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吞口水能补肾精!中医教你4个最简单养肾动作

文/吴国斌(心医堂中医诊所院长)

养肾是养生至关重要的一环。一些简单的日常动作就可以达到养肾的效果。(Akina绘图/大纪元)
养肾是养生至关重要的一环。一些简单的日常动作就可以达到养肾的效果。(Akina绘图/大纪元)
人气: 18241
【字号】    
   标签: tags: , , , , , ,

中医认为肾为先天之本,在所有的养生方法中,养肾是至关重要的一环。一些简单的日常动作,就可以达到养肾的效果。

要谈养肾,必须要先了解中医的“肾”是什么,包含了哪些部位及功能。

肾位于腰部脊柱两侧,左右各一。肾的主要生理功能是:主藏精,主水,主纳气。由于肾藏先天之精,主生殖,为人体生命之本原,故称肾为“先天之本”。肾精化肾气,肾气分阴阳,肾阴与肾阳能资助、促进、协调全身脏腑之阴阳,故肾又称为“五脏阴阳之本”。肾藏精,主蛰,又称为封藏之本。

肾在体合骨,生髓,通脑,其华在发,在窍为耳及二阴,在志为恐,在液为唾。足少阴肾经与足太阳膀胱经相互属络于肾与膀胱,相为表里。肾在五行属水,为阴中之阴,与自然界冬气相通应。

以下介绍四个简单的养肾法。

4个日常养肾动作

1. 吞唾液

唾液自古以来即被视为“金津玉液”,肾在液为唾,吞唾液可以补养肾精。

明朝张景岳曰:“咽气津者,名天池之水,资精气血,荡涤五脏,生溉元海,一名离宫之水,一名玉池,一名神水,不可唾之,但可饵之,以补精血,可益元海也。”明朝李时珍曰:“唾津,乃人之精气所化。人能每旦漱口擦齿,以津洗目,及常时以舌舔拇指甲,揩目,久久令人光明不昏,又能退翳。”现代研究发现,唾液可以防癌、抗病毒、调节免疫力。

以下介绍两个简单的唾液养生法:

晨起时端坐床上,持续“舌抵上颚”数分钟,等到口腔中充满唾液后,做漱口的动作,再将唾液慢慢吞下。

养肾动作之一:吞唾液。(Akina绘图/大纪元)
养肾动作之一:吞唾液。(Akina绘图/大纪元)

吃东西时记得细嚼慢咽,每一口饭菜在口中至少咀嚼30次以上再吞下去,如此可助消化,补养肾精。

2. 腹式呼吸法

肾主纳气,是指肾有摄纳肺所吸入的自然界清气,保持吸气的深度,防止呼吸表浅的作用。从足少阴肾经的循行来看,其直行者,从肾上行,穿过肝和膈肌,进入肺,沿喉咙,到舌根两旁。所以通过腹式呼吸法,可以让肺气从上向下沉到肾以补养肾气,这也正符合了五行中肺金生肾水的概念。

腹式呼吸法的操作步骤如下:

① 呼吸要深长而缓慢。

② 用鼻吸气,用口呼气。

③ 一呼一吸掌握在15秒钟左右。即深吸气(鼓起肚子)3~5秒,屏息1秒;然后慢呼气(缩回肚子)3~5秒,屏息1秒。

④ 每次做5~15分钟,能做30分钟最好。

身体好的人,屏息时间可以延长,呼吸节奏尽量放慢加深。身体差的人,可以不屏息,但气要吸足,呼出要彻底。每天练习1~2次。呼吸过程口中如有津液溢出(即金津玉液),可徐徐下咽,以补肾精(唾为肾之液)。

养肾动作之一:腹式呼吸法。(Akina绘图/大纪元)
养肾动作之二:腹式呼吸法。(Akina绘图/大纪元)

3. 擦涌泉穴

《寿亲养老新书》记载擦涌泉穴的方法及其功效验证如下:

“其穴在足心之上,湿气皆从此入。日夕之间,常以两足赤肉,更次用一手握趾,一手摩擦,数目多时,觉足心热,即将脚趾略略动转,倦则少歇。或令人擦之亦得,终不若自擦为佳。”

涌泉穴在足底,屈足卷趾时足心最凹陷中。(编者注:另一取穴方法为,足底前端,第二、三脚趾趾缝纹头端与足跟连线的1/3凹陷处。)

陈书林云:“先公每夜常自擦至数千,所以晚年步履轻便。仆性懒,每卧时只令人擦至睡熟即止,亦觉得力。”

“乡人郑彦和自太府丞出为江东仓,足弱不能陛辞,枢筦黄继道教以此法,逾月即能拜跪。霅人丁邵州致远病足,半年不能下床,遇一道人,亦授此法,久而即愈。今笔于册,用告病者,岂曰小补之哉。”

养肾动作之三:擦涌泉穴。(Akina绘图/大纪元)
养肾动作之三:擦涌泉穴。(Akina绘图/大纪元)

4. 擦肾俞穴

肾俞穴在脊椎区,第2腰椎棘突下,后正中线旁开1.5寸。(编者注:另一取穴方法为,腰部后侧,肚脐正后⽅的命⾨穴左右两边两横指宽的位置。)

肾俞穴主治耳部、肾脏病症。常用于耳鸣,耳聋;腰痛,足寒,遗尿,尿频,遗精,阳痿,早泄;月经不调,带下,不孕。

擦肾俞穴的方法是,双手掌心放在腰部双肾俞穴,上下搓揉36下,一日可操作多次。◇

养肾动作之四:擦肾俞穴。(Akina绘图/大纪元)
养肾动作之四:擦肾俞穴。(Akina绘图/大纪元)

※看12月主题:养好肾,不肾虚

养好肾不肾虚(大纪元制图)

· 每天拉耳朵30下 肾气变充足 中医2招补肾

· 别错过这些“补肾食物” 中医分享养生吃法

· 枸杞子最大功效不是护眼?胡乃文谈枸杞养生

责任编辑:李清风◇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