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長的教養心得
家庭有特殊的意義,孩子身為家庭的一份子,擁有特殊的地位。其實並非只有共進晚餐可以與家人聯繫情感,若你實在無法在晚上與孩子相聚,還是有其他方式能替代。但大部分的受訪爸爸都強調晚餐的重要,表示那是他們家庭生活的關鍵部分。以下歸納了爸爸們的不同觀點:
在天府之國的成都留傳著這樣一個傳奇故事。七歲的小女孩蓉蓉完成了小學六年級的全部課程,而她卻從未進任何小學或幼兒園學習過。當我剛聽到此事,猜想這個女孩可能是那種急功近利,片面和過分追求知識教育的父母而培養出的高分低能或重智輕德的孩童。帶著這樣的疑慮,我隨同朋友宮建前往拜訪。
忙碌的工作導致腦中化學分子不足,同時造成疲倦,孩子、媽媽和爸爸都可能因為太累而暴躁易怒。有些爸爸會在下班時間後刻意讓自己忙碌,以避免回家面對混亂局面。但你更應該坦然面對,因為那段時間是你的伴侶最需要你的時刻,若能處理合宜,還能成為陪伴孩子的特別時光。很多媽媽們沒有時間喘口氣休息,所以,請爸爸讓媽媽也可以放假一下。
站在教育的崗位上,往往會發現有的學生待人真誠善良、懂事貼心、能吃苦、挫折容忍度高,有年輕人該有的朝氣與陽光。有的學生頹廢懶散、憤世忌俗,似乎全世界的人都對不起他。那麼造成這樣不同性格的孩子又是誰的責任呢?其實,家庭教育是最根本的一環。我問自己什麼才是給孩子最好的禮物?
你可能無法參加孩子所有的表演、集會和運動會,不過請試著參加所有特別的活動。我總是會盡量參與家長活動和學校運動會,我會請祕書在這段時間不要排入任何行程,你必須讓孩子知道,即使無法參與所有的事,但是特殊場合時你絕對會盡量到場。
“少將兒子抱在懷裡,而是讓他隨便地爬,父母不應該是他的保護神。當兒子不慎摔倒在地時,我不會去扶起他,而是讓他自己站起來。兒子應該從這些小事 中學會獨立的能力。他應該明白,他不能永遠依靠父母,要靠自己。”
許多爸爸從出門到下班,都跟孩子毫無聯絡,當然這在某些職業中是無法避免的。然而大多數的工作還是可以在一天中找到許多機會與孩子保持聯繫,這是很重要的,因為這也是另一種讓工作協助你照顧孩子的方法。
青少年以下的孩子通常在早上的心情都會很好,所以那也是與他們互動的好時機。
如果能以「公事歸公事」的心態,將公司事務與家裡做成功的區隔,想要兼顧陪伴孩子與順利完成工作,就不會是問題了。因此,當在家工作開始為孩子帶來緊繃情緒時,或許你就該好好思考自己處理的方式是否需要調整。
這幾天我發覺我的小女兒好像悶悶不樂的,我想可能跟我最近都跟我大女兒伴讀有關係,我想我應該要找個時間跟小女兒談談。
在美國心理學會出版的「家庭心理學刊」6月特刊中,研究人員發現,家庭成員的關係親密,是移民者成功適應新環境的關鍵因素。此外,對移民華人青少年對家庭的責任感較重,這使得他們有憂鬱症的機會較低。
晚餐後,我們母子三人踩著單車去附近的鄉間兜風;迎著微風,沐浴在夕陽輕柔的光芒中,那份愜意與舒暢是如此久違的熟悉,更是怡人的清爽。眼前是一片綠油油的稻田,甚至已經可以想見豐收的喜悅。兩個兒子在後面邊走邊愉快的閒聊著。
「大量時間」並不單只是花時間在家陪伴孩子。許多爸爸在家的時間很長,卻沒有用心照顧孩子,也沒有在心理、生理、情感或精神層面上,以有意義的方式與孩子相處。的確,許多受訪者的爸爸雖然常常在家,但他們都認為自己的爸爸不算稱職。
北歐教育標榜不分類、不排行;而東方則「揚優批劣」。從小教導小孩如何「打敗他人」,他將來就一定傑出嗎?
在思考是否給予孩子足夠時間之前,你需要先坦白、誠實地排出他們在你心中的順位。你當然有權利決定孩子不是主要首選,你大可選擇打拚事業、賺大錢等偉大志向,沒有人能說你不對。只是,若你做了這種選擇,你將永遠無法與孩子擁有足夠的珍貴時光。不過,若你將孩子排在前位,你也必須做出某些抉擇。
自主學習要如何準備?如何才能成為一位真正終身學習的人?在指南群山的環抱中,李雅卿緩緩道出這十幾年來,他們所堅持的教育理想。一個孩子要有自主能力,包括兩個部分;一個是對生命的自覺,包括自我生命跟別人生命存在的覺知;第二,他必須要有能力,包括生活能力、學習能力、人際溝通能力等。
孩子需要跟爸爸相處的時間,這是理所當然的事。孩子的確會把關愛與被陪伴的時間畫上等號。但如果只是長時間坐在客廳蹺腳陪孩子看電視,這樣算陪孩子嗎?至少要花些時間專心陪伴孩子、與孩子產生互動才有用。研究指出,在嚴格定義下,每個孩子每天獲得父母陪伴的時間,甚至還不到兩分鐘。
在成為稱職的父母這方面,傑米和我仍舊有許多地方需要學習。我想我們做得還算不錯...... 當孩子開始亂發脾氣時,我並沒有拖著適應力良好的她們去看心理醫生,倒覺得應該找出處理可怕的兩歲階段(而且是兩個)的法子。下面是我兩個孩子行為不當時,用來管教她們的一些方法……
一天,我正在廚房做午飯,聽見客廳裡偉偉和弟弟嘻嘻哈哈的玩得很開心,我就沒去管他們。過了一會兒,我準備叫他們來吃飯。到客廳一看,我大吃一驚。那個嶄新的PLAYARD被剪了一個大洞,兩個孩子從洞裡爬進爬出,玩得不亦樂乎。我大怒吼道:『這是誰幹的?』我這一吼,兩個孩子都嚇得不出聲了。
「這小傢伙才兩歲,話都說不清楚就會打媽媽的手心啦!我做的什麼事情不合她的心意了,她把我的手拉過來就打!」我向電話那一頭的姥姥抱怨我那才兩歲的小閨女。
一天早晨,我興高采烈的穿上新買的衣服,準備送女兒去上學。剛出門的時候,不料手裡拿的垃圾撒了一地,還把剛剛穿上的新衣服弄髒了。我正獨自懊惱,不料女兒卻說:“媽媽,不要緊的,你不是故意的,垃圾我幫你掃,衣服髒了洗一洗就乾淨了。”
又是溫馨感人的5月天了,身邊有2位典型的賢慧媽媽,她們的孩子的表現也確實是可圈可點。許多人都說自己很疼愛孩子,然而卻缺乏親子關係的經營,以致孩子幾乎感受不到父、母的疼愛心意,常惹得大人痛苦不堪、小孩憤慨萬千......為什麼賢慧的媽媽,就比較能教養出優秀的孩子呢?個人覺得理由有:
不用一套策略,套用在每個孩子身上教養守則談到,要依照孩子個別性格的現實狀況,來調整父母對孩子的期望。而現在這條守則則更進一步—有時候父母的確必須對每個孩子使用不同的守則。
筆者註:這是位八歲小男孩的故事。這位小朋友正讀小學二年級,因品學兼優深得老師同學喜愛,他被指定為班長,可不料,小傢伙「不領情」,不願當,孩子的表現令老師和家長不解,為什麼他不願當班長呢,孩子將心裏的想法告訴了最可信的外公。下面是這位外公講述的孩子的故事。
這輛嬰兒車似乎有它自己的想法,準備搗毀每件好事,一路上和每個人作對。對這輛嬰兒車來說,冒險才是夠勁的事(畢竟那就是它的名字),很可惜奧利佛家人對冒險這件事沒什麼興致。當我們推著波比從山坡上回家之後,立刻就把這輛嬰兒車扔進櫥櫃裡,不久就把它送給我們一個懷孕的好朋友。(不過沒把它的「劣根性」交代清楚!)
兒子提到現在的家庭很普遍的現象──各司其職,爸媽賣力工作,孩子窩在房裡各忙各的,尤其越是安靜不惹事的孩子,更讓父母放心,或者在上學、補習間周旋,比父母還早出晚歸,家人的情感越來越疏離……
如果我的大女兒突然粗魯地說出咒罵的話,我不會怪罪自己或傑米,該怪的是這該死的產品,是誰販賣這種笨拙、複雜的寶寶用具……哦,現在我已經把它擺平,火氣也消了許多,不過若真要追究這些東西的罪狀,有五項嬰兒產品是讓我最氣惱的。如果你的情況和我相同,看看下面這些說明或許對你有些幫助:
放棄高薪,決心回家做個全職媽媽的資深媒體人陳安儀, 如何走過當全職媽媽適應痛苦的「撞牆期」,跟孩子一起玩出更寬廣的世界?
如果不是生了兩個性格非常不同的孩子,我真的沒有想到,即使是同一對父母,他們的孩子天生也能有天壤之別......如果對孩子能有些因地制宜、因材施教的好策略,那麼既省了大人的事情,也教育了孩子。
共有約 526 條記錄
今日頭條
NEWS HEADLINES
中國一季度46萬家餐飲業倒閉,較去年同期增約232%;而這股消費降級也「捲」到香港,衝擊市場和經濟。專家分析,餐飲服務業對於經濟下行特別敏感,北京新策略目前看無效,中國經濟難有起色,中國體制跟結構的老問題也長期無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