珍惜《刺繡》民族藝術

《謝書賢刺繡集》 自 序
謝書賢
font print 人氣: 11
【字號】    
   標籤: tags: , ,

刺繡在中國已有悠久的歷史,也有過輝煌的時代,只可惜歷代珍貴的刺繡作品,流傳至今的實在大少,記載刺繡’、討論刺繡的書籍更是鳳毛麟角,以致我們對於這項偉大藝術的興起發展,始終無法觀知全貌。儘管如此,刺繡在中國藝術史,乃至世界藝術史上,仍有其光榮的地位,我們可以確定地說,刺繡決不僅是一種「技術」而已;而是與金石、書、畫等,同為我們中華民族的民族藝術。

《鴿子 — 張書旂畫本》緞底 34 x 21 cm 故宮博物院收藏

《鴿子》 局部

我們知道一個國家、一個民族,必須要有其獨特的藝術與文化,才能獨立地生存發展,我們歷代的先聖先賢,為我們留下了豐富且寶貴的文化遺產,使中華民族能永遠卓然獨立於世界。然而今人多人忽視民族藝術的重要和可貴。其實在歷史上如瓷器、絲織品、刺繡等手工藝產品不只將中華文化的精緻典雅傳播到海外,曾經引起早期西方人的《中國熱》—對中華文化的理解和嚮往,在促進中西文化交流是功不可沒。

《臥薪嘗膽 — 曾后希畫本》緞底 45×20 cm

《臥薪嘗膽》局部

十七、八世紀,中國刺繡的精巧,典麗與優雅風格,曾引起歐洲建築、美術與畫風的丕變,當時的所謂「東方藝術」’大抵是以中國的瓷畫與絲織、刺繡為代表的,近世西風東漸,物質文明逐漸掩蓋了精神文明,藝術欣賞的要求,已不及實用價值來得迫切,於是刺繡也像我們其他的各種民族藝術一樣,己日趨衰落了。

這種現象的真正原因,是缺乏積極的提倡與計劃的輔導。私立輔仁大學,曾於1965年在家政系開過刺繡課程,由書賢擔任指導,學校的目的是要藉以培養「幽嫻貞靜」的淑女氣質,而非造就刺繡人才為主,為時短暫,無多少成果可言。

然而怎樣維護刺繡的光榮歷史?怎樣使人們對刺繡有加深的認識?唯有使更多國人認識這些民間藝術的美好和可貴,才能珍視及愛護自己的文化,這是有賴於相關單位與刺繡藝術工作者的共同努力。@

(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刺繡俗稱「繡花」,是以繡針引彩線,在絲帛上繡出所設計的圖樣﹔繡畫之精彩,在於以針、線代筆,幾乎讓人分不清是畫是繡,甚至比原畫更增一分光澤與質感。根據出土文物的考證,刺繡的起源可溯及殷商,可以說一門源遠流長的中國工藝。
  • 歌劇的起源可以追溯到意大利文藝復興時期,開始時是一項復興希臘古典戲劇的實驗。到了巴洛克時期(1600年─1750年),歌劇達到了頂峰,成為吸引全歐洲觀眾的藝術奇觀。這種藝術形式逐漸成為那個時代的精髓,並預示了其400年後的發展。
  • 站在美國國會大廈圓形大廳(Capitol Rotunda)裡可以欣賞到許多藝術。 很多人認為圓形穹頂的視覺體驗美到令人摒息。然而,除非遊客花時間研究這個廣闊空間所呈現的藝術、建築和雕塑,否則很容易忽略其重要的歷史意義。圓形大廳裡的飾帶(friezs)即是一例。
  • 阿拉巴馬州議會大廈(Alabama State Capitol)位於阿拉巴馬州的蒙哥馬利(Montgomery),其令人印象深刻的門廊(portico)以新古典主義風格設計,是該議會大廈特色。阿拉巴馬州議會大廈與其它州的議會建築類似,都是坐落在小山丘上,俯瞰整個城市。
  • 奧斯陸大教堂(Oslo Cathedral)原名「救世主教堂」(Our Savior’s Church),這座於市中心、弧形一層樓高的荷蘭巴洛克風格建築,以石材與紅磚混合而成。大教堂東邊是教堂前側聖壇或稱禮拜堂(chancel),鐘樓有銅製的圓屋頂,搭配文藝復興風格的尖塔。大教堂幾世紀以來不斷在整修與翻新。
  • 雕塑通常用來紀念重要人物或是故事。古往今來,雕塑流行的題材包括神話場景、政治領袖或宗教人物。然而,古典雕塑中有個最特別的主題並不在上述類別裡。人物雕塑《斯皮納里奧》(Spinario)或稱《拔刺的少年》(Thorn-Puller)呈現的是一位坐著的裸體男孩,全神貫注地在拔他腳上的一根刺。幾千年來,這座雕像給藝術家帶來非常深刻的啟發。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