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索拉新歌剧为母亲申冤

font print 人气: 13
【字号】    
   标签: tags:

【大纪元5月22日讯】【大纪元记者文君报导】5月20日晚8时,中国大陆作家、音乐家刘索拉的新作,室内歌剧《自由魂》在丹麦最豪华的海上歌剧院Takkelloftet小厅演出。之前该剧曾经于5月12日在英国伦敦巴比坎中心(Barbican Centre)首演。这个作品是作者应著名的“音响剧院” (Theatre of Voices)乐队创建人兼音乐总监、葛莱美奖得主保罗‧希利尔(Paul Hillier)之邀而创作, 并由“音响剧院”乐队将其搬上舞台。

为苦难的母亲而作

《自由魂》讲述的是一个真实的故事:刘索拉的母亲李建彤在中共统治下的悲惨遭遇。

李建彤在60年代曾经发表过几本描述中国近代政治、历史的著作,深受读者尊敬与喜爱。 她的第一本作品是描写刘索拉的父亲刘景范的胞弟——已故中共红军高级将领刘志丹的真实故事。但却遭到毛泽东的严厉批判,并被列为禁书。

李建彤在丈夫1991年去世后的14年里,把自己封闭起来,直到2005年去世。《自由魂》通过刘索拉与母亲灵魂的对话,将李建彤的悲惨遭遇以音乐形式生动地演绎出来。

刘索拉在丹麦哥本哈根排演期间,接受本报记者采访,这也是她因此剧首次接受媒体采访。她动容地对记者说:“这不是普通的接受邀请的一个职业性的创作,这个东西我扛了太长时间,差不多半辈子,然后终于用一个小小的角度说出来了。然后就说不出来了。因为对于我来说,可能是太重了。对这个(剧)我不会做宣传的。我如果写一个别的作品,与我本人距离远,我会做宣传。我会说这个作品是关于什么什么。我现在有点说不出来。我可以说我写的非常认真,可以说对我人生是一个很大的解脱。能把这篇作品写出来。我松了一口气。我为我的母亲做了一件事。大家从报纸上也能看到。我自己在认真地听排练,我觉得天助我,让我把这部作品写出来了。我很幸运这个作品能够上演。”

寻找中国文化的根

刘索拉毕业于中央音乐学院作曲系,她是文化大革命后的第一期学作曲的大学生。与她同期的还有当今享誉世界的著名华人音乐家谭盾,郭文景。

刘索拉除了在音乐方面的造诣外,她还是文革后一代成功的年轻作家。在中国,她的文学作品甚至比音乐作品影响更大。刘索拉的家庭在她的成长过程中影响很大,特别是她的母亲。身为优秀作家的母亲在中共统治下的悲惨遭遇,致使刘索拉选择了远离政治、冲破思想桎梏、追求自由的人生观。她的第一部小说,也是她的成名作——《你别无选择》,就是在这样的心态下写出来的。刘索拉在《自由魂》里还讲到,母亲对自己选择的现代艺术形式并不赞同,但她的反叛态度是在那样一个社会制度下,作为艺术家不可避免的一种生存状态。

但是作为一个中国艺术家,刘索拉也在寻根,她在采访中说道:“我是中国人,中国音乐不只是熟悉,它是在你血液里的,和你最近的东西,与你的衣食住行都有关。刚才说到气功,中国音乐也和气、自然、国家的运行,还有中国的哲学……,中国音乐和这些全部都是紧密联系的。包括中医的理论。对我来说,非常有意思。这个领域还是有很多可以开发的,还没有找到的一些东西。”

古老而传统的音乐特色

此剧演出阵容强大,承担演出的 “音响剧院” 乐队是欧洲最重要的器乐演奏团队之一,以擅长早期音乐(Early Music)和新音乐(New Music,)著称。参加演出的演员如女中音,女高音来自世界各地,除了乐队的指挥保罗‧希利尔是屡获殊荣、享誉世界的英国音乐家外,担纲伴奏的丹麦籍竖笛演奏家米盖拉‧佩奇(Michala Petri)、中世纪竖琴演奏家安德鲁‧劳伦斯—金(Andrew Lawrence-King)等也均为世界知名音乐家。他们合作的方式也很特别,由刘索拉写词、谱曲;保罗‧希利尔根据演员发声,修改英文歌词。此剧使用的都是古老乐器,比如中国的琵琶、锣鼓,以及欧洲中世纪的竖琴,一种最古老的、类似中国古琴的乐器。

小资料:

早期音乐是欧洲从中世纪、文艺复兴到巴洛克时期的古典音乐,是反浪漫主义,带有浓厚的宗教色彩的音乐。新音乐也称为当代古典音乐,开始于20世纪70年代中期。)
(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对我们许多人来说,童年代表着一段充满梦想和希望的单纯时光。过去几个世纪中,许多艺术家都试图重现这种心境,但没有人能比浪漫派作曲家罗伯特‧舒曼(Robert Schumann,1810—1856年)在《儿时情景》(作品15,Kinderszenen Op.15,又译:童年即景)中更好地捕捉到它,这是由13首勾起童年回忆的钢琴短曲组成的套曲。
  • 马克斯·布鲁赫并不是第一个受到苏格兰忧郁美感而有所启发的德国作曲家,贝多芬和海顿早在他之前编写了数首苏格兰民歌,而门德尔松则由此创作了他的《赫布里底群岛序曲》以及他的第三号交响曲《苏格兰》。
  • 数不清的故事,流转在四弦之间。在这崭新的世纪,请您来听一首新的琵琶曲,将可荡涤万世愁情。
  • 神韵音乐除了中西合璧的独特配器、交响乐团的特殊编制,以及传递纯善纯美的正向精神外,在本集节目中,指挥陈缨还将为我们揭示另一个特点。它是什么呢?
  • 中国传统的宇宙观与古希腊神话有许多相似之处,天国与人间虽相距遥远,却又在关键时刻是相通的。曲子伊始,伴随着大锣声响,看那满天众神,云集在仙气缭绕、金碧辉煌的天庭之上。创世主的法音在天宇中回响,木管与竖琴的下行音型,描绘着众神佛随主层层下走入凡尘之壮阔景象。他们在人间开创了璀璨的文明,奠定了道德与文化之黄金时期。温婉的弦乐仿佛仕女们尔雅灵动的舞姿,振奋的鼓声犹如男子们苍劲的步伐,赞颂着神传文化在人世的辉煌!
  • 第一乐章(非常热情的快板)充满力量和柔美,同时有着强烈的音乐对比与强度。在曲式结构上,他遵循了古典奏鸣曲式,而其中很多的创新手法也为后来的音乐流派奠定了基础。音乐开始立即进入的小提琴独奏、提前写好而非即兴演奏的华彩,以及乐章间的紧密连接以致观众几乎无法鼓掌⋯⋯这些对于当时的观众都是很新奇的体验。
  • 第一乐章,时而高潮迭起,时而如梦似幻,极具张力的色彩变化,犹如置身一场冒险,游历神秘与狂喜,尽览沉郁与柔情,以那超然的心境,一睹绚烂的终局。此曲充满了布拉姆斯的创作巧思,那扣人心弦的曲风与别具一格的意境,使其成为音乐长河中独树一帜的经典作品。
  • 这首完成于1877年的《洛可可主题变奏曲》是俄罗斯作曲家柴可夫斯基专门为大提琴和交响乐团所作。在当时的音乐界,音乐家们的品味早已从古典时期对精致和规范的追求转为浪漫时期对激情和戏剧性的渴望。
  • 这首著名的大提琴协奏曲为作曲家晚年时的作品。德沃夏克当时正任职于纽约国家音乐学院,担任院长。尽管作曲家创作了非常多的曲目,他的好友, 大提琴家哈努斯·维翰也曾多次委托他为大提琴创作协奏曲,但作曲家一直对乐器的独奏能力持保留态度。直到1894年三月,德沃夏克的同事维克特·赫伯与纽约爱乐首演了一首大提琴协奏曲,才深深打动了作曲家的心,使其终于决定为大提琴谱写协奏曲。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