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排在第幾位?

布魯斯.羅賓森
font print 人氣: 4
【字號】    
   標籤: tags:

在思考是否給予孩子足夠時間之前,你需要先坦白、誠實地排出他們在你心中的順位。你當然有權利決定孩子不是主要首選,你大可選擇打拚事業、賺大錢等偉大志向,沒有人能說你不對。只是,若你做了這種選擇,你將永遠無法與孩子擁有足夠的珍貴時光。不過,若你將孩子排在前位,你也必須做出某些抉擇。
  
我的優先事項只有兩件事:工作與家庭。我也沒有犧牲陪伴孩子的時間,特別在他們年紀還小、需要更多時間的時候。─加斯.諾索(醫學研究中心主管)
  
工作上過於忙碌的爸爸們,其實只要仔細看看一下子長高變壯的孩子,就會發現能陪伴在孩子身邊的時間是非常短暫的。─彼得.紐曼(學者)
  
我想沒有人在臨終前會希望自己能活過來,為的是繼續工作。孩子在你身邊的時間稍縱即逝;他們的童年只有一次,何不享受跟他們在一起的時間?照顧孩子或許辛苦、或許有壓力和低潮,但所有重要的事都是要付出代價的。 ─提姆.溫頓(作家)
  
我老公從來不會錯過孩子任何重要的時刻。他參加孩子所有的學校運動比賽、集會等。我聽過很多媽媽抱怨丈夫因為「太忙」從不出席孩子的活動。我老公是很忙碌的醫生,但他還是會出現。─蘇.雷索夫(Sue Le Soeuf,教授的妻子)
  
人們請我列出自己最傑出的成就時,總以為我會洋洋灑灑列出許多我的電影,但我最驕傲的部分其實是我的孩子。 ─梅爾.吉勃遜(Mel Gibson,電影明星)

排不出時間陪孩子會如何?

倘若在你的優先事項清單中,孩子並不是排在首位,你也就不會為他們排出時間。那又怎樣?答案是:不會怎樣。

一個常缺席的爸爸,的確會帶給孩子缺憾與影響。不過,影響也不全然負面─很多孩子成長過程中沒有爸爸陪伴,依然可以長大,因為,他們「習慣」沒有爸爸陪。這樣長大成人的孩子表面上與一般孩子沒什麼不同,澳洲以及西方大多數國家中,有四分之一的孩童都是在沒有爸爸的環境裡長大。

但是,成長時沒有爸爸在身邊,孩子產生問題的可能性也大幅提高。例如:六十三%的自殺青少年來自沒有爸爸的家庭;七十五%在情緒管理上需要專業人員協助的孩子,是成長時沒有爸爸陪伴的孩童;這些孩童在課業上落後的機率為兩倍,進入青少年監獄的機會更是一般人的八倍;七○%懷孕及藥物濫用的青少年都來自沒有爸爸的家庭。然而這些都只是「公開」的部分而已。

在情感表達上,被爸爸疏遠或爸爸不在身邊的孩子,性別意識較弱,對異性的尊重度也較低。成年後有著低自信、焦慮、憂鬱、恐懼、感情障礙、孤獨等問題,或過著被左右、漫無目標的生活。
  
我在進行精神科醫師諮詢工作時,發現大部分的人都認為與爸爸之間的惡劣關係是問題的關鍵所在。爸爸們必須要以正確方式照顧孩子,才能讓孩子過得更開心、滿足。 ─匿名,精神科醫師
  
爸爸不在身邊所留下的空虛或缺陷,是社會中最具破壞力的因素之一。

摘自:《忙碌爸爸也能做好爸爸》野人出版社提供@
(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教育家蔡元培先生曾說:「美育可以提升學生的道德修養。」中華文化輝煌且精深,富涵著重德行善的深邃精神,然而目前的教育偏重知識技能的傳授,但缺乏文化與人格的薰陶,利用藝術的欣賞以提升學生對中華神傳文化與倫理道德價值的深入認識,是一種捷徑,也是當務之急。美國神韻藝術團已連續三年在全球巡迴公演,佳評如潮,令許多人感動落淚,其演出節目是以正統人類文化,神傳文化為主,例如:
  • 尊敬的同仁們:您們好!

    我們常常會體認到,學校的工作壓力大多數是來自於學生所帶來的問題。看著學生不倫不類的舉止言行總是會有一股腦兒的鬱悶想要抒發糾正,可是問題一再重複的出現,好像無法根除學生不當的言行,究竟問題出在哪裡?最近我發現問題的根源其實在於品格教育。

  • 某天參加一個聚會,看到一對母女坐在前面,那個女孩不斷的打著媽媽,或許是要引起媽媽的注意。那是一位年輕媽媽,但是她卻連理也不理,或許她知道她孩子的習性吧......教育的困難在於人是活的,人有自己的思維;人有個別差異,每個人都是獨一無二的,所以教育也就更重要了。因為人的可塑性,所以教育可以改變人的行為表現,可以感化人的內在思維,當受教者對教育者產生認同時,教育的深耕就開始長苗頭了。
  • 中華文化蘊涵重德行善的人文精神,是人類精神文明的珍貴遺產,廣為國際友人珍惜與熱愛。但是古老文明如何賦予新貌,洗淨現代社會污染的塵垢,而不淪為說教與灌輸呢?真、善、美是普世的價值,美育可以用很具象的形式表現內涵,觸動人心、啟發善念,促進心理生活的理性純真。
  • 的確,夢想非常重要,甚至比一切的知識或技能還要重要。夢想與「找個好工作賺大錢」這一類的目標不一樣,夢想是一種向上向善的願景。夢想應該不是可以計量的成就,不是經由管理手段可以達到的目標。不過,要確定到底什麼是自己的夢想,有時候是不太容易的......
  • 兒子提到現在的家庭很普遍的現象──各司其職,爸媽賣力工作,孩子窩在房裡各忙各的,尤其越是安靜不惹事的孩子,更讓父母放心,或者在上學、補習間周旋,比父母還早出晚歸,家人的情感越來越疏離……
  • 愛孩子,就該教他(她),誰都希望自己的孩子,除了學習知識技能之外,還要培養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會替別人著想,懂得尊重、關懷他人,不自私自利、不虛榮、不浮誇、踏實負責....等。
  • 每個家長費盡心思栽培孩子,無非希望他們擁有更多能力,在未來更有競爭力,以確保有個幸福快樂的未來。父母的苦心當然沒有錯,但是,當我們鼓勵孩子優異的表現,為了他們贏過別人而雀躍時,會不會無形中造成孩子以外在成就或別人的評價來定義自己的價值的生活態度?
  • 孩子需要跟爸爸相處的時間,這是理所當然的事。孩子的確會把關愛與被陪伴的時間畫上等號。但如果只是長時間坐在客廳蹺腳陪孩子看電視,這樣算陪孩子嗎?至少要花些時間專心陪伴孩子、與孩子產生互動才有用。研究指出,在嚴格定義下,每個孩子每天獲得父母陪伴的時間,甚至還不到兩分鐘。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