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食典故】元宵的由來

味蕾

人氣 685

「元宵」是一種中國人在過元宵節(中國黃曆正月十五日)所吃的食品。它是由糯米製成的,內包餡料,餡料有芝麻粉、花生粉、綠豆沙、白糖、山楂…等,可直接加水煮成甜口味來食用。因為元宵的圓圓外形,象徵「團圓」,有祈求家人和睦幸福之意。相傳它的由來,還蘊藏一段感人的故事。

東方朔因為足智多謀,深得漢武帝的信任。在一個大雪紛飛的日子,御花園的梅花香陣陣撲鼻,東方朔正要為武帝折梅時,卻發現一個傷心欲絕的宮女正要投井。東方朔一個箭步上前搭救,並問她為何要尋短。


香甜軟綿的「元宵」是元宵節的應景食品(攝影: 彩霞/大紀元)

這個宮女名叫元宵,家中尚有年邁的雙親和一個妹妹,進宮後就無緣與家人見面。每逢過年的佳節就倍感思親,想到為人女兒卻無法孝敬父母時,就有輕生的念頭。東方朔很同情她的遭遇,就答應設法讓她與家人團聚。

隔天,東方朔在長安街角擺攤,為人占卜算命。很多人請他占卜求卦問凶吉,結果,籤語都寫著「正月十五火焚身」。因此,長安的人心都惶惶不已,人們都問他解脫之道。

東方朔掐指一算說:「正月十三日酉時(日落黃昏),西城郊外2里處,火神君會派一位騎驢的赤衣仙女下凡訪查,你們就去求她,災難就有法解決,切記!切記!」

老百姓依指示前往,果然碰到一位騎驢的赤衣仙女,就跪求避禍之道,仙女回答:「我只是領受火神君的旨諭來火燒長安,看在你們誠意的祈求上,我只能把抄錄的偈語給你們,去找當今的天子想法子吧!」一張偈語的紅帖輕飄落地,仙女就消失在夜暮中。

心慌的老百姓趕緊把紅帖轉呈皇上,漢武帝看完:「長安在劫,火焚帝闕,十五天火,焰紅宵夜」的紅帖,不自覺的冒出冷汗,就火速召見東方朔尋求對策。

東方朔作態沈思一下:「傳說火神君最喜食湯圓,故請皇上傳令京城每戶,在正月十五夜晚都上供湯圓,並命令最會做湯圓的宮女元宵也備妥湯圓,由皇上帶領百姓焚香敬拜火神君。而且當晚滿城的臣民皆需懸掛燈籠,燃放煙火、鞭炮,好像滿城大火,如此這般,火神君就可以向玉帝交差完旨。並且通知城外的百姓,當晚進城賞燈、觀煙火,一同消災解難」。武帝聽完東方朔的辦法後,滿心歡喜,就傳旨去進行。

讓人擔心的正月十五總也來臨了!長安城裡家家戶戶趕緊張燈結綵,燃放煙火、鞭炮,不明內情的城外百姓也進了城,人山人海,煙火四射,炮聲人聲,喧囂塵上,好像滿城大火,直通九宵天外。住在城外的元宵父母也帶著妹妹進城賞燈、觀煙火。當他們看到東方朔在大宮燈上,寫著「元宵」的字樣時,興奮的大叫:「元宵!元宵!」,當元宵聽到叫聲,看到雙親和妹妹時,不禁淚流滿面,心中無限感激東方朔的幫忙,總算能和親人團聚了!


宮女元宵做的湯圓最好吃,人們把湯圓改名為「元宵」。(攝影: 彩霞/大紀元)

如此喧鬧了一晚,長安城果然未發生火災。漢武帝龍心大悅,下旨以後每年正月十五滿城高掛燈籠,燃放煙火、鞭炮,並做湯圓焚香敬供火神君。因為宮女元宵做的湯圓最好吃,故人們就把湯圓改名為「元宵」,又為了紀念宮女元宵的孝心,這天就被稱為「元宵節」,人們有賞花燈、猜燈謎、燃煙火、放鞭炮的熱鬧習俗活動,故也把它稱為「小過年」。

當您碰到人生的低潮時,千萬不可仿效宮女元宵有輕生的念頭,不一定每個人都能那麼幸運碰到「東方朔」貴人,再說身體髮膚受之父母,更須愛惜自己的生命!放開心胸、樂觀面對命運的考驗,柳暗花明又一村,在等您的光臨喔!@*

相關新聞
【美食典故】「敲魚」傳說
【美食典故】玉帶糕傳奇
【美食典故】折「荷包胙」
【美食典故】夏日炎炎「澆」「涼麵」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