笑得真开怀——《虎溪三笑》(三)

向薇
font print 人气: 8
【字号】    
   标签: tags: , ,

不知各位看倌发现了没有,画面因双直角三角形挤出了一个“虚”的倒三角形(请参考前文—图2),倒三角的尖端正向着仰天长“笑”的三位主角…。如果您曾经看过周星驰所导演的“功夫”一片,相信您对片中身怀绝技的房东夫妇一定印象深刻。…

还记得那房东太太(包租婆)惊人的狮吼功吧!当他俩来到斧头帮总部,欲为猪笼城寨里三位侠义之士的平白丧命讨回公道时,仍不忘送上一份大礼—巨大的“钟”。原本只想取其“送终”之意,要给斧头帮那一群未见世面的小流氓一点小小警告,却不料竟碰上一场硬仗,意外面对了练就蛤蟆功、心地恶毒的火云邪神。于是在愈居劣势的情况下,包租婆急中生智,将“巨钟”上方的铜钮猛力拍掉,使之成为一个扩音效果极佳的“大喇吧”,这“狮吼功”加上“大喇吧”,终于把一身邪气的火云邪神给震得是天旋地转、元气大伤,使战况大为逆转…。

相信聪明的您已经发现了:原来那三位脸部剧烈上仰、笑到不能自己的主角,正像在施展“狮吼功”,而画面那个正的倒三角形的虚空,便是那扩音效果极佳的“大喇吧”!

画家将主角置于画幅下方正中央,其上设计了一正倒三角形,被暗示为广阔深遂的天空。这看似平稳单调的构图,此时的效果,竟等同于包租婆端正地将马步姿,如札入土地般的站稳之后,深深的吸口气,然后正对着大喇吧口,使尽全身的气力,将体内每个细胞所练就的狮吼功力,一股脑儿的全数释放出去…“呀!~~~~~~~~~~~~~”,震碎屋墙、撼动天地,使邪恶为之胆寒震颤,也使观者的心神为之强烈震动着…。

原来,七、八百年前的古人,早已理解了“大喇叭效应”的特点,也想利用这个道理,将三位主角富于深意的笑声,藉由这样的构图上达天听;并要扩大音效,将那天真烂漫的咯咯朗笑,萦回于画中的幽谷山林间,穿透至画幅内遥远景深的最深处;此外,还要渗进画幅绢素的每个分子,甚而是窜出绢素,直欲与历代观画者的全身细胞相共鸣!!

现在我们终于知道,为何画家要将主角的动作画得如此夸张,因为如不仰着头,那声音还对不上喇叭口,还传不出去、传不远哩!~~~您说是吧!@*
(待续)
<--ads-->(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大纪元8月13日讯】如果有人问我:“中国绘画史上‘笑’果最强的作品是哪一幅画﹖”,那么我会很乐意向他推荐现在正在故宫(台北)展出的一件册页小品——宋人无款《虎溪三笑》。
  • 我们现在来分析一下画家如何想把这看似简单的笑声,长久回旋于一方绢素之上。首先要看的是构图,一般学者会用两种看法来分析:双一角交叉构图、十字构图。此篇先介绍“双一角交叉构图”。
  • 归去来兮!田园将芜,胡不归?既自以心为形役,奚惆怅而独悲?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舟遥遥以轻飏,风飘飘而吹衣。问征夫以前路,恨晨光之熹微。
  • 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招之,造饮辄尽,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尝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忘怀得失,以此自终。
  • 德拉克洛瓦热衷于描绘异国带有充沛情感的场景,以此凸显文明与野蛮之间的张力。这些元素充分体现在他对大型猫科动物(特别是狮子和老虎)的描绘上。在他整个职涯中,他都在观察这些猫科动物,了解它们的习性,然后运用各种媒材捕捉猫科动物威风凛凛的一面。由此创作出知名的艺术作品也都成为他的杰作。
  • 几世纪以来,学者们一直试图厘清关于荷马的真相:是否真有这样一个人?如果有,这些著名的故事是否源于他的创作?他的神话故事是否具有历史真实性?这些诗作是出自同一人之手,还是不同作者原始素材的累积,仍是有待商榷的问题,但大家都达成共识:这些诗最初是在希腊文字广泛发展之前,于公元前7、8世纪之交的某个时候创作出来并口耳相传的。
  • 至今马铃薯与黑面包仍是东欧人的主食。事实上到了18世纪末,马铃薯已成为“富人和穷人餐桌上每餐的常备菜肴”。马铃薯因其多功能性和可用于许多不同菜肴的特质而越来越受欢迎,到今天仍是德国人餐桌上不缺席的主食。
  • 1582年,卡拉奇(Carracci)家族的三位成员——阿戈斯蒂诺(Agostino)和安尼巴莱(Annibale)兄弟及其堂兄卢多维科(Ludovico)共同创立了第一所强调写生的重要艺术学院:启程者学院(Accademia degli Incamminati)旨在藉由重新研究大自然来复兴古典传统,以矫正样式主义(Mannerism,又译:风格主义、矫饰主义)对艺术界的不良影响。他们重新提倡写生,并从自然形态中寻找灵感,而非单纯模仿前辈大师的作品。
  • 克拉克森‧弗雷德里克‧斯坦菲尔德(1793─1867年)是浪漫主义时期多产的艺术家。他的职业生涯在某种程度上与美国光亮派画家(luminist painter)弗雷德里克‧埃德温‧丘奇(Frederic Edwin Church)相似。然而,斯坦菲尔德在建筑、波涛汹涌的海洋与航海相关细节的表现上独树一帜。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