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百年的毒笑话《笑得好》选译

笑得好起死回生 吃核桃“伤心”

作者:允嘉徽

人参汤补元气。(陈柏州/大纪元)

font print 人气: 336
【字号】    
   标签: tags: , ,

当不食人间烟火的贵公子遇到路上挑担的,无法解读对方的世界……。

人参汤

有个富贵公子早晨出门时,看见一个穷人挑担子卧地不起。

他就问旁边的人说:“这个人为何卧倒地上啊?”

旁边的人说:“这人没饭吃,肚子饿了,倒在地上歇息歇息,回回力气。”

公子说:“没吃饭,为何不吃一碗人参汤出门?也就可以饱得好大半天。”

核桃

也有这样贪食只顾自己不顾人的,不解读别人的心情……

有个人家办一席果茶请客。遇到一来客将满碟子核桃吃了大半。

主人问道:“你怎么只吃核桃啊?”

客说道:“我多吃些核桃,图它润肺。”

主人愁眉不展地说道:“你只图你润肺,怎知吃得我心疼!”

度世金针 *《笑得好》 原作者石成金简介:

清代乾隆年间江苏扬州人石成金,字天基,号惺庵愚人,留下中国十八世纪的笑话集《笑得好》,谑称“毒笑话”。石成金是清代的医家,他不仅诊断个体的病情,更是洞察了整体社会­善性佚失的病情,进而开出了“笑话”为药方、为针砭,愿以“笑话”作为提振世道、回复人心善性的“度世金针”。他在〈自序〉中这样说:

“人以笑话为笑,我以笑话醒人;虽然游戏三昧,可称度世金针。”

石成金是医家,也学佛、向佛,认为人性本善。然而,在近三百年前,石老已经意识到:物欲横流昏蔽了善性、风气败坏堕落了人心,腐蚀败坏的世道人心已经走入沉痾痼疾,不下猛药已经救不了了!

石老在〈自序〉中说:“予谓沉痾痼疾,非用猛药,何能起死回生”?所以,他以“毒笑话”醍醐灌顶。在将近三百年后的今天回顾《笑得好》,竟然世道人心的堕落那么的似曾相识,惟今天的人间道更加下流了。看《笑得好》果若入耳发笑,而且入耳警心, 这就“笑得好”,悟得了“度世金针”三昧!@*

责任编辑:方沛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三百年的毒笑话,麻雀说:“世上那一个不知道我是心肠小、眼眶浅的么?”麻雀到底隐喻谁?
  • 三百年前,当时有那富翁苛扣仆人的,三百年的毒笑话,怎样反应了当时的境况?
  • 笑得好起死回生讽刺吝啬至极的富翁,为何他不用仆人?为何喝西北风的仆人还不够好?看三百年前的富翁怎样算计的……
  • 常见“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说法,这两则笑话都以“医”为象,如何讽刺推诿不任事的?笑里藏泪。
  • 明代《耳谈》作者王同轨的街坊林广儿的杀妻事件,钻法律漏洞逃过刑罚,在当地引起不平的鸣冤声震天价响,而最后的结局,更让人心震动不已。
  • “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这体现了孔门教学的一个根本特点:“求诸己”, 即向内求,所谓“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在处世上,不怨天尤人,以“人不知而不愠”的精神,完成自己的仁德修养,在寂寞中成就事业。
  • 在无神论者看来,人死了就一了百了,其实在传统文化里,披露了很多人死后的去向,有的人甚至还去了天堂担任神职。今天给大家介绍的就是这样一个故事。主角是南宋孝宗淳熙年间新城(现杭州市富阳区一带)秀才姚中。
  • 明朝时期,浙江嘉兴府李定在人们眼中是一个真正的正人君子,但他的科考之路却不顺利,十几年屡考不中,就在他已经慢慢放下了对功名的执著时,人生路竟然起了大翻转!他是怎么积的阴德呢?
  • 孔子因材施教,引导子贡向前走——“贫而乐,富而好礼”。“贫而乐”,乐什么?乐道。孔门弟子中有个典范——颜回,“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既然颜回做到了,说明“贫而乐”的目标不是高不可攀、虚无缥缈的,这是勉励子贡。
  • 震区有个小山村,爱好秦腔的村民每晚都聚集在一孔大崖窑内排戏,场面分外热闹,有个三四岁的小男孩,非缠着爷爷领他去看戏,爷爷背着孙子刚挤入窑内,还没看清演的是啥戏,孙子却又说害怕,闹着要回家。爷爷拗不过孙子,带着孙子转身刚出了窑洞,地面就突然抖动,崖窑瞬间垮塌,演戏看戏的几十人无一生还。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