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谈月饼 漫话赏月

文/楚一丁
(Fotolia)
font print 人气: 685
【字号】    
   标签: tags: , , ,

【大纪元2023年09月29日讯】中秋至,月饼上市。一年中正月十五的汤圆、端午的粽子和中秋的月饼都是中国民间古风悠悠的民俗食品。每年此时,主妇们喜庆的忙碌,孩子们追逐的欢笑,记忆中妈妈的味道便与应景的美食一道走进千家万户。被那些一年又一年重复,一代又一代传唱的古老传说遥远而神秘地轻加点缀,那些在血脉中一千年又一千年地流淌过来的渴望、遗憾、梦想和企盼便会一个又一个鲜活地从历史深处向你走来,裹在你周围的空气里,如淳酒般扑鼻,无处不在,却又似夏日轻风,无迹可寻。

月饼的习俗始于太古的殷、周时期,最早是祖先们祭月拜神的贡品。汉朝张骞出使西域时引进芝麻、胡桃做为月饼辅料,时称胡饼。到唐代时京城长安出现将嫦娥奔月等神话溶入吃月饼的习俗之中,始成中秋赏月的雅风。据史料记载,有一年中秋之夜,唐玄宗与杨贵妃吃饼赏月,玄宗嫌“胡饼”的名字不好听,杨贵妃翘首明月,珠心慧转,脱口而出“月饼”。从此,“月饼”的名称便在民间逐渐流传开来。

中秋赏月有三个常听到的神话故事。

嫦娥奔月。传说中嫦娥是夏尧时神射手后羿的妻子。当时,天上出现了十个太阳,焦土大地,旱死庄稼。后羿神勇无比,手中长弓箭无虚发,九箭射下了九个太阳,造福万民。后来后羿从西王母处求得长生不死之药,被妻子嫦娥偷食,食后身轻如风,飘向长空,至此便常住在月亮上的广寒宫中,长守寂寞。唐人李商隐有诗曰:“云母屏风烛影深,长河渐落晓星沉。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说的是嫦娥奔月后,因寂寞而思念后羿的心情。

吴刚折桂。相传汉朝时西河人氏吴刚得仙人传道而升天。后因犯错而被贬到月宫。月宫前的桂树枝繁叶茂,高逾五百丈,吴刚便被罚每天去砍伐桂树。但桂树神奇,亦有长生不死之术,一被砍伤便能自动愈合。就这样,数千年来随砍随合,吴刚便日复一日永无止境地做这劳而无功的差事。

玉兔捣药。故事出自道教掌故,是说月亮之上有一只兔子,体白如玉,称为玉兔。玉兔每日拿着玉杵捣药,制成蛤蟆丸。人若得服此丸便可长生成仙。玉兔因此在文学作品中成为月亮的代名词。

中秋赏月,自然离不开月亮。明月高悬脱尘,冷艳卓韵,是古来文人骚客们借物抒情的美景佳境。大诗人李白更是此道之中的高手。“峨嵋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寥寥数句,秋夜的皓月清风便与殷殷的故人情怀交相辉映,跃然纸上,是青年李白灵思涌动的佳作。“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简简单单一个“举”字,将诗人因思念故里而长久举首仰望月空的场景表达得淋漓尽致。一字神来,便成绝句。“南湖秋水夜无烟,耐可乘流直上天,且就洞庭赊月色,将船买酒白云边。”幽怨孤寂的冷月在此成为陪衬,烘托出通篇挥洒的才气、傲气与冲霄之志,更将诗人桀骜不驯的干云豪气发挥到极致。

然而,即使是李白这样中国文史上不世出的诗仙,在咏月上与苏东坡的一曲“水调歌头”相比,仍显得略逊一筹:“明月几时有? 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四句开篇,立意高远,人生迷茫,但问苍天。“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已要求真,却欲求还止。乍看疑是欲舍不能,细理却似心念苍生?史料中,东坡先生既是数一数二的大文豪,又是参禅求道的修者,生平轶事中多有在名山古刹中求僧问道的记载。“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人生在世,不如意之事十之八九。既是难以求全,何如去留随缘。坎坷人生,正是悟道之本。而禅到深处,必是始于参而止于禅,起于智而终于慧。诗人悲天悯人,同情弱者,善待众生之意便自自然然地挥洒于纸上。曲到终处,便是那句代代传咏的千古绝唱:“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责任编辑:连书华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