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教育大学篇》活泼风 菁英多元学习

【字号】    
   标签: tags:

【大纪元4月12日讯】特派自由时报记者魏锡宾╱伦敦报导

 升学成绩通常不是官方或是教育团体评断好学校的依据,但却往往有聚焦和影响民众选择的能力,英国教育部每年定期公布中小学校在全国性测验的结果,这份通常由收费昂贵的私立中学和经考试筛选的免费公立学校,名列前茅的排名,也成为有心家长和学生选校的重要依据。

 以“自由”为上纲,由学生及老师共同治校的夏山学校,和重视礼仪及知识,生活教育严谨的私立学校,似乎建构了英国教育给世界的两个极端印象,但在这两类必须缴交高额学费的学校以外,九成左右的英国学生,还是都至不用缴费的公立中小学校就读。

 在英国,public schools(字面上直接翻译是“公立学校”,但在英国和爱尔兰其实是指“私立学校”)中的public最早由知名的伊顿公学采用,用来表示该校对所有付费的大众开放,与过去只收教友子女的教会学校,或是有钱人家私人家教不同,如今一般我们所称的这类学校为私立学校,在英国也采用独立学校(independentschools)名称,而在本文中所指真正免费的公立学校,在英国则称为官办学校(state schools),即是名义上为政府设立,但由政府或民间捐助出资的学校。

 就读于私立中学的学生比例虽然不到十%,但受欢迎的大学中,来自私立中学的学生却经常远超过一成以上,以英国教育部两千年的统计,入学新生毕业于私中达三成以上者,就有牛津、剑桥、伦敦大学的几个独立学院及布里斯托、艾塞特、新堡、爱丁堡、达拉谟、圣安德鲁斯等十六所大学院校,其中比例最高的牛津和剑桥的新鲜人中,更有一半来自私立学校,最近刚公布的统计结果,情况几乎没有改变。

 英国私立中小学动辄每年台币五、六十万元的学杂费,虽然令不少人望而却步,但知名私校进入牛津、剑桥二校的比例,经常达两成以上,而其余学生,也大部分都进入英国名校就读,甚至有学校接近一半的毕业生,都成为牛、剑二校的新生,所以代价虽高,许多人仍趋之若鹜,大部分学校因此必须通过入学测验筛选超额报名的新生,而要争取进入伊顿、哈洛等传统贵族名校,则就更加困难了。

 泰晤士报根据官方日前公布的七岁、十一岁全国考试,及中学资格考试、大学入学测验结果,排定英国中小学校的名次,最近两年的第一名都是私立圣保罗女子学校,百分之百都进入著名大学,其中有四成毕业生进入牛津、剑桥就读,其余名校中,威廉和哈利王子毕业的伊顿公学,由前一年的廿一名跳升到第七名,前首相丘吉尔毕业的哈洛,这两年成绩都在七十余名,至于排名第四的西敏斯特学校,则有进入牛、剑二校最高比例的毕业生,达四十八%。

 除了拼考试外,大部分的私校学生都参加另外付费的个别音乐课或是其他才艺、运动课程,寄望内外兼修,但私立学校最吸引人的或许是其校内设备及提供的教学品质了,远较一般公立学校设备更新颖的多功能剧院、设施更完善运动场地,已是标准配备,至于贵族中的贵族名校伊顿,因邻泰晤士河之便,不仅拥有可以练习划船的湖,而且还有高尔夫球场让学生挥杆,而因为私校起薪经常较公立学校高出两成以上,资深老师差距更达一倍,所以通常较能吸引有竞争力的老师前往效力。

 即使私立学校有诸多优势,不过并非所有免费公立学校在面对私立学校威胁时,都不堪一击,排名公立学校第一名的肯瑞克,自许不要成为“考试工厂”,不过其考试成绩反而在全体学校中,排在廿余名,使许多私校瞠乎其后,其他也有不少公立学校在考试成绩上表现良好。

 但要进入这些在考试成绩表现优异的公立学校也不容易,他们大都先以入学考试筛选学生,然后经过面试,录取比例常在两成以下,这也是英格兰教育系统相当特殊的部分,虽然中小学算是义务教育,但有一些名为公立的免费中小学,因由民间慈善团体捐助,而非单独依靠政府出资,所以保有传统筛选学生的入学方式,甚至部分由政府拨款的学校,也仍有考试入学的机制。

 虽然不是每个家长都重视升学绩效,但升学成绩却经常左右家长的选择,因为创办人尼尔的治校理念闻名于世的夏山学校,即使获得许多人认同,也能够让特殊学生获得非常好的照顾,让所有学生有充分的人格发展,但在它设立八十几年后的今天,因客观环境限制,仍然是英国政府,甚至是大众眼中的边缘学校,并未成为现代英国学校发展的典范。

 教育存在着许多理念之争,能力分班公不公平?升学考试应不应存在?甚至平时测验要不要举行?英国也有这样的争议,占最多数的公立中小学校的做法是,平时不以能力分班,但数学和英文却从小一起就以能力分组;进入一般公立中学不用考试,可是私立中学和部分受欢迎的公立中学,能以笔试做为筛选学生的标准,至于平时测验,因为在小二及小六各有一次全国性测验,在这两个阶段不仅学校有平时考试,不少学校还另外聘请助理老师辅导成绩较差的学生。

 傍晚四点多,伊顿公学的学生,或许肩背着高尔夫球杆离开校门,风度翩翩地走向学校拥有的球场,位处英国另一个角落的夏山学校,学生可能在学校附近观察野生动物,不过他们大部分都和其他就读免费公立学校的英国中小学生一样,必须面对大学申请入学考试的竞争,即使在英国,基础教育也列出许多目标,但升学仍然是其中重要的一项,至于何谓真正的好学校?那又是另外一个问题了。(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据《中国青年报》报导,因为期中考试成绩不理想,西宁市某中学5名女中学生吞服大量舒乐安定片后集体上山轻生,幸亏及时发现抢救生还。此事引起家长、社会的严重关注。因考试成绩不价而集体轻生,堪称新中国教育史上惊心动魄的一章。
  • 北京今天举行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将近25万名考生应试。新华网报导指出,今年的高自考有项创举,就是考生在答卷前,必须签署诚信承诺,保证遵守考试规定,这也是大陆考试史上,首度要求考生白纸黑字正式签署诚信承诺。
  • 总部位于美国的世界妇女组织2004年4月6日召开关于中国教育人权的讨论会。“追查国际”组织主席John Jaw、爱尔兰生留学赵明、澳大利亚人权律师Christopher Nyst应邀参加了讨论会。 与会者向法轮功学员了解更多情况
  • 土耳其政府鉴于远东国家如中国、日本等经贸发展潜力雄厚,以及俄罗斯观光客到土耳其旅游人口众多,为因应未来可能衍生的语言交流需求,已通令若干资优中学自下学年起增设中、日、俄三国语言课程。据教育部通令,奉令增设中、日、俄三国语言课程的学校,包括了全国各地专供资优学生就读的国立安纳多利亚中学、资优高中学校以及国立理工中学,每周上课时数为四至六小时。
  • 退休三天就到大陆经商的前国安局人事处长(潘希贤),由于任职期间掌管国安局的人事,也曾经担任过1年10个月的国安局教育中心副主任,因此,对国安局新进人员如何使用密码等通讯技术都十分熟悉,虽然,前国安局长(丁渝洲)在事发后表示,潘希贤并没有涉入情报业务,也没有带走任何公文资料,不过,外界对于潘希贤是否已经将我国国安机密资料泄漏给大陆,潘希贤又对国安密帐了解多少,仍然抱持很大的疑问。(陈凤如报导)
  • 继续请听(何立心)制作的新闻专题:〔可摸可玩!认识八里十三行博物馆〕。 (5分6秒)十三行博物馆位在台北县八里,污水处理厂附近,也是十三行遗址的出土地点,记录了台湾史前唯一有炼铁技术的文化遗迹。不过这里不像一般的博物馆,要隔着画框或玻璃窗来看历史,而是以剧场式的概念,将许多现场道具搬回观众眼前。小朋友可以玩玩泥巴、拼拼骨头,走进热带雨林的长屋瞧瞧,还有9个箱子的古迹可以摸,当中竟然有真正从13行挖掘出来的出土文物。要到十三行博物馆,最简单的交通方式是从捷运关渡站转红13路公车。下车后会看到造型独特的建筑,周围是空地,还有远方的海。最有意思的是可以从地面一直走到屋顶上的鲸背沙丘,从远处看起来就像鲸鱼背部一样的弧度,以及歪斜不正的八角塔,影射历史真相难以复原。特殊的造型和寓意曾经获得前年“台湾建筑奖”首奖,因此从博物馆出来后别急着走,看完古迹再到鲸背沙丘上看海吹风,相信会有不同感想。全馆特意凹陷一点五公尺,在入馆前要经历一段向下伸展的坡道,象征走入考古的地下宝库。入馆后,“重返十三行”的体验随即展开。巨大的考古现场模型,可以看到当年发掘并抢救出土文物的场景,而进入类似十三行聚落的布景后,灯光变暗,局部的投射灯和旁白同时出现,观众在360度的剧场里东奔西跑,随着故事主角认识十三行人的一天。与十三行人同为南岛语系的〔伊班族特展〕即将结束,依班族来自马来西亚的热带雨林,特色是架高的干栏式建筑。展场不但布置成热带雨林的模样,还可以听到实地来自雨林的声音,包括红毛猩猩和犀鸟的叫声等等。同时把当地的树皮茅草叶搬来台湾,盖了一座长屋让民众体验身历其境的感受。带小孩来参观的妈妈反应不错,认为有实体让小孩的兴趣大增。解说员施以洁表示,十三行人和依班族的生活方式、语言文化都有相似之处,因此民众也可以从中体验南岛语族的文化精髓。除了古迹的重现,十三行博物馆也希望加强教育功能。42坪的学习体验室是为亲子或学生专门设计的空间,刚刚看到的人面陶罐或雕刻花纹,马上就可以自己动手做。走廊上还有九个放置文物真品或仿制品的体验箱,把手伸进去摸一摸,念小学的一对兄妹和家长都觉得很好玩。馆方表示,希望博物馆是个大家可以参与的地方,而不只是难以亲近的历史课本。各种剧场式的设计,除了让十三行博物馆比较有趣,也才是考古教育真正有价值的地方。中广记者何立心在台北县报导
  • (大纪元记者魏德、陈昱卿编译报导) 自杀﹐这个令大多数人惧怕的字眼﹐已成为大陆继心脏病﹐癌症﹐呼吸道疾病和事故之后的第五大杀手。在中国﹐每两分钟就有一名自杀死亡者和八名自杀未遂者。

    在大陆自杀阴影笼罩下,中国的大学生正在逐渐沦为自杀高风险群体。尽管教育部拒绝公布自杀学生的人数,学者们估计最近几年至少有100名大学生自杀﹐是有史以来最高的。大纪元在4月10日报导了这一专题(见注一)。

    报导中描述了一名叫张清菲(音﹐Zhang Qingfei)的自杀未遂学生的悲惨经历。她来自内蒙古一个仅有160人的贫困小村﹐有幸成为家乡第一位上大学的学生﹐但是入学后不久﹐失望和怀疑就开始袭上她的心头。足足有三个月时间﹐张处在绝望之中﹐到2003年12月1日那天﹐她对失望的忍受达到了极点﹐于是她选择跳楼自杀﹐想以此来缓和双亲的重担。她跌入了一堆废弃的木头里﹐使得她自杀未遂。

  • 在中国大陆的教育,只教识字,并不讲解字的本意和构造来源。特别是现在大陆使用的简化变异字,和汉字都不能说是一回事了,这使得广大的国人更是无法知晓真正的民族文化。严格的说,这些所谓的简化字,是不能叫汉字的。然而汉字的创造是有其内在的系统内涵的,这种内涵贯穿在中国人的一切之中。今天,在这里拣取几个,以做示意。
  • 读了4月10日大纪元发表余杰的《教育杀人》,自然想起了鲁迅小说中所反映的封建礼教和制度杀人来,比如“狂人”、“祥林嫂”等,不知道还会有什么杀人的东西在这片土地上诞生出来。
  • 陈水扁总统今天在 教育部、内政部和青辅会首长陪同下,在西门町红楼与上百名青年学生代表对谈。民主进步党籍立委罗文嘉说,他很高兴能促成总统首次直接与青年学生的对谈。对谈预计将进行二个小时,共有四十四个青年学生社团,一百三十多位代表参加。传播学生斗阵等十个社团会前发表联合声明,并高呼口号“超越蓝绿政党、发展自主学运、终结政客祸国、建立公平社会”,强调“反蓝利用、拒绿摸头”的立场。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