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孩子走上正向的人生之路

曾志朗(台灣行政院政務委員)
font print 人氣: 3
【字號】    
   標籤: tags:

每次參加青輔會辦的活動,心裡總是充滿了感動。因為這些活動除了表現青少年在現代較富裕的時代中,將有無限的發展空間之外,也都會把光芒照到周邊隱晦不明的角落,把關懷專注到那一群在正規教育外環逐漸失落的邊緣青少年。青輔會的同仁創造了好多媒合的平台,讓這些個性不適應正規教育的青少年,有機會在另外的光環中,展現自己的天賦。

受到中華傳統文化「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的影響,臺灣升學主義盛行,為人父母者無不期望兒女們藉由高學歷,成為人中龍鳳,雖然近年來的大學錄取率已接近百分百,但仍有一群青少年國中畢業後就沒有繼續升學,根據教育部統計,每年約有五千名左右國中畢業生,畢業後選擇不再繼續升學,也有人勉強上了高中、職後,還是不適應正規教育而休、退學。

這些青少年只有國中學歷,尚未成年,又缺乏工作技能,獲得穩定工作的機會實在少之又少,形成既未升學亦未就業的「雙失族」(失學、失業),造成家庭、社會及政府的壓力源,如果不給予妥適的輔導,將是國家未來人力資源的損失也是社會問題的根源。

這些青少年當中,有很多只是因為無法融入學校生活、不愛念書;或是因為家庭功能不健全,無法提供孩子足夠的愛,在偏差的生活學習下,讓他們學會武裝自己也放棄了自己。這些失學的孩子們,不是逃避社會,整天宅在家,就是費盡心思仍找不到一份好工作,甚至還因法律常識不足,受了騙或是做白工,更多孩子被幫派組織吸收,最後變成殘害社會的蠹蟲。

為了協助這群孩子,青輔會規劃了「少年On Light計畫」提供雙失青少年職能培訓的課程跟工作體驗的機會,大器之所以晚成,是因為需要更多時間的雕琢,相信只要能適時伸出援手,拉他們一把,他們將來的成就是無可限量的。

看了許多參與這項計畫的孩子們的故事後,心中很是不捨,每個人背後都有著一段不堪的過往,但也讓我們從孩子身上看到令人想像不到的韌力,在社工、輔導員與老師們的幫助下,他們願意再次重回常軌,並相信自己的未來仍是有希望的。

其實,這些迷途的孩子們要的不多,他們只是需要感受到他人的愛、關心與重視,只要你我願意給這些孩子一個機會,不論是無私的關懷或是工作的機會,就能多幫助一個正走在人生十字路口的孩子,走向正向的人生之路!◇ (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為人父母的您,是否曾想過您給予的愛,孩子接收到的那種感受是愛嗎?我曾經問過家人,知道我愛他們嗎?每個人都說知道我是愛他們的,但心裡的感受卻似乎都不是愛!先生說他感受到的是一種壓力;兒子說我給的是種知識;女兒說是囉嗦。您呢?您知道您給的愛,孩子感受到的是什麼嗎?
  • 曾經有一個媽媽憂心忡忡地跑來找我:「怎麼辦?我該怎麼幫助他呢?這麼一個優秀的孩子就快成了自閉兒了,我該怎麼辮?」
  • 對父母或教育者來說,最嚴重的兒童教育錯誤,就是對走上錯誤道路的兒童預言悲慘的結局。這類愚蠢的預言會助長兒童的怯懦,讓情況無限惡化。我們應該反其道而行,以正面積極的態度鼓勵兒童。
  • 我們必須從「激發這類兒童的勇氣,並讓他們相信自己的長處與能力」來進行治療。
  • 在成長到學齡的這個階段,孩子們正在培養和練習幫助新朋友、與他人相處和交友能力。還有自我調節和理解他人觀點的能力。
  • 學齡兒童往往喜歡獨立,但他們仍然需要你的愛、關注和認可。在成長和探索的過程中,孩子也需要一些限制和指導。這些限制可以幫助你的孩子感到安全,並為開始上學後的新規則、慣例和責任做好準備。
  • 我們已經知道,兒童都會努力追求優越感。父母或教育者的責任,就是將他們的努力追求導向有效、有益的面向。他必須確保,孩子的努力可以獲得心理健康與幸福,而非精神疾病、身心失調。
  • 我們知道,不勞而獲的成功多麼容易轉瞬即逝,因此訓練兒童滿懷企圖心沒有什麼好處;更重要的是訓練他具備勇氣、堅忍和自信,這樣他才能體認到失敗時永不氣餒,而且應該視「失敗為需要被解決的新問題」。
  • 我們一直在推廣學前教育課程。誠如近日《紐約時報》一篇文章指出,學前班遠遠供過於求,還提到「幼兒教育提倡者說,如果家長知道學前教育的好處,可能會有更多的家庭報名參加。」然而這些所謂的好處往往難以實現。從各種學術研究得知,上學前班的孩子在以後的人生中可能遭遇困難,在行為和學業上落後於沒有上過學前班的同儕,而且在學涯後期被留級的可能性增加。
  • 孩子會在學習過程中的某個階段,對學習本能的熱愛常常會消失。許多孩子逐漸開始厭惡甚至害怕上學和學習新事物。 以下是一些簡單的策略,家長或老師可用來培養孩子保持對學習的熱愛。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