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商天下】双11难掩消费疲弱 多地推刺激措施

人气 3937

【大纪元2021年11月13日讯】大陆今年的“双11”购物节,已经落下了帷幕。不过今年的“双11”,各电商平台普遍都比较低调,不仅没有了喜报式的实时成交额,天猫也没有了公布实时交易数据的大屏幕。

“双11”,近年来,已经成了各大电商的竞技场,但在中共强化监管之下,今年的“双11”似乎有了不同寻常的市场氛围,虽然交易额看起来仍在成长,但是,却难以掩盖中国消费需求疲软这个现实,今天,我们就跟大家谈谈“双11”所反映出的消费疲弱,以及背后存在的一些问题。

今年的“双11”异常低调

“双11”的叫法,是因为这是在每年11月11日举行的大型促销活动,也叫“光棍节”,2009年,阿里巴巴启动了“双11”购物节,之后每年的销售额都在不断增长,现在已经演变为中国以至全球的最大消费活动。

在13年的时间里,消费者们在“双11”期间的购买力,几乎是呈现了几何倍数的增长,而淘宝,每年都会在“双11”期间放出实时成交额,计算单位也从几小时,缩减到了几分、几秒。

但是今年的阿里巴巴,却展现了与以往截然不同的低调,既没有展开促销战、折扣战,也不再对成交额进行实时跟踪,而是把重点放到了公益项目的推广上。而无疑,中共监管部门,对阿里、腾讯等大型科企展开的全方位整肃,就是改变今年“双11”消费气氛的主要原因。

不过,因为疫情影响,从去年开始,“双11”就变成了“双节棍”,交易额的统计也从24小时变成了11月1日到11日。天猫的解释是,活动时间的拉长可以覆盖更多消费者、可以改善消费者的购物体验。而去年天猫“双11”的交易额增速,也因此达到了85.6%,在这几年不断放缓的增速中,有了一个大幅度的提高。

事实上,本来是在24小时内达成的“战绩”,如今要通过十多天才能达成,其实就是消费疲软的体现。而淘宝拉长战线的背后,也反映出其销售额的增长已经见顶。在2017年前,淘宝每年“双11”销售额的增长幅度都在30%以上,但是在2018年和2019年,销售额的增长幅度分别下降到27%和25%。

而今年的“双11”,仍然维持了去年“双节棍”的时间设计,并将首次预售的时间提前到了10月20日的晚上8点。对用户而言,感觉“双11”是越来越长;对业界而言,则是成交额越来越难以分析对比,不仅平台间横向没法比,就是同一平台,纵向也越来越难比。

不过,从数据中我们还是可以看出,今年的“双11”销售成绩并不亮眼。

根据“星图数据”的统计数字,本次“双11”当天的全网销售额,同比下滑了5.5%。而从11月1日到11日整个销售期来看,阿里巴巴的成交总金额达到了5,403亿元人民币,但是同比增速却大幅下降,从去年的26%下降到今年的8.45%;另外,京东的成交总金额是3,491亿元,同比增长29%,也低于去年33%的同比增速。而天猫、京东两大头部平台的交易额,占到了全网交易额的92.15%。

另外,这里的成交金额,也不全是中国消费者的交易额,外国消费者也会趁着“双11”抢单。例如,据阿里巴巴集团统计,今年11月1日到3日,外国消费者购买圣诞树、圣诞礼物的销量,同比增长了51.91%。所以,这里的交易金额,反映出来的并不都是内需,也包括了外需。而从今年的情况来看,外需非常强劲。比如,据中共海关总署统计,今年上半年,跨境电商进出口额达8,867亿元,同比增长28.6%。其中,出口额为6,036亿元,占到进出口总额的68%,同比增长44.1%。

“双11”难掩消费疲弱的现实

更重要的是,不管国内媒体夸赞今年的“双11”展示了怎样的消费潜力,都没有办法掩盖大陆消费疲软的现实。

中国9月份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4.4%。而根据中国文化和旅游部数据中心测算,“十一”黄金周,对消费的带动效果不及预期,国内旅游收入同比减少了4.7%,只恢复到疫情前同期的59.9%。而由于新一轮疫情仍然在持续发酵,明显收紧的疫情管控措施,还将再度冲击消费。所以,新华财经综合9家机构预测,10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同比增长,可能将进一步下滑到3.4%。

为此,10月20日的时候,中共商务部副部长王炳南曾表示,当前消费恢复仍然不稳固、不平衡,特别是受到疫情、洪涝灾情、基数提高等因素的叠加影响,商务部要推出进一步促进消费的措施。

而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大陆各地确实都在推出相关的举措。

比如,11月9日,广东省推出促进城市消费的九项政策措施,包括鼓励连锁经营、提升商圈消费,以及促进汽车、餐饮消费等等,并将实施到2022年的12月31日。其中包括,为了大力推广节能车、新能源车的使用,将逐步放宽广州、深圳的汽车上牌指标限制等。

在福建,泉州市泉港区在11月11日启动云购节,将发行2,000万元惠民消费券,举行8大主题活动,带动当地的商贸文旅消费全面复苏;福州市则是在11月12日,启动了购车促消费活动,准备发放总额1,240万元的购车补贴,包括以旧换新和新车购车。

另外,今年3月份,大连也已经开始发放惠民消费券,总计3,000万元人民币,媒体报导,大连在11日通过APP发放的第六批消费券,11秒内被一抢而空。

奢侈品购买力 美国消费者超过中国

而中国消费疲弱的另一个例证,就是美国消费者的奢侈品购买力,超过了中国消费者。

据美联社报导,贝恩咨询公司在11日发布的一项研究显示,全球消费者在高端配饰、皮具和服装的个人奢侈品上的支出,预计今年将增长29%,达到大约3,250亿美元,恢复到2019年病毒大流行前的水平。

而且,目前的美国消费者已经取代了中国消费者,成了花费最多的消费者,占到今年所有销售额的三分之一;而中国消费者的这一比例大约是23%,和欧洲人持平。

而中国,不仅是消费力疲弱,目前还面临着高通胀的困境。

10月,中国生产价格指数PPI同比涨幅进一步突破13%,创下了26年来的高位;于此同时,受蔬菜价格明显上涨、以及PPI对CPI传导效应加强等影响,10月消费者物价指数CPI,同比上涨了1.5%,创13个月新高。

数据显示,10月CPI同比涨幅的食品价格中,猪肉价格下降44.0%;鲜菜价格上涨15.9%;淡水鱼、鸡蛋和食用植物油价格分别上涨18.6%、14.3%和9.3%。非食品价格上涨2.4%,其中汽油和柴油价格分别上涨32.2%和35.7%。

不过,虽然通胀压力在增强,恒生银行(Hang Seng Bank)的经济学家,却调降了对今年年底中国CPI涨幅的预期,理由就是消费疲弱,因为今年前9个月,中国家庭的人均收入和支出增长,都徘徊在疫情前的水平之下。

“双11”存在的其它问题

不过,除了消费疲弱的问题外,“双11”还存在其它一些深层问题。

比如,每年的“双11”,各大平台总是打着诱人的“特惠促销”、“百万补贴”等口号,以大幅度的优惠吸引消费者的目光,但是,其中有不少针对消费者的套路。

所以,今年11月4日,中国消费者协会专门发布了六大消费提示:

首先,就是不要迷信所谓的“价格优势”,因为有的商家使用的是“先涨后降”的套路,有的商家设计各种花式“买赠”,但实际到手价格和平时没有差别,甚至还可能会是全年最贵。

据报导,在今年第一波促销活动中,韩国一个知名护肤品牌,曾宣称在李佳琦直播间给出历史最低价,但是女生们抢光了10盒370元的产品后,却发现原来官网的价格只要240元。而官方在发现漏洞后,竟然只是悄悄下架了官网商品,装作什么事都没发生。

而很多促销套路,都得到了不少消费者的亲身验证。

其次,“双11”本是由阿里发起的购物狂欢,而如今,京东、拼多多、抖音、快手等平台,也都挤入了这个赛道。例如:抖音在今年的10月15日,就已经推出了“‘双11’好物节”,快手也将自己的“116品质购物节”提前到10月20日开始。

结果就是,商家的内卷也越发严重。对商家而言,通过价格战带来的高成交额也成为一种负担,营销费用水涨船高,而留给消费者的让利空间却在逐渐收窄,并且形成了一种恶性循环。因此,不少商家选择退出“双11”。例如“网易严选”的CEO梁钧,就在今年11月9日的内部信中说,“双11”被众多商家设计成了一座迷宫,所以公司去年决定退出“充满套路、鼓吹消费主义、变了味的‘双11’”。

更重要的是,消费者的观念也正在逐渐趋于理性。在豆瓣平台中,“不参与‘双11’”的话题,浏览量将近200万次,“不要买”小组的成员已经超过30万人。除此之外,“抠门男性”、“抠门女性”、“薅羊毛”等群组,都有接近十万名的成员。

可以想像,随着消费者和商家们都更加趋向理性,而且,现在很多直播带货中都能拿到最低价,不用等着“双11”给出的价格优惠,所以,未来的“双11”可能还会更加平淡。

财商经济研究所
策划:宇文铭
撰文:李松筠
编辑:蔚然、宇文铭
剪辑:曲歌
监制:文静
订阅财商天下:http://bit.ly/3hvUfr7

责任编辑:连书华

相关新闻
【财商天下】破发、弃购 中国新股市场北热南冷
【财商天下】新一轮权斗 神秘富豪遭起底
【财商天下】中企全球抢矿 新能源安全隐患
【财商天下】六中全会 习近平或终结改革开放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