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枝词12首 山水载歌荡心海 金风摇曳十里情

作者:允嘉徽
font print 人气: 265
【字号】    
   标签: tags: , , ,

竹枝词是最初的民歌之一,充满浓浓风土人情味儿。[1]它的曲调平和清婉,没有太多的转音与起伏,歌词纯朴天然,不假雕饰,听者多能琅琅上口。后来许多诗人受到吸引、感动也来填词。唐代刘禹锡的诗句“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触动许多人的心,就是以四川歌谣乐曲《竹枝词》填词的作品。

这种源于芬芳大地、烟火人间的民歌旋律,千姿百态,咏物抒情,更少不了季节风采的点染。色彩鲜明的秋天,被诗人们谱入各地的竹枝词,也有许多玩秋、赏秋、兴怀的表达。让我们来欣赏这些人情味浓厚,质朴又多情的秋歌。

武陵竹枝词  其三  清‧魏允枚:

九松天矫白云间,日夕游人自往还。

春末藤花秋半桂,名园唯说沈家山。

春末藤花。(清云/大纪元)

——秋天里上哪去赏美好风景?武陵竹枝词推荐秋日好风景“沈家山名园”。“春末藤花秋半桂”,春赏藤花中秋赏桂,人生美事成双。

竹枝词  明‧僧 惟则

烟消日出江水流,江风摇荡木兰舟。

故园望断不得去,杨柳蒹葭又早秋。

——此词中处处有景,典型的秋景:烟雾消散后江面照映的秋阳,江上秋风摇荡的木兰舟,早秋的杨柳和芦苇,绘出秋天的秀逸、清淡闲雅。杨柳蒹葭又早秋,好一个“又”字,透露出望断故园的浓厚乡愁。清淡绮丽的秋景对衬浓浓厚厚的怀乡之情,怀抱真情。

竹枝词二首 其一 明‧刘溥:

江心濈濈秋影,烟外亭亭绿痕。

帝子祠前别思,鹧鸪声里黄昏。

——六言诗展现强烈的韵律节奏与画面美感,给人浓浓的艺术美感。景物一聚(濈濈)一散(烟外)的对称,鸟声里的黄昏映衬帝子祠前沉思的人,都营造出鲜明的对衬与景深。这样的秋天,赏尽黄昏最后一抹秋阳,印象随着诗的节奏深入了人的心海。若你是那帝子祠前的人儿,此时的秋思将聚焦在何处?(*帝子祠见[2] )

竹枝词  其四  明‧胡俨:

荷叶亭亭秋色阑,露珠风荡不成团。

自怜颜色非前日,羞把新妆临水看。

——诗词借着荷塘秋色反映了女子害怕青春消逝的心情,意态栩栩如生。

蜀中竹枝词  其三 明‧杨慎:

江头秋色换春风,江上枫林青又红。

下水上风来往惯,一年长在马船中。

——一语“江头秋色换春风,江上枫林青又红”,将从春到秋的风景说遍;而那看惯风景的人,“一年长在马船中”,日日夜夜如走马,他已是“下水上风来往惯”,把人生的苦,清清淡淡地化入风中、洒入水中。

竹枝词 明‧沈懋孝:

洞庭秋水接三江,正美鲈鱼橘柚香。

丝管家家明月夜,侬今何事不还乡。

——本诗以美丽的风景和美味的风味道出了秋天的时空,又以“丝管家家明月夜”切入当下的时点,正是一年中家家团圆的中秋明月夜。诗情一层层地展开,最后终于敞开内心深处,直问梦中人:为何你还在天涯忘归乡呢?

兰江竹枝词十二首(夜饮浮梁怀大学士赵公) 其八 明‧胡应麟:

溪上浮梁*春涨平,濛濛烟雾懒回程。

风秋潭上踏歌去,水远山高无限情。
(*浮梁即浮桥)

——本诗是怀友之作,画意诗情既温柔又豪放,展现了自己对知音的怀念,对映伊人踏歌而去的洒脱。人生的聚散离合怎生牵挂?轻轻放下人间情,尽寄高山流水,穿越无际时空悠悠代言。

岭南竹枝词  其二 清‧彭孙遹

春草青青秋草黄,桂花开后菊花香。

郎行莫过新州去,独鹤西头是瘴乡。

——青青春草转秋黄,秋来菊开桂飘香,此时此刻,最想挂住的是郎君的行脚,愿君留步莫远行。

广州竹枝词  其二 明末‧何绛:

月泉寺口月明时,一叠秋风一叠词。

今夜思君不得见,坐看孤月上高枝。

——诗中反复使用了月与一叠等词,强化情感的表达,增强了印象;下联直白表现思君的情感,一腔深情寄予孤月代言。

南湖竹枝词  其二 清‧沈进

秦塘角角野鸡鸣,秦塘纂纂野枣生。

秦塘莲子几时结,愁见荻花秋水平。

秋风中翻飞的芦苇。(王嘉益/大纪元)

——“秦塘”的风物:野鸡、野枣和莲子平铺直述了时空背景,环环相扣的秦塘景物步步推向主题,在最后一句展现“荻花秋水平”,景物凸现,唤醒秋愁。蒹葭茫茫立水中,伊人芳踪何处?诗人含蓄点出心中思念的愁结。

竹枝词  其十四‧和王凤喈韵六十首 清‧钱大昕:

枫染秋林叶叶丹,斜纹衫薄惹轻寒。

野田黄雀飞将宿,月上芦花白一滩。

——优美的秋天意象展现眼前,鲜明的拟人化笔法,展现秋天诗情画意,如:枫染秋林、月上芦花。薄衫惹轻寒则是表现了秋季物候特征。放眼“枫染秋林叶叶丹”,丹红片片将秋天染出了春色!

西湖竹枝词  其四 清‧朱彝尊

山色湖南十里秋,清波门外爱停舟。

自参欢喜阿罗汉,纵画愁眉也不愁。

——“山色湖南十里秋”,展现广阔的十里秋色,虽恐秋色带来秋愁,只要心中时时自参佛,自在欢喜,愁也不上眉头。

心安处皆吾乡

竹枝词谱写多采多姿的秋歌,词情贴近人心,直写人生,抒发心情,描绘人生风尘中片片真情。玩味其中,一些人生的挂念,一些未能安放的追忆,或可得到慰藉,得到净化升华!
——
注释
[1] 清代王士禛 《香祖笔记》卷三说:“ 唐人《柳枝词》专咏柳,《竹枝词》则泛言风土 。”
[2]后人称帝尧之女娥皇和女英为帝子。帝子祠可能是指湖南湘阴县祭祀湘水女神娥皇女英之庙,今不存。

@*#

─点阅【节气与生活】系列─

责任编辑:王愉悦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位于上环苏杭街,有着百年历史的凉茶老店“源吉林”总店。(刘永康提供)
    一个平日的下午,小弟经过上环苏杭街,看见有百年历史的凉茶老店“源吉林”总店开着,二话不说,走进去见识见识!
  • 一说起端午节的民俗,你的脑海中想到什么呢?应该少不了“粽”吧?印象中,多说粽子起源于纪念、奠祭战国时代楚国的爱国大夫屈原,可是真是这样吗?粽子到底是怎么来的?我们就从“粽”的文字内涵与相关文化民俗来探寻追索吧。
  • 黄历的五月五日是端午节。除了大家普遍关注的粽子口味,古来还有更被关心的要点,那是什么呢?古人重视养生,协和阴阳,在端午节也不例外。有什么具体作法表现在民俗中呢?
  • 过去重门深锁的上水乡应龙廖公家塾(又名显承堂),有186年的历史,被评为一级历史建筑,今年3月12日修葺完工,举行竣工开光礼仪暨例行春祭,首度开放予公众参观。未来祠堂都会定期开放,公众终于有机会一窥这百年祠堂的真容。廖氏第二十传裔孙、显承堂修葺委员会主席廖崇兴接受本报专访,讲述家族百年往事。原来,在显承堂诞生的背后,还有一个鲜为人知的廖氏族人为早逝才子圆梦的感人故事。
  • 元宵花灯诗情画意,人间与天上相系:“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这般殊胜出尘的元宵花灯的节俗,起于何时呢?在中华文化中象征什么精神内涵呢?
  • 端午节一到,“门挂艾旗驱百病,户悬蒲剑斩千邪”成了一种招牌节景,带有驱逐瘟疫、防治百病的象征意义。那为何古人选用艾草、菖蒲这两种植物来悬挂在门户上呢?
  • 中国古代有一种神奇的铜镜,乍看之下与一般镜子无异,但当它反射光线到墙壁上时,光亮区域会出现镜子背面上的图案或文字,仿佛是透过来的,故称之为透光镜。古籍中有关这种镜子的制作方法据说已经亡佚,现代学者仍无法确认其真正原理为何。
  • 你知道中国古代有哪些种类的粽子吗?从魏晋到南北朝时代的粽子不但继承了纪念屈原的筒粽,以及古代角黍的风俗,而且还有巧丽的新貌和多样的口味,形形色色精彩纷呈。
  • 扇子相传源起于尧舜时期,晋朝崔豹的《古今注》说,舜为了求贤自辅,曾制作五明扇。刚开始是长柄扇,又称为估翣、障扇或掌扇,用为障尘蔽日,象征权威。后来演变为短柄扇,又名为箑,用来引风纳凉。稍后的纨扇、团扇更以绘画来装饰于扇面上。直到北宋初年所发展出的折扇,因状如半圆,携带方便,而广为流传,因此成为扇子的典型代表。一般说来,扇可分为以下四种: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