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南太平洋岛民来自台湾及东亚

font print 人气: 277
【字号】    
   标签: tags: ,

【大纪元1月24日讯】(大纪元记者简安妮综合报导)台湾的原住民究竟源自“岛外”或者他们本身就是南岛语族之“原乡”,一直是人类学界的难解之谜。最近一个国际研究团队透过基因研究,对太平洋41个族群共计1000人的DNA进行分析后,发现在太平洋中部玻里尼西亚人(Polynesians)与北部的密克罗尼西亚人(Micronesians)与台湾的原住民和及东亚住民有着密切关系,时间至少可追溯到三千五百年前;反而与太平洋西部巴布亚纽几内亚、俾斯麦群岛与索罗门群岛上的美拉尼西亚人(Melanesians)几乎没有亲缘关系。

庞杂南岛语系罗织看不见的国度
十六世纪的西方探险家为了寻找香料,初踏太平洋群岛,他们无意中发现广大的太平洋岛屿,族群间语言并不互通,但对鲨鱼、乌贼、虾子等海洋生物等称呼却相同,种种迹象,引发探险家对其起源的好奇。


南岛语系罗织看不见的国度(图片来源:网路截图)

这个西起非洲东南的马达加斯加岛,东抵南美西岸复活岛;北起台湾,南至纽西兰的原住民,是世界上分布最广的民族,语言学家把它称为“南岛语系”(Austronesian),又称“马来-波利尼西亚语系”(Malay-Polynesian),包括数百种语言,总人口数约二亿,绝大多数居住在东南亚,台湾居最北。


樱花之歌 (图片来源:摄影者吴渊源/台湾交通部观光局)

台湾原住民族共有十九个部族,略分为“原住民族”和“平埔族”,平埔族大多失去原有的语言和习俗,原住民族目前仍尽力保有自己的语言、风俗习惯和部落结构。


兰屿达悟族妇女传统独特甩发舞,以表示对生命与大自然的祈福与崇敬(图片来源:摄影者邱瑞金/台湾交通部观光局)

台湾包容了十分岐异的原住民语言,这也就是为什么许多语言学家会支持台湾为南岛语族“原乡”的原因。早在1985年,语言学者白乐思提出台湾是南岛语族起源地的说法。


阿里山原住民战祭(图片来源:摄影者张力聪/台湾交通部观光局)

考古学者:南岛文化自五千年前由台湾向外迁徙扩散
1991年著名澳洲考古学家贝尔.伍德(Peter Bellwood)更推测南岛语族在五千年前,就能凭着优秀的航海技术,从台湾分七个阶段向东、南及西等方向扩散,并发展出丰富多样的南岛文化。

第一阶段:公元前4000年,从亚洲东南部迁到台湾。

第二阶段:公元前3000年,从台湾开始扩散到菲律宾北半部。

第三阶段:公元前2500年,婆罗洲、苏拉威西、爪哇、帝汶。

第四阶段:公元前1200年,马利安群岛、苏门答腊、新几内亚、斐济、东加。

第五阶段:公元前200年,到密克罗尼西亚东区、玻利尼西亚中区。

第六阶段:公元300–400年,到夏威夷、复活岛。

第七阶段:公元700–800年,到马达加斯加、纽西兰。

虽有学者推测南岛居民源自中国大陆东南沿海,但在大陆从未找到任何南岛语族的踪迹。

基因印证考古、语言学者的推测
另一研究,科学家检视了超过800种基因标记,有助于区别人种的来源,包括女性的粒线体DNA,以及由男性的Y染色体,比过去同类的基因研究规模更大。

研究成果发表在线上期刊《科学遗传学公共图书馆》(网址为www.plosgenetics.org),

研究团队领导人天普大学(Temple University)生物人类学荣誉教授弗雷德朗德(Jonathan S. Friedlaender)认为,玻里尼西亚人在迁移过程中,只和美拉尼西亚原住民出现有限度混血的情况。

生物学证据显示,这些岛民从东南亚和台湾移到玻里尼西亚的人口移动。同时越来越多的考古和语言的佐证,玻里尼西亚人与密克罗尼西亚人在迁徙过程中,在文化与基因上,与印尼与美拉尼西亚没有明显的交流。这是部分学者所谓的“快车”假说。

另一种“慢船”假说,分析一些男性Y染色体研究则认为,玻里尼西亚人有可能主要是美拉尼西亚人。但也有人类学家认为永远不可能解开这个谜题,因此提出了“层叠混合”假说。至于美拉尼西亚人,则可能是在3万5000年前抵达现在他们所居住的这些岛屿,比原住民抵达澳洲时还晚。

文化关系
许多南太平洋式的古文化特质,如小米祭、嚼槟榔、树皮布、纹身、口簧琴、年龄阶级、洪水传说等文化特质,普遍存在于台湾原住民族的传统文化中。台湾原住民族与太平洋群岛民的关系由来已久。

原住民族生性乐观,天生有付好嗓子。1996年亚特兰大奥运的使用的宣导片主题曲《Return to Innocent》便是由台湾阿美族的《饮酒歌》改编,其中原住民老歌手与宇宙共通的天籁之音惊动全世界。


http://www.youmaker.com/

(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关于如何建立产品与消费者的深层情绪连结,Clotaire Rapaille的著作《情感行销的符码》(The Culture Code)(天下文化出版)是一本值得推荐的书。作者以其精神分析师的背景,结合文化人类学、文化心理学等观点,提出文化潜意识(cultural unconscious)的概念,一一为读者解析在爱情、美丽、健康、家庭、饮食、奢华等生活领域上,为何美国人会对特定产品产生强烈的情绪认同,同时与其他国家进行比较分析,内容相当引人入胜。
  • 据考古资料显示,人类对死亡有较明确的概念,并对死者进行埋葬活动,距今约有十万年之久。旧石器时代晚期的人类,已经会为死者佩带珠子、兽骨类的装饰品,山顶洞人的墓葬即是一例。但值得注意的是,山顶洞人在死者身上撒上赤铁矿粉的举动,似乎代表着某种特别的意涵,古人类学家的研究指出,红色是血液和火焰的象征,为死者洒上红色的粉末,代表生命的再生;而火焰具有威吓野兽的功能,因此,红色也能够保护死者不受外力侵害。
  • 在台湾这块古今并存的土地上,遵守传统的布农族每天透过歌声保存了最淳朴的南岛文化,尤其生活在海拔3000公尺以上的原住民,一直到光复后才移民到高度700公尺地区生活。
  • 【大纪元12月22日报导】(中央社记者王曼娜上海二十二日电)今天是冬至,中国各地过冬至的习俗都不同,广东人是“冬至大过年”,要杀鸡宰鸭吃一顿丰盛的晚餐,上海人则视冬至为祭拜祖先及扫墓之日。
  • 研究吉贝耍村民先花三年获信史丹福大学人类学研究所博士候选人陈叔倬(左),开始采集东山吉贝耍部落居民的唾液,研究西拉雅族的起源与迁徙。(记者王涵平摄)
  • 【大纪元12月26日报导】(中央社记者黄旭昇台北县二十六日电)百步蛇是排湾族传统最具代表性的图腾,相传百步蛇是排湾族人的祖先,也是贵族的专属纹饰,百步蛇图纹大量出现在排湾族的木石雕刻、日常用品及服饰上。十三行博物馆年度大展“排湾图纹故事特展”今天开展,在许多的人头纹上,都可以看见百步蛇的图案。
  • 最近在巴塞罗那大学举行过一次世界历史研讨会,来自全世界各大学的重量级历史学家都来到巴塞罗那大学进行演讲、演说,发表他们在最近几年来的研究成果。
  • 在食具方面,中国人的饮食习俗的一大特点是使用筷子。筷子,古代叫箸,在中国有悠久的历史。《礼记》中曾说:"饭黍无以箸。"可见至少在殷商时代,已经使用筷子进食。筷子一般以竹制成,一双在手,运用自如,即简单经济,又很方便。许多欧美人看到东方人使用筷子,叹为观止,赞为一种艺术创造。实际上,东方各国使用筷子其源多出自中国。中国人的祖先发明筷子,确实是对人类文明的一大贡献。
  • 还有北宋时期,一代名臣登上金陵城楼,望见清江翠峰,酒旗画船,一片壮丽繁华之景。然而故国往事历历在目,他抚今怀古,顿生家国之忧和兴亡之叹。 一首雄浑阔大的怀古词,遂成千古名篇。这就是出自王安石笔下的《桂枝香‧金陵怀古》……
  • 宋朝的李之仪,立于长江之畔,则以江水之无尽比喻情意之绵长,写下一首流传千年的相思词——《卜算子》……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