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木工阿庆伯的故事】读后心得(1)

文/摄影 龙芳
font print 人气: 114
【字号】    
   标签: tags:

“老木工阿庆伯的故事”在台湾大纪元日报刊出后,有同事跟我说:“写的真好”,“写出了许多人生的道理”;也有人反应:“一周才登两天,不过瘾,真希望一口气看完。”于是,我介绍同事上大纪元网站,同事在网路上一口气看完了,还意犹未尽,又介绍给其他老师,许多老师又转介给学生,于是,一传十,十传百。

老木工阿庆伯的故事

我服务的学校是一所农工科兼具的高级职业学校,学生以习得职业技能为主;阿庆伯的故事中,作者写阿庆伯从亲身习艺的经验,体验出许多做人做事的道理,正写出了职业教育的重点;因此,有老师将此篇文章作为班级读书会的指定教材,还规定心得作业。

那天,看到家政三林老师送来让我分享的几篇心得,觉得很受感动。其实,别小看这些学生,他们对事物的关心、对学习思考的深入,可能远远超出我们的预期呢!以下原文转载几篇学生的心得,也让读者分享。

* * *
〈一〉 文/ 台东农工 家政三 潘惠铃

看完了这个故事,将自己拉回现实生活中~和阿庆伯幼年时相比,我要学习的地方更多,不管成功或失败,我相信一个人的品格比自己所拥有的特质来的更重要。

技术方面学到了一定的水准之上,不可缺少的就是“学养”,多读书不但能更增进专业知识还能提高一个人的素养及品行,以致能达到学术并重。一个人成败与否都掌握在自己手中,但无论好坏都得懂得“饮水思源”这个道理。

在阿尼色弗〈机构〉晚自修过后会上品格教育,辅导员针对故事让我们有正确观念及想法,并透过小故事激励人心。其实现在在职场上遭受淘汱的有51%是因态度不佳;35%才是能力不足,所以在工作上即使自己能力、技术颠峰,态度不佳也不会让人尊重。许多公司都强调工作态度比能力重要,能力不足可藉由进修或实习来充实,而一个人的态度则是难以改变的习性。

这个故事中让我深有同感的一句话就是:“一个人无论做什么行业,多读点书都是必要的,它可以让我们突破个人经验的限制且了解更多的事情、更多观念,否则我们会一生将自己设定在有限的经验和认知里打转。”

我非常喜欢看激励人心的书,他们会提醒我,或许人生不如意,但也要感恩,也要更努力上进,才能成为成功者。阿庆伯的故事外表平凡、不起眼,但故事中的内容值得去挖掘。

此文已登载:台湾大纪元日报@

(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无论是和平年代,还是战争、瘟疫爆发时期,医务人员一般都可在安身立命的同时,得到人们的敬重。而一个医者要真能拯救人的生命,须具有非凡的医德和医术。唐代名医孙思邈为此在《千金要方》的开篇,特地撰写了“大医精诚”一文,阐明了两个重要素养,与西方医学之父的希波克拉底的誓词交相辉映,成为后世医者所遵循的医德誓言。
  • 读报教育对内化学生的气质,有加成的效果,竹田国中赖芳兰老师表示,“我们学校孩子的气质很优质,这次看了学生的读报心得作品,发现孩子心灵层面的成长提升很大,真的让我很感动。”
  • 机会是给准备好的人。小男孩不向命运低头的坚持,才有今天的他。
  • 书中描述,有一座森林,平常绿意盎然、纯朴祥和,但到了夏季则容易孳生蚊虫......
  • 有钱人的书,翻阅后真的会变有钱吗?不见得,但可以知道的是,那是本成功者的书。
  • 人与人之间问题的产生,大致上是出自于某些的“自私”之人,因为一时快乐或方便,造成他人困扰,所以我们要知道“除了自己,还有他人”的重要性,才不会增加社会的负担。
  • 一个人之所以能成为圣贤,并不是因为他生下来就如此,而是由日积月累逐渐形成的。由有恒心的人而逐渐成为有道德的人,由有道德的人而逐渐成为君子,再由君子而成为圣人,这中间高下等级区分,取决于一个人的学识、造诣的深浅程度。
  • 岳飞用他的生命谱写着“忠”、“孝”、“节”、“义”,给历史奠定着正统文化,以身教后代。
  • 坤山为了贴补家计,国小毕业就出门做生意,卖鸡蛋糕、腌凤梨心来赚自己的注册费。
  • 有一天阿姨借我一本书,书名是《用脚飞翔的女孩》。内容描述一位没有双臂、左腿又只有右腿一半长的女孩,但是,她却是奥运游泳获奖选手,也是一位远近闻名的演唱家,她就是──莲娜‧玛丽亚。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