的其它罪行,特别是对法轮功这个修炼团体的残酷迫害)。而体制外的人,包括普通百姓,只要是没有三退的人,都算是中共这个流氓团伙的一员,中共做的坏事也有他们的一份。所以,就冲着这一点,中国人民也要赶快三退才能保平安,因为神留给人了解真相及选择的时间是有限的。

神要让一个政权今天解体,那个政权肯定拖延不到明天。〈终风〉这首诗所讲述故事的时代背景、西周末年的天气状况,以及 “赫赫宗周,褒姒灭之”这两句话都是上天给世人的警示,值得各位读者深思。

[附注1]《史记.周本纪第四》:“后宫之童妾既龀而遭之,既笄而孕。”依周礼规定,古代女子,如果从小就许配人的,则十五而笄,如果没有,则二十而笄(《礼记.杂记下》:“女虽未许嫁,年二十而笄。”)王宫中的女子亦如此,因为各种原因从小被带进王宫中养大的女孩,如果被君王看中,那么十五而笄,如果一直没人注意,只是一般的宫女,则二十岁才举行成人礼。因此笔者判断此宫女在二十岁成人礼之后才发现自己怀孕,而且是怀孕多年后才生下褒姒。否则这年代根本就衔接不上。因为周厉王末年至周宣王登基这中间还有14年的“西周共和”时期。周宣王还在位46年。也就是此宫女六岁时(周厉王末年)受龙精气所感,经过了14年后,在周宣王登基那年(公元前828年),在宫中接受成人礼时发现自己怀孕。但并没有像常人那样十月怀胎,在当年或第二年生下褒姒。如果是第二年(公元前827年)生下褒姒,到周幽王三年(公元前779年),幽王在后宫中发现褒姒,此时褒姒已经48岁,这与常理不合。褒国的国君也不可能送一位40岁以上的妇女给周宣王赎罪。(《史记.周本纪第四》:“当幽王三年,王之后宫见[褒姒]而爱之”)

所以,让一个宫女被龙精气所感,只是上天埋下的一个伏笔或棋子。天人下来做事,不可能直接显现于空中,从天下走下来,那等于破了人类社会的迷,这是不允许的。人就是应该在迷中,信与不信,想不想做好人,那都是人自己说了算。周厉王做得最差,上天就安排他打开装有龙唾液的木盒(类似于西方的潘多拉盒子)。周宣王执政的后期,不注重祭祀天地,不亲耕于籍田,上天就让褒姒降生下来。周幽王登基后,如果能够重新考礼修德,敬奉天地神明,并一直坚持到老,那么即使褒姒已经在后宫,上天也有办法让周幽王与褒姒永远不要相遇,即使相遇也不会有任何感觉。(让一个人的气质及容貌都变丑,对神来说是很简单的事情。)

可是,周幽王却选择走周厉王的老路,贪图享乐,不敬奉上天,那么遇到褒姒,被收回君权,国破身亡,这也是厉王、宣王、幽王三代以来失德所致,怨不了别人,只能怨自己。

[附注2]《史记.殷本纪第三》:“周武王遂斩纣头,县(悬)之白旗。杀妲己;释箕子之囚,封比干之墓,表商容之闾。”

而褒姒却从来不跟周幽王出什么主意,所以申侯(申后的父亲)在联合缯国、犬戎部落打入王都后,并没有对褒姒如何。《史记.周本纪第四》:“遂杀幽王骊山下,虏褒姒,尽取周赂而去。”如果褒姒曾经给周幽王出过什么坏点子,或者废掉申后及太子宜臼是褒姒的主意,那么申侯那些人连周幽王都敢杀,肯定不会放过褒姒。而褒姒随大部队离开王都后即不知所终。

[附注3]《礼记.祭义》:“是故昔者天子为籍千亩,冕而朱纮,躬秉耒。诸侯为籍百亩,冕而青纮,躬秉耒,以事天地、山川、社稷、先古,以为醴酪齐盛,于是乎取之,敬之至也。”大意:所以从前天子有籍田千亩,到了春耕的时候,要戴上系有红色帽带的礼帽,亲执犁把而耕;诸侯也有籍田百亩,到了春耕的时候,要戴上系有青色帽带的礼帽,亲执犁柄而耕。籍田所得的收成,用来祭祀天地、山川、社稷和先古圣王等。酒浆粢盛等等祭品,就是来自籍田的收成。这是多么虔诚的祭祀啊!

而且,天子之籍田耕作只能让自家儿孙或王宫内的宦官来帮忙,不能请朝廷中的其他官员帮忙,包括天子那些已经封爵的兄弟都不行。因为他们家也有籍田要耕作。《礼记.王制》:“天子之田方千里,公侯田方百里,伯七十里,子男五十里。”

[附注4]现代的一些学者根据《搜神记》小说中记载:“周宣王三十三年(公元前795年),幽王生,是岁,有马化为狐。”认为周幽王是公元前795年出生的。笔者个人浅见,如果周幽王真是这一年出生,那么他登基的时候才14岁(公元前781年),在位十年这是不变的。根据周礼的规定,周朝的男子,二十岁算成人,才可以娶妻。而且宣王刚驾崩,幽王依礼要守丧三年才能行婚姻事宜。按周朝的惯例,天子在不到20岁之前,朝廷的事情基本上都是由三公辅政。如周成王时期周公旦辅政7年;周宣王登基之前14年的“共和”时期。14岁的周幽王不可能为所欲为,想干什么就干什么,他只能在20岁成人礼之后才娶妻,也就是登基6年之后才娶了申王后和生了太子宜臼(周平王)。可是《史记.周本纪第四》记载:“当幽王三年,王之后宫见而爱之,生子伯服,竟废申后及太子,以褒姒为后,伯服为太子。”既然周幽王先认识了褒姒,那申后及太子宜臼是从哪来的?

因此可知《搜神记》这本小说记载有误,笔者考证认为,周幽王是在周宣王二十三年(公元前805年)出生,登基时24岁。已经有了正妻申后及太子宜臼。登基三年后,在后宫遇到褒姒。这样刚好与正史中记载的年代吻合。

[附注5]《史记.宋微子世家》:“周幽王为犬戎所杀,秦始列为诸侯。”

[附注6]〈终风〉这首诗,《毛传》释义为:“〈终风〉,卫庄姜伤己也。遭州吁之暴,见侮慢而不能正也。〔笺:正,犹止也。〕”古代的一些经学家认为此诗是讲州吁侮慢卫庄姜的事情。

笔者个人浅见,卫庄姜是卫庄公的正妻,诸侯夫人。即使卫庄姜没有生孩子,卫庄公也没有休妻,或者做出赶走卫庄姜的事情。卫庄公也没有这个胆量,因为卫庄姜的来头不小,她是春秋时期大国齐庄公(在位64年)的嫡生女儿,《诗经.硕人》就是描写她出嫁的事情,写了卫庄姜的五个显赫身份背景。所以卫庄公让卫庄姜把(姬完)当亲生儿子从小培养,也就是说,卫庄公即使再娶(经过夫人允许),卫庄姜夫人的地位还是没有变。姬完、姬州吁虽然不是卫庄姜亲生,但却是卫庄姜看着长大的,即使是士官的家庭,姬完、姬州吁都必须尊称卫庄姜为母亲。古代官员的家庭(到清朝都是这样),主妇如果去世,所有的儿女(无论是否亲生)都必须披麻戴孝!

说那个州吁因为姬完(卫桓公)也不是嫡子,所以敢杀兄夺位,这个《左传》、《史记》都有记载,这是事实;而州吁也在当年就得到了现世报应,没几个月就被别人杀死了。说州吁杀兄夺位之后,居然还敢对自己称为母亲的卫庄姜“谑浪笑敖”,甚至对已经四五十岁的卫庄姜呼来喝去,以至于卫庄姜说出了“莫往莫来”的话,有可能吗?当时的卫国,卫庄姜的辈分最大(卫庄公已经去世十多年),她又是当时齐僖公的亲姐姐,刑国及谭国国君的大姨;州吁想坐稳国君的位置,巴结都来不及,怎么可能做这种事情?这种连商纣王都没做过的事情及罪名硬要扣在州吁头上,合理吗?如果州吁没有做这种事情,却背负了两千年的罪名,这笔债要如何算?

因此笔者特地在附注中予以解释及澄清。@*

责任编辑:林芳宇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关雎不乱偶而居且勤劳,用以教化人,要求倾慕中的男女和结婚后的夫妻必须感情专一、勤劳……
  • 通过学习《诗经》也能大致的了解一些中医的知识。因为过去读书人不是每个都能在朝为官,即使不能为朝廷出力的,在乡中也能根据所学的知识,服务于民众,行善积德。
  • 本诗用“比”来起“兴”,“采采卷耳”象征着天下百姓;而卷耳的嫩叶象征贤人或贤臣……
  • 这神奇的诗篇,可说是一首预言诗。告诉人们当社会出现某种现象时,该如何应对…
  • 〈樛木〉诗中讲了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就是人不能有嫉妒心。那么君子或淑女应该怎么做才能去掉嫉妒心呢?
  • 古人常用螽斯比喻多子多福,或比喻此人因不妒嫉而多子多福。也可单用“螽斯”或“螽斯羽”来比喻宽容不妒嫉的品德。
  • 一位女子的妇德很好时,才能操持好家庭中的事情,才能庇荫一家人,这就是“宜其家人”…
  • 〈兔罝〉也是一首神奇的诗篇,从不同的角度去理解,意思完全不一样,刚好一正一反。正的一面是讲太平盛世时期出现的社会现象;反的一面是讲暴政时期出现的社会现象。
  • 古人认为,人类的生存环境是上天赐予的,所以古人要穿上最好的衣服,用最好的食物来祭祀天地神明。《诗经》中有很多这一类的诗篇…
  • “汉之广矣,不可泳思;江之永矣,不可方思。”这是反复的诵唱着追求美好的事物要合乎道德和礼仪…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