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当皇帝要当总编的昭明太子(二)

作者:佟仁
font print 人气: 2085
【字号】    
   标签: tags: , , ,

题记:梁太子萧统,是梁武帝萧衍之长子。他在31年的人生中,似乎从没想去继承皇位,而是召集一批志趣相投的文人,汇集古今三万卷书籍,全神贯注地编选了中国第一部诗文总集。

时至北宋年间,民间尚传曰:“文选烂,秀才半。”1400多年后的今天,也有文人慨叹:如果在中国文化的典籍中缺少了这部《文选》,古代的秀才们该用什么来做科举考试的“教材”?

(接前文:不当皇帝要当总编的昭明太子(一)

公元515年正月初一,梁武帝亲临太极殿,为15岁的太子主持了冠礼。之后,萧统便跟随梁武帝省览朝政。

不久,太子便越来越感悟到:虽然皇帝威严至极,但一旦逝去,便如梦幻泡影,消失无踪。

一天上朝,梁武帝面前挤满了奏事的内外百官。太子看着一张张兢兢业业的面孔,体味着纷纷扰扰的世间,已经通晓政务的他不禁遥想起魏文帝的一句话:“年寿有时而尽,荣乐止乎其身。”他一边吟咏,一边点头称是。

公元520年,太子20岁。他做出了一个惊世骇俗的决定——走出深宫,迁往读书台,开始手不释卷——读书、写书和编书。

一时间,朝野上下,宫墙内外,无不对太子的这一选择感到不可思议。但直到公元530年,《文选》在昭明太子读书台前横空出世,世人终于明白太子不恋皇位恋书台的原因。

其实,太子的这一人生选择,并非仅仅出自他的突发奇想,也源于他个人的心境以及家庭和环境的熏陶。

太子的父皇萧衍在青年时代就是一个文采风流、才华横溢的才子。他精通六艺,撰通史六百卷、《孔子正言》等二百多卷,修定吉、凶、宾、军、嘉五礼一千余卷。梁武帝在位的55年间,自己动手亲笔写下的赞、序、诏、诰、铭、诔、说、箴、颂、笺、奏诸文就有一百二十卷。

武帝的好学和博学一直感染着太子。自太子走出皇宫,读书台的浓浓书香,每天都伴着琅琅的读书声。崇尚自然、淡泊富贵的太子,甚至力排臣属幕僚的疏谏反对,将宫女和御乐全部迁回宫中,并将东宫三万卷藏书全部移到读书台。

在太子的心目中,宫女之丽,御乐之声,怎能比得上读书台的天然美景。每当吟诵左思《招隐》中的诗句“非必丝与竹,山水有清音”,太子总觉得要比宫女演唱的歌喉、御乐演奏的丝竹更为悦耳动听。

萧统以太子之尊编辑《文选》,前无古人,后无来者。而要承担起一个文学总编的使命,首先必须具备一个文学家的深厚功底。

史书记载,萧统自幼聪敏,读书勤勉,不仅有博古通今之学,而且有七步成诗之才。

太子的诗文,风格清新优美,没有齐梁诗歌的香艳气和玩世之风,被后人称赞为梁代诗文中独具一格的精品。他不仅冷眼观察着追名逐利的世人,没有被眼前灯红酒绿的景象所迷惑,而且似乎特别的清醒,看到了从战乱中走过来的世道危机,眸子里总是带着一种抹不去的忧郁。

昭明太子像。(公有领域)
昭明太子像。(公有领域)

举隅一首《咏弹筝人》。虽写宫中之事,但不见任何雕琢的痕迹:

故筝犹可惜,应度几人边。

尘多涩移柱,风燥脆调弦。

还作三洲曲,谁念九重泉。

筝是旧物,不知有多少人抚过它。眼前还是那架筝,抚筝的却另有其人,弹奏的还是凄绝哀婉的《三洲曲》,但谁还能想起过去的弹筝人呢?如今,筝在人去,筝也颇通人意,不仅蒙上灰尘,而且形变声变,失去了往日的亮丽,不由得引发诗人的怅然之思。

旧弦,新人,熟调,故人,这是诗中直追生命意义的索引。一首小诗,竟有如此丰富的包容;轻盈之间,蕴含着深沉的叹喟;平朴自然之极,宛如风行无迹,带给人越朴就越厚、越浅亦越深的美妙;其弦外之音、韵外之致,在藻华奢艳的齐梁风气中,犹如一股清流,特别引人注目。

太子赋诗撰文,也受到梁武帝倡导诗文的时代大潮推动。

《南史‧文学传序》中描述,晋时中原大乱,五王南渡,一直都不乏从事文学创作之人。而到了梁朝,文学更是蔚为大观,主因是当时的社会开明,梁武帝非常儒雅,酷爱文学。因此有才气的人,灿然汇集在一起。

当时武帝每到一处,总是命群臣赋诗,若能赋得好诗便赏赐金帛。故为官之人,都知道要如此勉励自己上进,由此也提升自己的门第和身份,因此,诗歌在梁代的发展有如云蒸霞蔚。

更令人感奋的是,不仅文臣,甚至武将也以能作诗为荣,以不能作诗为耻。据记载,梁武帝的大将曹景宗曾被限韵作诗,结果他操笔立成,史传佳话。

话说曹景宗大败北魏敌军后,梁武帝为他接风洗尘。酒过三巡,菜品五味,大家咏起诗来,倒把他这个军功累累的大将军给晾在了一边。

梁武帝知识渊博,文史哲和儒释道无不精研。还在萧齐时代,他就广结文人雅士,成为萧子良西邸中的“竟陵八友”之一。称帝后,其文臣中亦多墨客,于是借酒赛诗。文臣中有人为了“蔑视”在场的武将,他们偏要限韵,以增加难度。一时好句迭出,梁武帝一一评点,拍案叫绝。

当时的气氛略显尴尬,一下却传来了画外音:你们好歹也得虚让一下战场上归来的大将军吧!你们怎么就不等他说声服不服你们呢?曹将军果然急了,吵着要韵字。

还以为知臣莫如君,梁武帝体谅曹将军只会操刀弄枪,就劝他在一旁“观战”好了。谁知将军早就有点不服这些书生,又多喝了几盅,哪里肯听劝说。梁武帝无奈,只好把分剩下的两个字给了他:一个是“竞”,另一个是“病”。也真是,偏偏是两个生僻字。

也许,文臣们在紧张的期待中准备看笑话,可“老曹”真是员福将。只见他将酒杯往旁边一撂,竟运笔如刀箭,一挥而就:

《华光殿侍宴赋竞病韵》

去时儿女悲,归来笳鼓竞。

借问行路人,何如霍去病。

倘若解题“华光殿侍宴赋竞病韵”,显然将军要表达的是,梁武帝在华光殿宴请群臣,自己参加赋诗得到了“竞”和“病”这两个倒楣的字作韵脚。

诗的头两句“去时儿女悲,归来笳鼓竞”,其意是描述出征时,儿女们怕父亲战死沙场,悲伤不已。可当将军带兵杀敌后胜利凯旋时,迎接他的是处处笳鼓。

第三四句的“借问行路人,何如霍去病”,明确表达曹老将军的自豪:他竟然问那过路之人,你看本大将军比汉朝的霍去病如何啊?

多么豪迈!梁武帝和文臣们都无不叫好。这一切,小小年纪的太子都看在眼里,铭记于心。

参考资料:《梁书‧武帝纪》、《梁书‧列传》、《南史》   #

(待续)

责任编辑:张宪义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萧统病逝时,年仅三十一岁。粱武帝亲自来到东宫,扶着太子的棺柩失声大哭。太子仁义有德,人人皆知。死后,朝野都都感到惋惜。京城男女,都到太子宫去凭吊,满路上都是哭泣的人;全国各地的百姓和守卫疆土的士兵,听到他死去的消息后,都十分悲痛。
  • 疾风知劲草,板荡识诚臣。勇夫安知义,智者必怀仁。”
  • 汉武帝刘彻是中国历史上具有雄才大略的皇帝,留下的丰功伟绩足以令后世赞叹。汉武帝的武功与文治盛极一时。
  • 梁太子萧统,是梁武帝萧衍之长子。他在31年的人生中,似乎从没想去继承皇位,而是殚精竭虑、召集一批志趣相投的文人,汇集古今三万卷书籍,全神贯注地编选了中国第一部诗文总集。时至北宋年间,民间尚传曰:“文选烂,秀才半。”1400多年后的今天,也有文人慨叹:如果在中国文化的典籍中缺少了这部《文选》,古代的秀才们该用什么来做科举考试的“教材”?
  • 白米饭是很好的养胃食物,可作为主食适当的吃。(Shutterstock)
    现代人说,幽默一种沟通表达的艺术,而对苏轼而言,应该也是心态乐观的一种生活态度吧!
  • 很多人都读过贾岛的诗歌《寻隐者不遇》:“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唐朝的寻隐诗自成一派,怀着无比崇敬的心情,唐朝诗人,一次次走进山水佳境,踏上寻仙问道之旅。大唐诗坛最耀眼的明星——诗仙李白,他的寻隐之旅有怎样的玄妙意境呢?(《古韵流芳》提供)
  • 当大唐进入鼎盛阶段,乐舞艺术也达到了中华历史的最高峰。其中有一位舞姬、一支舞蹈,留给大诗人杜甫最深的印象。哪怕经过五十年之久,他永远铭记着观者如山、一舞动四方的盛况。
  • 炼丹 中国画
    刘商感叹光阴实在太急促短暂,在世劳累辛苦,求得虚浮的荣耀和世间的官位,又有什么好处呢?刘商心想,古代的贤人都弃官去寻求道术,大多都能超脱尘世而仙去。而自己的儿女都已经完成婚姻嫁娶,他告诉自己实在不应再被世俗所累了。
  • 刘庭式坚持娶了盲女做妻子,两人一直白头到老,后来盲妻去世,刘庭式十分的悲伤,一直都不肯再娶。
  • 隐士陶渊明的真实生活,平淡自然,既有烟火气息,也蕴含超然境界。归隐田园是他的人生归宿,他固守之,吟咏之,将其打造成充满诗意的精神乐园,并开创了自成一派的隐逸田园诗歌。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