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逢节日、派对或亲友聚会的日子,都有许多喝酒机会。把酒尽欢之后,很可能出现头痛头晕、心跳加快、呕吐、宿醉等症状。针对这些醉酒产生的问题,中医有一套解酒之道。
在中医看来,酒为湿热之物。中医师陈颖宽指出,正因为此,解酒食物或药材性味多偏寒凉、偏咸或是能除湿热。例如葛花、绿豆、咸食。另外,按压穴道也有助于缓解醉酒症状。
解酒方法一:服用醒酒药方、食物或茶饮
1. 葛花解酲汤
葛花解酲汤有益气健脾、利湿解酒的功效,可治饮酒过度、宿醉。因此遇到需要饮酒的聚会时,可先到药局、中药房购买备用。
陈颖宽说,葛花解酲汤的药材大部分可解肠胃湿热、理气,解决饮酒后消化不良的问题。
葛花解酲汤材料包括:葛花1钱、白豆蔻1钱、砂仁1钱、木香1分;青皮、陈皮、人参、白术炒、茯苓各4分;神麹炒、干姜、猪苓、泽泻各3分。
药方重用葛花、白豆蔻、砂仁,葛花可解酒醒脾胃,白豆蔻和砂仁可健脾去湿。
除了葛花解酲汤外,葛根、白茅根也是中医常用来解酒的药材,其中白茅根有助利尿,可加速酒精代谢。
2. 绿豆汤
绿豆味甘性寒,归胃经,功效是清热解毒,古人会喝大量的绿豆汤来解毒。
中医典籍记载绿豆有解酒效果,认为喝醉酒、宿醉是属于中酒毒。陈颖宽指出,不能只喝绿豆汤,还要吃绿豆才能有效醒酒。
3. 咸的下酒菜
中医认为酒属火,饮酒能让人感到发热、血液循环变快,为热像的表现;而咸在五行中属水,可治火症,下酒菜通常比较咸也是这个道理。
另外,空腹时可先吃点咸的食物再喝酒。陈颖宽提醒,不要空腹喝酒,以免酒精被胃壁快速吸收,更容易醉。
4. 大量的水
中西医都认为喝大量的水有助解酒,饮酒后多喝水可让肝脏加快代谢掉酒精,减轻宿醉症状。
5. 姜茶
饮酒过量容易想吐,陈颖宽建议可喝姜茶,生姜可止呕、散水汽,是天然的止吐药。但姜茶不能一口气喝太多,应小口慢饮。
简易姜茶作法:切2~3片生姜,将500cc的水以大火煮滚,加入姜片,再以中火续滚5~10分钟即可饮用。
解酒方法二:按摩解酒穴位
针对醉酒引发的宿醉、头痛等不适症状,陈颖宽介绍可按3个穴位帮助缓解。
内关穴:
取穴时握拳,内关穴在两筋之间出现的凹陷处,手腕内侧横纹上约3横指距离。
中医讲“内关心胸胃”,按内关穴有助于缓解想吐、酒醉、晕车及心痛、胸闷、胃痛等症状。
合谷穴:
将手掌张开,在第一掌骨和第二掌骨之间,较偏向食指侧的地方,有一凹陷,按之酸胀处即是合谷穴。
合谷穴能通络镇痛,可缓解头痛、头昏、困倦等症状。
关冲穴:
位于无名指指甲根脚旁0.1寸(近小拇指侧)。按压此穴可让水液循环变好,加快酒精被代谢的速度。
饮酒须避开的3类饮食
喝酒有适合的下酒菜,也有须要避开的危险食物。这些食物如果与酒一同吃下肚,不仅助兴不成,还会伤身。
1. 咖啡因饮料
喝酒时,不能同时喝含咖啡因的饮料,如咖啡、茶或能量饮料。
咖啡因会加速血液循环,让酒精的效果加乘。而且同时饮用两者,开始时不易感到醉,给人一种“好像没喝多”的错觉,反而会饮更多酒,造成酒精摄取过量。
2. 下酒菜避免辣食
酒精湿热,辣椒、大蒜、芥末等刺激性食物也为热性食物,两者同时食用,将对胃壁、肠壁造成伤害。
3. 药物
酒精可促进血液循环及加强药物吸收,部分药物还会与酒精产生交互作用,因此服用西药或中药时,都要避免同时饮用酒,否则极为伤身。
陈颖宽以中药为例,中药配酒服用或是吃中药与喝酒的时间太近,都可能会助长药力,超过原本预期的药效。因此,吃中药期间不建议过度饮酒,若有社交场合需饮酒,建议适量饮用,并且服药与喝酒时间要间隔至少4至6小时。
喝酒要适量、熬夜者少饮
饮酒过量会伤肝,可能造成肝硬化、胃溃疡、心血管疾病和癌症,还会增加失智风险。一项长达23年的追踪研究发现,一周喝10罐啤酒的人,失智风险是一般人的1.2倍。
因此,饮酒一定要适量。陈颖宽指出,以酒精浓度20%的米酒为例,一次喝超过300cc就算过度饮酒,相当于喝啤酒超过1500cc、威士忌超过150cc、红酒或白酒超过600cc。
有人会在睡前饮用药酒,也建议一次喝10cc(高梁酒杯子容量)即可。
另外,熬夜会引发肝火,造成口干舌燥等热症,酒也属湿热之物,且肝跟胃会互相影响,所以再喝酒会引起胃火。熬夜还会造成身体活动机能下降,使酒精代谢变慢。因此长熬夜或是刚熬夜的人,要少喝酒,甚至不喝最好。◇
浏览大纪元健康1+1频道,了解更多健康知识!
· 多款啤酒验出草甘膦 青岛啤酒含量第一
· 3个习惯最伤肝 你中了吗?中医全方位养肝秘诀
· 戒酒身体会出现的五个惊人变化
责任编辑:李清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