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花莲农第三代育苗70种 要实现有机育苗场

有机农场正值马铃薯采收期,马铃薯质地Q弹、深受民众喜爱,花莲二代青农陈柏叡(中)父亲陈文富(左),农粮署东区分署长陈昌岑(右)也赞赏青农用创新思维运用在农业上。(詹亦菱/大纪元)

人气: 87
【字号】    
   标签: tags: ,

【大纪元2020年03月10日讯】(大纪元记者詹亦菱台湾花莲报导)有机农产品深受民众青睐,也因田间种植及销售上的人力需求,原在外地工作的二代青农返乡接棒。陈柏叡原本在台北工作,经历一次产业调整后,决定返乡发展,5年前返乡跟随父亲陈文富从事有机农业。陈柏叡说,曾在电子产业做技术品管,回来后发现家里每年要花3、40万买苗种,当初认为育苗可以自己来做,尽管经历1、2年的失败,但现在育苗已有6、70种,可供应田园8成的种苗需求,希望实现花莲第一家有机蔬菜育苗场。

花莲二代青农陈柏叡(中)学习育苗技术,父亲陈文富(左二)从反对到支持,10日展示有机蔬菜成果。
花莲二代青农陈柏叡(中)学习育苗技术,父亲陈文富(左二)从反对到支持,10日展示有机蔬菜成果。(詹亦菱/大纪元)

返乡也是转型,32岁陈柏叡表示,父子俩脾气都很拗,不过父亲都会放手让他尝试做,3年前开始在育苗场拜师学艺,老师傅也不吝啬传授功夫,再和农改场学习把育苗种转成有机农产品。现在库房的二楼,也有自己专属的有机育苗场,将平房的顶楼加盖而成,还做了育苗专用的电梯。也因花莲气候炎热且潮湿多雨,特别设计集水装置,将雨水引入储水桶,为育苗场的灌溉水源,不浪费自然赐予的丰富资源。

陈柏叡说,返乡前在宏达电担任品管,要找工人教导怎么耕种,并要求品质管理,卖出去前先自问可否接受这样的农产品,才有高品质产品给客人。并向他的爸爸陈文富建议添购新的农用机具,当然不是每次讨论都顺利。陈柏叡希望做好农场的时间及人力管理,让电子业的品管背景在田园也能发挥,以提升产品与生活的品质。

陈柏叡指出,在成功完成6、70种育苗中,市场最受欢迎的是芥蓝菜、高丽菜和芦笋等;认为现在最难突破的是青花类蔬菜,只能发育7成左右,原因是需要药剂催养,但有违有机的原则,相信一定有不用药的方法,只是农忙还没有时间试验。

从事务农50年的陈文富(左)说,10岁跟着爸爸放牛、割牧草,靠着劳力耕作;20年前开始转型经营有机蔬菜,但坚持理念造福后代,至少自己的健保卡也少用了。
从事务农50年的陈文富(左)说,10岁跟着爸爸放牛、割牧草,靠着劳力耕作;20年前开始转型经营有机蔬菜,但坚持理念造福后代,至少自己的健保卡也少用了。(詹亦菱/大纪元)

从事务农50年的陈文富说,10岁跟着爸爸放牛、割牧草,靠着劳力耕作;20年前开始转型经营有机蔬菜,过去种植韭菜的年收入是2、3百万,转型有机第1年收入只有6万块,但坚持理念造福后代,至少自己的健保卡也少用了;对于儿子陈柏叡而言,就从旁协助,不敢给他太大的压力;家里农业经营是一条龙,从生产到销售都有人做,年轻人有想法不反对,希望看清楚现实的状况,才有办法继续维持生计。

农粮署东区分署长陈昌岑表示,花莲91年开始辅导有机耕作,有机栽培验证面积达到2,423公顷,占全国验证面积25.2%,而有机蔬菜面积花莲有392.5公顷,也是全台最大,希望年轻一代回来后,可以用不同的思维经营农业,如陈柏叡经过数年努力学习与实作,并将电子业品管作法导入有机栽培,用机械化取代人力,更有效率生产,让大家看到农业是进步的产业。

有机农场蔬果展示。
有机农场蔬果展示。(詹亦菱/大纪元)

责任编辑:英祯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