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往天人合一之路(8-1)

儒家道德哲学的建立
黄鹤昇
font print 人气: 10
【字号】    
   标签: tags: , ,

现在,我们来考察儒学是如何处理我与他人的关系的。儒家对于人与人的关系处理得最为和谐、周全。

在处理意识作用于意识的人生关系上,孔子这个“仁学”,可谓“极高明”与“尽精微”(《中庸》语)。在《论语》里,子贡与孔子有一段很著名的对话:“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蓝天出版社,2006年8月第1版,318页)。我们以现代人的眼光来看,孔子的作法是很聪明的。他知道他人也是一个主体,一个会思的自由人,你的意识不能代替他的意识,于是孔子“反诸求己”,以己度人。

凡是我不喜欢、不需要的东西,我也不会施加于他人。孔子这个做法,用我们现代的话说,叫做“将心比心”。孔子是向内转来求与外在他人的平衡的。他的表现,与海德格、萨特等存在主义者恰恰相反。孔子先求其内省来对待他人,严于律己,对他人采取宽恕的态度。他的哲学,是以一个“仁”字来建立的。“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引同上书222页。)

孔子说仁,其没有直接说出一个确切的定义。他多为从徬说仁的好处而证仁:“先难而后获,可谓仁矣”(引同上书,116 页)这是一个仁的意义。“宰我问曰:仁者,虽告之曰‘井有仁焉”。其从之也?’子曰:何为其言然也?君子可逝也,不可陷也,可欺也,不可罔也。”(引同上书119页)这是反驳宰我无理取闹的一个仁义。“子曰:不仁者,不可以久处约,不可以长处乐。仁者安仁,知者利仁。”又说“唯仁者能好人,能恶人”、“苟志于仁矣,无恶也。”(引同上书,61页)这又是一个仁的意义。

“子张问仁于孔子,孔子曰:“能行五者于天下,为仁矣。”请问之,曰:“恭、宽、信、敏、惠。恭则不侮,宽则得众,信则人任焉,敏则有功,惠则足以使人。”(引同上书,349页)能做到“恭、宽、信、敏、惠”就是仁了。孔子说仁处,多而杂,甚至他评判颜回“其心三月不违仁”(引同上书,103页。),其评判标准是什么他也没有说清楚,为何只能维持三个月?显然孔子心中是有一个仁的尺度的,但我们不得而知。

从孔子说那么多仁的意思里我们看到,孔子的仁,是一个道德本体,只要你实践了这个“仁”,你就可以在世安身立命,不仅可以洞察世间的一切,而且可以长住久安,并且可以抵达尽善尽美的境界(“仁者乐山、仁者寿”)。

以我看来,孔子的仁就是性善。性善是人的本体。这个性善就是孟子所说“恻隐之心”,即“不忍人之心”。孟子说:“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人之有是四端也,犹其有四体也。有是四端而自谓不能者,自贼者也,谓其君不能者,贼其君者也。”(《孟子。公孙丑上》台湾智扬出版社,民国83年版,87页)(待续)

(转载自黄花岗杂志社《通往天人合一之路》一书) (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在表象世界给予意识有了一定的储存工作后,意识就可以自我加工创造了。
  • 哲学家们分出意识的步骤为感性--知性--理性来完成一个认识过程,感性从客观表象世界得来,知性从感性与料连结、综合、统一得来,而理性则从知性概念进行推理、判断得来。
  • 西方哲学,崇尚理性。其传统哲学论述方法基本上采取二分法:即主体(我之意识)与客体(物质或说表象世界)。这在格物穷理的认识范畴来说,并无可多议之处。
  • 我的成长,是与表象世界及他人的意识分不开的。就是说,我之所以成为现在的我,而不是另外的一个我,是与我所受的教育以及我对这个表象世界所思分不开的,这个“教育”的东西,就是他人的意识传受于我,我是不断吸收他人的知识(意识)来成全于这个“我”的。
  • 四合院是北京人的传统民居,也体现了古人“天人合一”的观念。漫步在京城幽深曲折的胡同里,两边是或直或曲或宽或窄,且古香古色的四合院大门,大小不等,装饰各异,真是一道独特的民俗风情。
  • 编者按:同样面对可能发生的“种族”冲突,美官方办一场酒会就平息,中共却似刻意任冲突扩大?中共信奉六十年的斗争哲学,不仅无法“和谐”社会,反而制造更多矛盾,积累的民怨成了不定时的炸弹……
  • 法国哲学家萨特在他的《密室》里有一句名言:“地狱便是他人”(此语引自高宣扬着《萨特传》135页,三联书店香港分店出版,1986年11月香港第1版)。他人是处处妨碍我存在的障碍物,是我意志自由的绊脚石,我的不自由,是因为他人的存在。
  • (中央社记者黄兆平纽约29日专电)书法和国画能表现深奥的人生哲学和体悟,行政院文化建设委员会驻纽约台北文化中心邀请旅美书法家丁兆麟和王懋轩举行联展,让国外人士体验传统中华文化的艺术之美。
  • 仇恨和斗争是马克思主义的根本价值,因而中共自成立起,便不断进行严酷的党外阶级斗争、党内路线斗争和整肃异己,最善于斗争、最残忍无情者获得胜利。在中共的历次党内斗争中,信奉斗争哲学、富于政治谋略和军事才能、怀有极其强烈权力欲望的毛泽东成了最大的赢家。自遵义会议之后,毛泽东不仅长期牢牢掌控着政治军事权力,而且还逐渐被共产党塑造成全体党员和全中国人民的活上帝。他既是至尊君王也是至高上帝,中国人民对他山呼万岁,顶礼膜拜,“毛主席万岁!毛主席万岁!! 毛主席万万岁!!!”——充满宗教激情的狂热呼声曾响彻中华大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