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纪元2021年06月20日讯】(Stephen Oles撰文/大纪元记者何杰翻译)在西方文明这一丰富的织锦中,一些话题和故事经常被反复编织。它们标志着我们文化的延续性,在每一个年代都能找到其新的意义。
从中世纪到当代,浮士德的传说从未消失过。它向人们娓娓道来,无处不在,无时不有。为什么呢?可能因为我们每个人都在面临同样的选择:是为了俗世的奖励而活,比如金钱、享乐、名誉?还是致力于更高的、无私的目标?
浮士德故事与这些故事有共鸣之处:基督在沙漠中面临的三次诱惑;古老的劝诫故事普罗米修斯(Prometheus)和伊卡洛斯(Icarus)。他们代表了人类永恒的挣扎。
实际上确实有一个博士叫浮士德,他是16世纪德国的占星家。他涉足于魔法从而被驱逐于城镇,他还被指控售卖他的灵魂给魔鬼。长期以来,围绕着他的名字产生了众多的传说,现在已经无法判断出是事实还是虚构。他的故事成为西方主要的神话之一。
两部杰作
1587年,一本匿名的《浮士德书》在美茵河畔法兰克福(Frankfurt am Main)出版,据说故事源于博士的生活,但是主要还是传言与虚假的故事。不知何故,这本书到了克里斯托弗·马洛(Christopher Marlowe)的手里,他是一名优秀的年轻戏剧作者,与莎士比亚(Shakespeare)同年出生,他把这些故事写到了他的著作《浮士德博士的悲惨历史》里。马洛也是一个谜一样的人物,他被指控为间谍、流氓和无神论者。他29岁时在一场斗殴中被刺身亡。
马洛是我们所知的第一位将这个故事编成戏剧的人。他的浮士德体现了文艺复兴时期人们寻求通过科学获取知识的氛围,但是这个人物的好奇心和骄傲促使他走得更深——陷入巫术的滑坡效应。马洛从中世纪的神秘剧中汲取灵感,给了浮士德一好一坏两个天使,来给他建议。受坏天使挑唆,浮士德和恶魔梅菲斯特(Mephistopheles)签了血誓契约,他得到了24年的超能力,代价是死后要永远待在地狱里。
许多年里,浮士德挥霍他的能力,变戏法来取悦贵族;将特洛伊的美人海伦从死亡中救活并使其成为自己的情人。在英文诗中马洛给了他的混蛋英雄创作出了最美丽的诗句:
就是这张脸吗?使上千只船为你而来,
高耸入云的伊利昂铁塔为你而成灰烬?
甜美的海伦,请给我一吻以使我永生吧!
她的红唇夺走了我的灵魂——看!它正在那飞翔!
过来,海伦,过来,请将我的灵魂归还于我!
这,才是我待的地方,天堂就在你的红唇里!
但是天堂和永生并没有从海伦甜美的亲吻中找到,浮士德大限已到。他后悔了,想努力改过,但是太晚了。梅菲斯特(Mephistopheles)和他的同伙将浮士德拖到地狱。马洛没有给他的浮士德任何原谅与救赎的希望。
1808年,约翰‧沃尔夫冈‧冯‧歌德(Johann Wolfgang von Goethe)出版了他的诗剧《浮士德,第一部》,许多人认为这是德国文学王冠上的一颗宝石。歌德添加了一道至关重要的新的情节副线:浮士德对格雷琴(Gretchen)的追求,她是一个天真的乡村少女,浮士德对她始乱终弃。
这个版本的开头就像《约伯记》(Book of Job)一样,撒旦与上帝打赌,他可以诱导上帝的忠实信徒堕入邪路。不同的是,歌德的恶魔用给予浮士德财富与权利的方式来诱惑他,而《约伯记》中的撒旦是用拿走财富与权力的方式来试探约伯。
当歌德完成《浮士德》(“第二部分”在1832年面世)时,他对浮士德和格雷琴的最终结局改变了想法。在第一部分,二人都被谴责有罪;但是在第二部分,浮士德得到了救赎,而救他的不是别人,却是那个他曾经伤害过的女孩子。怀了孕的格雷琴被村人疏离,孤独无助的她绝望地将刚出生的婴儿溺于水中。当浮士德知道她因为谋杀而被捕,便想用魔法将她从狱中救出,但是她拒绝了,她接受了对于她所犯罪业的惩罚。
但这并不是最终结局。上帝看到格雷琴最初的无知和后来的忏悔,便拯救了她的灵魂。格雷琴为浮士德求情,就像但丁(Dante)笔下的比阿特丽斯(Beatrice)那样,格雷琴带着浮士德,在上帝的慈悲救赎下,去了天堂。
这和马洛的浮士德大不相同,马洛给罪恶安排的结局是死亡,是句号。但是对于歌德和但丁,浪漫的爱将我们指向了上帝之爱,但是浪漫之爱最终要被提升,最后到达上帝那里。
继歌德后,许多风格迥异的作家,创作出了他们各自的特色作品,像路易莎‧梅‧奥尔科特(Louisa May Alcott)的《当代梅菲斯特》(“A Modern Mephistopheles”),奥斯卡‧王尔德(Oscar Wilde)的《道连‧格雷的画像》(“The Picture of Dorian Gray”),托马斯‧曼(Thomas Mann)的《博士浮士德》(“Doctor Faustus”)。斯蒂芬‧文森特‧贝内特(Stephen Vincent Benét)的故事《魔鬼和丹尼尔‧韦伯斯特》(The Devil and Daniel Webster)在1941年被制作成令人难忘的电影,他们将浮士德的故事传到了美国。
面向音乐
发展到19世纪,浮士德开始学会了唱歌。歌德的诗歌激励了欧洲所有的作曲家们。弗朗茨‧舒伯特(Franz Schubert)1814年的歌曲《格雷琴在她的纺车旁》(Gretchen at Her Spinning Wheel)非常有名。但是贝多芬(Beethoven)写的一首浮士德的歌曲时间更早些。
理查德‧瓦格纳(Richard Wagner)的《浮士德序曲》(Faust Overture)(1840)激情澎湃,但是他的岳父弗朗茨‧李斯特(Franz Liszt)更胜过一筹,他创作的杰作《浮士德交响曲》(Faust Symphony)(1854)有三篇乐章,每一篇都有一个主角:浮士德、格雷琴和梅菲斯特。
歌剧世界为浮士德也相当疯狂。大约20个歌剧受浮士德故事的启发而出现在舞台。最著名的是查尔斯‧古诺(Charles Gounod)的《浮士德》(1859),它历经几十年都是世界最受欢迎的歌剧;还有阿里戈‧博伊托(Arrigo Boito)的《梅菲斯特》(Mefistofele)(1868)。赫克托‧柏辽兹(Hector Berlioz)的《浮士德的天谴》(La Damnation de Faust)在1846年首演时并未被观众喜爱,但是这个剧中混合了歌剧和宗教清唱剧的风格,之后也因此而声名鹊起。
浮士德也启发了经典的美国歌剧《该死的美国佬》(Damn Yankees),说的是一个中年棒球球迷将他的灵魂出卖给恶魔后被变成了大联盟重击手。一个性感的女魔企图用一首歌引诱他到黑暗世界,她当时唱的歌曲《萝拉想要什么就能得到什么》(Whatever Lola Wants, Lola Gets)曾流行一时。但是毫无疑问,这个魔鬼(在百老汇由雷‧沃尔斯顿(Ray Walston)扮演,他还演了电影《火星叔叔马丁》(My Favorite Martian)最后被打败。
在电影作品中
浮士德故事的视觉潜力使它成为20世纪新的艺术形式:电影的天然素材。早在1900年,托马斯‧爱迪生(Thomas Edison)的公司就发布了《浮士德和玛格丽特》(Faust and Marguerite),一个只有57秒长的小场景!1904年在法国,《月球之旅》(A Trip to the Moon)的导演乔治‧梅里爱(Georges Méliès)做出了他自己的15分钟长的《浮士德和玛格丽特》(Faust and Marguerite),这是他第四次尝试做这个故事,第一次是在1897年。
完整的浮士德电影出现在1926年。德国最大的电影工作室UFA决定庆祝他们成立十周年,请两位主要导演做出豪华的、不惜重金的史诗性作品。弗里茨‧朗(Fritz Lang)拍了《大都会》(Metropolis);F.W.穆尔瑙(F.W. Murnau)拍了《浮士德》。穆尔瑙的《浮士德》在现在并不像他的另一个早期讽刺作品《诺斯费拉图》(Nosferatu)那样有名,当代的评论说它太慢,太形式化了。但是有些人说它是迄今为止最漂亮的影片。几十年来,人们只能从模糊不清的拷贝中看这部作品,但在2015年经过技术修复后它又重现昔日的风采。
整个20世纪,浮士德故事的改编作品越来越多而迅速。更多的电影版本(无论本源的故事成分有多少)出现在法国、俄罗斯、西班牙、德国,甚至在2019年也有了南韩的版本。
新版的像《眼花缭乱》(Bedazzled)(1967,2000年重拍)和《魅影天堂》(Phantom of the Paradise)(1974),他们在这个故事里找到了喜剧的因素。参考浮士德的作品而不断出现的诗歌、散文、流行音乐、动画电影、电视节目、漫画小说、漫画书和一部开创性的日本漫画为新一代重述了这个故事。
浮士德甚至进入了语言领域。将道德操守出卖获得短暂利益的行为被称为“浮士德式的交易”(Faustian bargain)。奥斯瓦尔德‧斯宾格勒(Oswald Spengler)用“浮士德式男人”(Faustian man)和“浮士德式文化”(Faustian culture)来描述一个西方人想将自己的灵魂卖给科技以换取无限的知识。而“梅菲斯特式”(Mephistophelean)则被定义为“表现出典型的魔鬼般的狡猾、机智或邪恶”。
有种说法是我们都是汉姆雷特。我觉得我们也都是浮士德,总是尝试破坏我们更高的准则来换取即时的满足,包括认可、成功和其它所有的这个世界能够提供的辉煌奖赏。歌德的浮士德有格雷琴在天堂为他说好话。我们也许不会有这么幸运,所以这取决于我们自己是否每天都能做出正确的选择。
作者简介:
斯蒂芬‧奥尔斯(Stephen Oles)曾是贫民区学校老师,现在是作者、演员、歌手和剧作家。他的作品在伦敦、西雅图、洛杉矶、长滩和加利福尼亚演出。他现居西雅图,在创作他的第二部小说。
原文:Recurrents: The Story of Faust Through History发表在英文大纪元网站。
责任编辑:韩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