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早上找出時間陪孩子

布魯斯.羅賓森
font print 人氣: 7
【字號】    
   標籤: tags:

大腦的化學物質濃度會隨著一天的不同時間而有變動,這種現象稱為「晝夜節律」( circadian rhythms)。晝夜節律的生物狀態顯示,多巴胺、褪黑激素、可體松是其中三種最重要的神經傳送素。而因為上述粒子在每個人的大腦中釋放的數量不同,導致有些人可能是屬於「早晨派」,有些則相反。青少年以下的孩子通常在早上的心情都會很好,所以那也是與他們互動的好時機。
  
在早晨參與孩子的生活
在早上陪伴孩子是我的人生計畫之一。我都會起床幫孩子準備早餐、處理孩子間的小爭吵。─喬夫.克里曼
  
一週挑幾天陪孩子一起吃早餐
我向來都會陪孩子一起吃早餐。 ─丹尼斯.康米提

早餐時一定要在孩子身邊,這是我很注重的事。 ─彼德.雷索夫
  

吃早餐,就是「跟爸爸約會」
過去五年來,只要有機會,不管是週末或平日,我都會帶孩子出門吃早餐。我並不喜歡人多吵雜的麥當勞,我會選擇氣氛好的餐廳,讓我們的對話可以更順暢舒適,我也可以更貼近理解孩子們對我的想法。
─尼勒.馮恩
  
上學之路,溫馨接送情
  許多爸爸都發現在車裡與孩子相處的時間,是與孩子談話的最佳時刻。「肩並肩」的相處形式取代了「面對面」的緊張感,孩子通常在這種情境下也會比較容易敞開心胸。
  
送孩子上下學的開車時間,是與他們相處的最佳時刻。─彼得.普勞特
  
我每週會送孩子去上學一次,其他時候會讓他們自己去上學。我這樣做的用意是希望孩子養成對自己負責的觀念─如果真的不小心因為遲到而受罰,就該自己認了。 ─喬夫.克里曼
  
有一次出差回來,小女兒下課時我出現在她的學校裡。當她看到我時,直衝過學校操場、並跳起來抱住我─那對我而言真是難忘的回憶。─約翰.霍華德( 澳洲首相)
  
身為爸爸,不應找藉口去逃避陪孩子的時間。要知道就算只是帶他們去吃冰淇淋,對孩子來說都會是一個莫大的驚喜。 ─匿名,商人
  
有時我會和兒子一起進行屬於兩人的單車之旅。旅程中我覺得最棒的部分,是開車上山和回家的時候。我想是因為上山時,我們都很期待那趟冒險之旅,而回家路上就能討論我們兩人做了什麼事。反而騎車時都因專注練自己的「鐵腿」而很少交談。 ─約翰.寇布
  
我不知道你心中有什麼感覺,但我真的很喜歡我們在你車上閒聊時的感覺。我永遠不會忘記那些「深遠又有意義」的對話。─梅麗莎.畢爾在其爸爸告別式上的哀悼辭

我會盡量帶孩子參加活動,因為這樣就有難得的「車上時光」,在車上我們可以盡情大笑或說一些蠢話。 ─匿名,運動員
  
不光是開車可以創造這樣的時間,一起洗澡、一起修東西或一起煮飯都可以。你能夠在自己每週的生活中,安排幾段這樣的時間嗎?

摘自:《忙碌爸爸也能做好爸爸》野人出版社提供@

(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孩子需要跟爸爸相處的時間,這是理所當然的事。孩子的確會把關愛與被陪伴的時間畫上等號。但如果只是長時間坐在客廳蹺腳陪孩子看電視,這樣算陪孩子嗎?至少要花些時間專心陪伴孩子、與孩子產生互動才有用。研究指出,在嚴格定義下,每個孩子每天獲得父母陪伴的時間,甚至還不到兩分鐘。
  • 自主學習要如何準備?如何才能成為一位真正終身學習的人?在指南群山的環抱中,李雅卿緩緩道出這十幾年來,他們所堅持的教育理想。一個孩子要有自主能力,包括兩個部分;一個是對生命的自覺,包括自我生命跟別人生命存在的覺知;第二,他必須要有能力,包括生活能力、學習能力、人際溝通能力等。
  • 在思考是否給予孩子足夠時間之前,你需要先坦白、誠實地排出他們在你心中的順位。你當然有權利決定孩子不是主要首選,你大可選擇打拚事業、賺大錢等偉大志向,沒有人能說你不對。只是,若你做了這種選擇,你將永遠無法與孩子擁有足夠的珍貴時光。不過,若你將孩子排在前位,你也必須做出某些抉擇。
  • 為什麼我們一說起5歲的女孩會讀書就沾沾自喜,怎麼從來沒有人誇獎同歲的男孩跑得有多快?樹爬得有多高?跳牆的時候有多勇敢?為什麼男孩子的強項一定要被看作缺陷呢?
  • 北歐教育標榜不分類、不排行;而東方則「揚優批劣」。從小教導小孩如何「打敗他人」,他將來就一定傑出嗎?
  • 「大量時間」並不單只是花時間在家陪伴孩子。許多爸爸在家的時間很長,卻沒有用心照顧孩子,也沒有在心理、生理、情感或精神層面上,以有意義的方式與孩子相處。的確,許多受訪者的爸爸雖然常常在家,但他們都認為自己的爸爸不算稱職。
  • 古人把教育子女看成是父母的重要責任,養子必教,養子不教不僅危害自身,也危害他人,更危害國家。家庭教育是人生的啟蒙,它對一個人的一生所起的作用,往往比學校教育和社會教育更有深遠影響。
  • 在美國心理學會出版的「家庭心理學刊」6月特刊中,研究人員發現,家庭成員的關係親密,是移民者成功適應新環境的關鍵因素。此外,對移民華人青少年對家庭的責任感較重,這使得他們有憂鬱症的機會較低。
  • 如果能以「公事歸公事」的心態,將公司事務與家裡做成功的區隔,想要兼顧陪伴孩子與順利完成工作,就不會是問題了。因此,當在家工作開始為孩子帶來緊繃情緒時,或許你就該好好思考自己處理的方式是否需要調整。
  • 教導正確的行為思想態度,有助於未來人格良好的發展與正確看待人、事物。父母、師長應該用心體會如何以身做則從旁輔導。以下提供一些可供參考,期望能拋磚引玉、引起更多的省思。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