珍惜《刺绣》民族艺术

《谢书贤刺绣集》 自 序
谢书贤
font print 人气: 11
【字号】    
   标签: tags: , ,

刺绣在中国已有悠久的历史,也有过辉煌的时代,只可惜历代珍贵的刺绣作品,流传至今的实在大少,记载刺绣’、讨论刺绣的书籍更是凤毛麟角,以致我们对于这项伟大艺术的兴起发展,始终无法观知全貌。尽管如此,刺绣在中国艺术史,乃至世界艺术史上,仍有其光荣的地位,我们可以确定地说,刺绣决不仅是一种“技术”而已;而是与金石、书、画等,同为我们中华民族的民族艺术。

《鸽子 — 张书旗画本》缎底 34 x 21 cm 故宫博物院收藏

《鸽子》 局部

我们知道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必须要有其独特的艺术与文化,才能独立地生存发展,我们历代的先圣先贤,为我们留下了丰富且宝贵的文化遗产,使中华民族能永远卓然独立于世界。然而今人多人忽视民族艺术的重要和可贵。其实在历史上如瓷器、丝织品、刺绣等手工艺产品不只将中华文化的精致典雅传播到海外,曾经引起早期西方人的《中国热》—对中华文化的理解和向往,在促进中西文化交流是功不可没。

《卧薪尝胆 — 曾后希画本》缎底 45×20 cm

《卧薪尝胆》局部

十七、八世纪,中国刺绣的精巧,典丽与优雅风格,曾引起欧洲建筑、美术与画风的丕变,当时的所谓“东方艺术”’大抵是以中国的瓷画与丝织、刺绣为代表的,近世西风东渐,物质文明逐渐掩盖了精神文明,艺术欣赏的要求,已不及实用价值来得迫切,于是刺绣也像我们其他的各种民族艺术一样,己日趋衰落了。

这种现象的真正原因,是缺乏积极的提倡与计划的辅导。私立辅仁大学,曾于1965年在家政系开过刺绣课程,由书贤担任指导,学校的目的是要藉以培养“幽娴贞静”的淑女气质,而非造就刺绣人才为主,为时短暂,无多少成果可言。

然而怎样维护刺绣的光荣历史?怎样使人们对刺绣有加深的认识?唯有使更多国人认识这些民间艺术的美好和可贵,才能珍视及爱护自己的文化,这是有赖于相关单位与刺绣艺术工作者的共同努力。@

(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刺绣俗称“绣花”,是以绣针引彩线,在丝帛上绣出所设计的图样﹔绣画之精彩,在于以针、线代笔,几乎让人分不清是画是绣,甚至比原画更增一分光泽与质感。根据出土文物的考证,刺绣的起源可溯及殷商,可以说一门源远流长的中国工艺。
  • 站在美国国会大厦圆形大厅(Capitol Rotunda)里可以欣赏到许多艺术。 很多人认为圆形穹顶的视觉体验美到令人摒息。然而,除非游客花时间研究这个广阔空间所呈现的艺术、建筑和雕塑,否则很容易忽略其重要的历史意义。圆形大厅里的饰带(friezs)即是一例。
  • 阿拉巴马州议会大厦(Alabama State Capitol)位于阿拉巴马州的蒙哥马利(Montgomery),其令人印象深刻的门廊(portico)以新古典主义风格设计,是该议会大厦特色。阿拉巴马州议会大厦与其它州的议会建筑类似,都是坐落在小山丘上,俯瞰整个城市。
  • 奥斯陆大教堂(Oslo Cathedral)原名“救世主教堂”(Our Savior’s Church),这座于市中心、弧形一层楼高的荷兰巴洛克风格建筑,以石材与红砖混合而成。大教堂东边是教堂前侧圣坛或称礼拜堂(chancel),钟楼有铜制的圆屋顶,搭配文艺复兴风格的尖塔。大教堂几世纪以来不断在整修与翻新。
  • 雕塑通常用来纪念重要人物或是故事。古往今来,雕塑流行的题材包括神话场景、政治领袖或宗教人物。然而,古典雕塑中有个最特别的主题并不在上述类别里。人物雕塑《斯皮纳里奥》(Spinario)或称《拔刺的少年》(Thorn-Puller)呈现的是一位坐着的裸体男孩,全神贯注地在拔他脚上的一根刺。几千年来,这座雕像给艺术家带来非常深刻的启发。
  • 英国威尔顿庄园(Wilton House)完美融合古典主义与英国美学,堪称独树一格。外墙采用当地石材建造,与英格兰威尔特郡(Wiltshire)乡村融为一体。古典比例、强调对称、矩形特征等设计,符合古罗马建筑师维特鲁威(Vitruvius)和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建筑师安德里亚‧帕拉迪奥(Andrea Palladio)的美学原则。外墙没有石柱,最初的构想是为了让人们可以待在户外,同时还能屏蔽来自地中海炙热的阳光,这样的设计适合北方的地理与气候。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