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百年的毒笑话《笑得好》选译

笑得好起死回生 所见不同一“日”多面

作者:允嘉徽

看日出的模样。(戴德蔓/大纪元)

font print 人气: 473
【字号】    
   标签: tags: , , , ,

有这样一个游戏,玩法很简单,二人一起聊天,天南地北都可以聊,规则只有一个,就是聊的内容不能提“我”字,一说“我”就是输家。简单吧,找个人玩一玩、试一试,看看有多少人不道出“我”来?真的,“忘我”真的很难喔!难怪修行的人修成的也不那么多。看下面这则三百年前《笑得好》*的笑话,笑人固执我见,让人省思省思。

问“日”

有人问日月的“日”字如何写。人家教他说:“口字长些,中横一画。”
那人用笔依照他教的写成了字,看了半晌,却大喊道:“你太捉弄我了,你就抬头看看天上日头的样子,可是圆圆的模样,从来不曾有一个方日头啊!”
教他的人说:“这个真是日字,没有捉弄你。”
那人再看了字,忽然又大喜说道:“细看这字的样子,分明就像个帽盒一般,这一定是个盒字。”

石老*评曰:“不听好人指教,只凭一己混为,岂不错误。”

返本归真

话说源头,这“日”字本是象形字,后来楷书的书法习惯变成了现在所见的长方形的写法。若以中国文字为例,在漫长的五千年历史中有了多少演递?如果只是认识了其中的一个环节就以为是识得了全部,不就是以偏概全了吗?你认识这个环节,他认识那个环节,人人站在自己的高度上各执所见,又怎得认识全貌?人间各执己见的争端,或是以己之见评断人,不无可能都是“偏见”啊!人带的观念、成见真是数不胜数。西方谓发现真理是爱“智”的追寻,东方叫返本归“真”。观念、成见,阻碍了归真之路不可怕吗!

《笑得好》作者简介:

清代乾隆年间江苏扬州人石成金(字天基,号惺庵愚人)留下中国十八世纪的笑话集《笑得好》,共二集约二百则笑话。石成金是清代的医家,他不仅诊断个体的病情,更是洞察了整体社会善性佚失的病情,开出了“笑话”为药方、为针砭,愿以“笑话”为提振世道、回复人心善性的“度世金针”。他在〈自序〉中这样说:“人以笑话为笑,我以笑话醒人;虽然游戏三昧,可称度世金针。”

石成金是医家,也学佛,认为人性本善,是因为物欲昏蔽了善性、败坏的风气堕落了人心,沾染成痼疾,医药也难痊。所以他以“笑话”为针砭。他希望听到他的笑话的人,入耳发笑,而且入耳警心,这就是《笑得好》的人,这一来,“人性之天良顿复,遍地无不好之人”。

石成金在近三百年前已经意识到:世道人心败坏已经是沉痾痼疾,不下猛药已经救不了世人了!他在〈自序〉中说:“予谓沉痾痼疾,非用猛药,何能起死回生”?过了近三百年后的今天来看《笑得好》,犹然是笑话中的奇宝,博君一笑、醒君顿悟。@*#

责任编辑:方沛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一个百岁的老人,别人看他富贵满门、子孙满堂,真是羡煞人了。可是富贵十全的老人却还有桩忧愁事儿,猜猜,他为何攒眉不乐?在百岁寿辰那天……这是选译中国十八世纪,清代石成金的度世笑话集《笑得好》。现代人,看一看近三百年前的“毒笑话”,今昔比一比,也能“笑得好”,笑出自省、回复善性吗?
  • 百虫之长“龙”有一天下了一道命令:凡是虫辈中有三个名字的都要治罪。蚯蚓和蛆双双去避难。蛆问蚯蚓:“你怎么有三个名字?”蚯蚓答说:“那识字的叫我为蚯蚓;不识字的叫我为曲蟺;乡下没知识的人,又叫我做寒现;这不就三个名了?”……三百年的毒笑话清代石成金《笑得好》选译,笑得好笑出醒悟、笑回善性。
  • 看笑话怎样《笑得好》?表面看笑话,内蕴看世道、看人心,清代医家石成金的本心是让人找回“好心”--善心。以下为现代读者选译《笑得好》,看一看近三百年前的“毒笑话”,同时,比一比、较一较今昔,愿天下都能“笑得好”,找回人之初的善性、善心。笑点:黑齿妓闭口藏齿说,白齿妓呲口露齿说。
  • 《笑得好》表面是笑话,内蕴是世道、是人心。看《笑得好》怎样“笑得好”?将心比心。看一看近三百年前的“毒笑话”,同时,比一比、较一较今昔,愿天下人都能“笑得好”,找回人之初的善性、善心。笑点:剩个穷花子与我混混!
  • “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这体现了孔门教学的一个根本特点:“求诸己”, 即向内求,所谓“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在处世上,不怨天尤人,以“人不知而不愠”的精神,完成自己的仁德修养,在寂寞中成就事业。
  • 在无神论者看来,人死了就一了百了,其实在传统文化里,披露了很多人死后的去向,有的人甚至还去了天堂担任神职。今天给大家介绍的就是这样一个故事。主角是南宋孝宗淳熙年间新城(现杭州市富阳区一带)秀才姚中。
  • 明朝时期,浙江嘉兴府李定在人们眼中是一个真正的正人君子,但他的科考之路却不顺利,十几年屡考不中,就在他已经慢慢放下了对功名的执著时,人生路竟然起了大翻转!他是怎么积的阴德呢?
  • 孔子因材施教,引导子贡向前走——“贫而乐,富而好礼”。“贫而乐”,乐什么?乐道。孔门弟子中有个典范——颜回,“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既然颜回做到了,说明“贫而乐”的目标不是高不可攀、虚无缥缈的,这是勉励子贡。
  • 震区有个小山村,爱好秦腔的村民每晚都聚集在一孔大崖窑内排戏,场面分外热闹,有个三四岁的小男孩,非缠着爷爷领他去看戏,爷爷背着孙子刚挤入窑内,还没看清演的是啥戏,孙子却又说害怕,闹着要回家。爷爷拗不过孙子,带着孙子转身刚出了窑洞,地面就突然抖动,崖窑瞬间垮塌,演戏看戏的几十人无一生还。
  • 怎么才叫做“好学”呢?本章讲了三条。 首先,“食无求饱,居无求安”。食求饱、居求安,人之本能。但是,很多情况下,食不饱、居不安,你将如何?对君子或立志做君子的人来说,因为一心追求自己的志向,就顾不得吃饱、顾不得安居了。如果一个人将吃饱、安居当作头等大事,还能有鸿鹄之志吗?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