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作故事】赏读王羲之《兰亭集序》

作者:踏雪飞鸿
王羲之《兰亭集序》(此为局部),有“天下第一行书”之称。序文中表达了什么生命精神内涵?(公有领域)
font print 人气: 15751
【字号】    
   标签: tags: , , ,

三月三日古称上巳节,这一天是古人到河边洗浴禳灾——修禊的好日。晋穆帝永和九年(公元353年),王羲之任会稽内史(即太守),三月三日的暮春时节,他在会稽山阴的兰亭边,举行了流觞赋诗的曲水雅宴,邀约了当时的名士名流谢安、郄昙、孙绰等和自家子弟献之、凝之、徽之等共四十一人共会雅宴。他们在崇山峻岭、茂林脩竹环绕的曲水边,咏物抒怀,发抒生命情致,写下天人合一的篇章——《兰亭集》。

王羲之当下为集作序,即声名盖世的《兰亭集序》(简称《兰亭序》)。三百二十四字的序文,为宇宙之浩瀚作注脚,为生命遇到知己、兴趣追求能够适志而欢欣,因今昔感触兴怀的契合默会而讴歌;因生命短暂、死生无常而悲叹,一情三转,上下跌宕。最后,他怎样脱开自己沉重死生之悲?怎样悟道转而开怀呢?就从他留下的千古名作《兰亭集序》中一探究竟吧!

王羲之名作《兰亭集序》:

《兰亭集序神龙本》
现存于世的《兰亭集序神龙本》,普遍认为是最接近《兰亭序》正本的摹本(王羲之的《兰亭序》正本已失传)。(公有领域)

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群贤毕至,少长咸集。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

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夫人之相与,俯仰(短暂)一世,或取诸怀抱,晤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虽趣舍(通“舍”)万殊,静躁不同;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怏然(一作“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将至。及其所之既惓(音劵,罢也),情随事迁,感慨系(通“系”)之矣。向之所欣,俛仰之间,以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况修短(年岁)随化,终期于尽。古人云“死生亦大矣”,岂不痛哉!

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彭祖)殇(夭折)为妄作。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悲夫!笔列叙时人,录其所述,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

古文今读:

永和九年,岁次在癸丑之年,黄历三月三日(上巳节)暮春之初(这是传统上修禊之日),我们会聚在会稽郡山阴的兰亭,一起到水边游玩,洗浴禳灾。众多贤才,年长的年少的都聚集在一起。兰亭所在地四周有高峻的山峰,茂盛的树林,修长的竹子,又有清澈湍急的溪流环绕辉映。我们引清流作成流觞(酒杯)曲水,来的人就列坐在曲水边。虽然山水间没有丝竹管弦的乐音,然而在大自然的怀抱,玩着曲水流觞赋诗的游戏,举杯饮酒,作诗咏诗,也足以让人畅然抒发内心深处的情意。

这一天,天宇朗朗空气清澄,暖风和畅拂人心怀。(坐在曲水边上)仰观宇宙的浩大,俯看万物的丰富;恣意展目四望,舒展胸怀,极尽眼界和耳界的欢娱,真的可以让人很快乐。

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在短暂的一生中,有的人会聚一室之内,相对畅谈自己的胸怀抱负;有的人安身于趣味所好,纵情放任于精神层次的追求。虽然各人的趣味爱好可能千差万别,动静喜好也是各不相同,然而,一旦遇上欣喜的交会,或一时有了收获,那种快乐、那种自我成就的满足,可以让人忘却老之将至啊!直到停止追求了,事随境转,情随事迁,感慨也随之而生。以往欣然追求所走过的路,转眼之间成了陈迹,然而抚今追昔还是不免激起心中良多的感触;况且,年岁寿命长短,听任造化安排,此身不在我终归于尽。古人说“死生大事”!不由自主的死别能不让人由衷慨叹、深切悲痛吗!

每见前人兴怀感动的所在,恰与自己契合,总是让自己边看边赞美悼念,心中久久不能忘怀,怎会这样感动呢?自己也难以解释。这生命的感动足以说明,把死等同于生的说法是不真实的,将彭祖的长寿和夭折短命等量齐观也是虚假的。后人看待今天的我们,也当像我们今天看待往昔的前人一样。顾念今昔,情怀依依!所以在此(兰亭集)序中,记下此次与会的人,录下他们所作的诗篇。纵使时代变了,后世的环境事物也将不同于今日,但能兴发人们情怀的感动是相同的。后代追昔忆往的读者,也将会从这篇序文得到感动、触发!

文化典故:曲水流觞

曲水流觞景观。图为日本江戸时代 山本若麟《兰亭曲水图》,1790年。(公有领域)

“曲水流觞”也称“流觞曲水”,在黄历三月三日上巳节举行。曲水流觞故事,起于晋时。(见宋代吴自牧《梦粱录.卷二.三月》)这是源于古人修禊习俗中的一种游憩活动。

古人有修禊的习俗。每年黄历的三月三日,在水边盥洗洁身,藉以禳除疾病和邪秽。晋朝诗人名士举行修禊游憩雅宴时,从清澈溪流引水进入人工做成的曲折水道,称为曲水。参加雅宴者坐在曲水畔,在曲水上游放下酒杯(盛于荷叶或其它东西之上),任它顺水流下,搁浅在何处,则由最近的那人取酒而饮并赋诗,作诗不成则罚喝一大杯酒。据宋代桑世昌的《兰亭考》记载,这次王羲之的曲水雅宴,赋诗得两篇的自王羲之、谢安以下有十一人,成一篇的有十五人,共得诗作37篇,作诗不成被罚酒的凡十六人。

品赏:王羲之《兰亭集序》展现的生命哲思

《兰亭集序》是王羲之在大自然怀抱中的曲水流觞雅宴间,在古往今来的天地中悟道之作。展现他在短暂的生死之间,追寻生命的存在价值的哲思。

上巳节修褉的曲水边,羲之在良辰美景之中,感受到生命“修短随化,终期于尽”的悲痛——人生的长短,身不由己,完全听任造化的安排,而不管寿命是长也好、是短也罢,生命终要面对烧尽的那一刻,这真是生命永远不能排解的悲痛啊!

羲之怎样脱开自己沉重的悲痛?怎样悟道转为开怀呢?他从今昔之人生命感动的共振——“兴感之由”的契合,悟到代代的生命是为一体的,今昔之人虽然所处的时代环境不同,然而,由于在精神境界上却能感触相通而契合,因为契合代代的生命终将生生不息——“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他从而悟道而消解了生命长度不在己,“修短随化,终期于尽”的深切悲痛。王羲之肯定《兰亭集》中留下的诗篇,也会是触发后人感动的一个遗产。

我们今天的人回顾一千七百年前的《兰亭集》,看到诗集为那些远逝的作者,留下不灭的定位,而王羲之写的《序》,将自在的情怀洒落天地间,让人一再回味至今。《兰亭集序》中天人合一的精神境界,为后代的文人名士开展了游憩与修养的生命空间,这种精致的中华文化精神更传入东瀛,成为日本文化美学的重要壤土,对日本传统文学起到了巨大的模范、启发作用。

仙风道骨王羲之

王羲之画像。(公有领域)

王羲之(公元303年—361年)出身晋朝琅琊世族,父亲王旷是淮南太守。王敦、王导这两位东晋权臣是他的伯父,对他很器重。《晋书》记载王羲之以骨鲠正直闻名,淡泊洒脱率性,不受世间名利拘绊。羲之自述“素自无廊庙志”,就是说他志不在名利官场,在修道,有超然尘外之念。朝廷公卿爱其才器,屡次征召他为侍中、吏部尚书,他并不为所动,朝廷授与护军将军,他还是推迁不受。

后来王羲之是怎样走入官场的呢?扬州刺史殷浩规劝他应召入朝为官。殷浩说国家正处在兴衰转替之际,“岂可以一世之存亡,必从足下从容之适?”王羲之因而放弃了一生从容悠游的志向,为国家存亡效命,出任护军将军,但愿“谨守时命,宣国家威德”,出使他邦,为国宣威。不过,他不得时机伸展这个志愿,最终出任会稽内史,拜右军将军。

王羲之雅好养性修道,初到浙江会稽,便有了在此了却官职的心愿。《兰亭序》就是在江南会稽的佳山佳水间写下的。在永和九年的这次曲水流觞赋诗雅宴的两年后,王羲之就永远离开了官场,解除名利拘绊,与东土人士尽山水之游,回归他的求道之旅,去寻找他真命中的契合。@*#

─点阅【名作故事】系列─

责任编辑:王愉悦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盖俭啬无文,虽未合于礼之中,而犹不失为淳古之风,是即本之所在也。居丧者与其习熟于仪节,而无惨怛之诚,宁可过于哀痛,而少品节之制。
  • 鸟儿为何来到他们身边?真有因缘吗?(孙明国/大纪元)
    看看这些故事,想想世间人与人、人与物之间的聚首,像不像是恩与债的交会呢?施恩与欠债都有报!万物有灵,受人之恩涌泉相报。当下的善缘来自过往善行的善报。
  • 如果给你一千个不重复的字,把它们排列组合成一篇新文章,并且只能四个字为一句,还要句句有意义、富含典故,你能够做得到吗?
  • 到了孔子的时代,礼坏乐崩,孔子要救世,怎么救?只能从归正人心着手。怎么归正人心?首先厘清礼乐的本源。这个本源就是人心,要有仁。
  • 康熙五十年,天下承平久矣,就发生了一起科考场的泄题舞弊案,科考本来是给寒门举子的机会,可这一年放榜,一下子天下哗然,竟然有好几位不学无术的盐商子弟,位居榜首。
  • 南宋时,江西有一个名士,自以为学识渊博,天下无敌。有一天,他听说杨万里很有名,非常不服气,于是,提笔给杨万里写了一封信,说要亲自到杨万里的家乡——吉水登门拜访。
  • 在中医的治疗方中,植物、动物、矿物、人的用物都能用来治病。那么听过鸭子的唾液能治什么病症吗?
  • 鲁国文化最盛,在中华文明的传承中还有一个独特的意义。大家知道,一朝文化精华俱在宫廷。然而,公元前771年,犬戎攻陷镐京,西周灭亡,文化亦遭浩劫。幸而有鲁,许多文化精华得以保存。
  • 本次中华文明,从黄帝开始,到夏商西周,是为礼乐文明。所谓“六代乐舞”,一般指黄帝《云门》、尧《大咸》、舜《大韶》、禹《大夏》、商汤《大濩》,以及周武王《大武》。又分为文舞和武舞。前四代,因禅让得天下,故称文舞,表演者手持乐器与雉鸡尾羽;后两代,因靠武力夺天下,故称武舞,表演者手持干戚。
  • 中秋夜,当仰望天空中有如银盘一般的明月,嫦娥、玉兔和吴刚伐桂等传说中的故事是不是跃出你的心海呢?“嫦娥奔月”的故事代代相传,早在商周时代就有,而吴刚和玉兔的故事都是成形于唐代,这些流传民间的中秋节故事都有上千年甚至数千年的历史了。然而近年对月亮的研究有一个飞跃,科学分析指出:月亮是人造的!这个发现,可能启发我们对中秋节的传说故事的新观点和领悟吗?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