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教育還是商品?

font print 人氣: 4
【字號】    
   標籤: tags:

【大紀元5月20日訊】(大紀元記者李新迪編譯報導)悉尼大學的一項調查研究結果發現,為了保證孩子教育上的成功,現在的父母越來越多的干預到孩子教育方面,並試圖更多的發揮他們的作用。

這項調查採用的數據,來自1350項調查、以及與63位7年級的學生家長的採訪交談。比如,為了讓孩子就讀無論是學術標準還是文化標準來講「最好」的學校;中產階級背景的家長傾向於買靠近理想學校區域的房子。

比如,隨著澳洲教育新興市場–補習學校的興起,許多亞裔家庭背景的孩子通過補習,獲得了就讀重點中學錄取資格。這使得原本認為他們的孩子理所應當就讀精英中學的澳大利亞英裔家長有一種挫折感,儘管他們並不認同這種補習學校,但現在已經「認」了,甚至也通過這種補習方式,幫助他們的孩子研習往屆入學考試試題。

比如,研究項目的成員之一的悉尼大學教育學院的坎貝爾( Campbell)副教授談到,在採訪中,中產階級家長們對於他們的孩子應該就讀哪個地區的學校,表達的非常明確。

這項調查數據還顯示,「對於大多數人來講,一個好的公立學校還是人們的第一選擇。」但是現實生活中,「很多人感到沮喪的是這樣的學校離他們越來越遠了。」

基於這項調查研究的結果,一篇刊登在悉尼晨鋒報關於澳洲父母在子女教育方面所持認識的文章,給出了兩個原因:

1、由於政府對公立學校的撥款有限,使得那些希望孩子進入公立學校受教育的家長感到不安,這意味著他們的孩子不得不「被迫」選擇就讀非公立學校。比如,有資產的家庭會搬遷到理想學校招生覆蓋地區,比如悉尼的丘陵區(Hills District)區域,那裏附近有幾所著名的公立學校。而沒有資產的家庭,經常是選擇低收費的天主教或基督教教會學校。

2、悉尼晨鋒報近日接到的一個電話給出了另一方面的解釋。這位有著兩個小女兒的媽媽,儘管「完全贊成文化多元性」,但為了不讓人曲解她所反映的問題,她沒有透露姓名。她們目前居住在萊德(Ryde)地區,但正在考慮搬遷到其它市郊去,因為她為孩子所能選擇到的唯一的一所公立學校,現在招生的絕大多數是說中國普通話的孩子。她說, 「學校現在重點是放在讓孩子考取精英學校,而像跳舞、體育活動這些方面,學校不大關注。」

文章指出,研究調查著重強調了中產階級背景的家長對教育的態度已有所改變,已從教育的傳統定位改變到把教育視為商品的定位。或許這才是對於下面坎貝爾副教授這句話的最好一個註解。

坎貝爾副教授說,「壓力真的是太大了,父母們感到他們不得不比從前干預更多。」

「教育的成功」意味著什麼?意味著名、利雙收?意味著就讀無論是學術還是文化標準來講『最好』的學校?意味著拿到「精英中學」的入學資格?意味著以此承傳家庭的名譽?意味著學校招生額滿?

教育可以因為受制於家庭的財力、家長的能力而改變教育本身的作用嗎?它可以曾是人類文明、人性道德數千年承傳普及教化的基石,今朝則因為物慾名利之驅使而蛻變為張名顯勢的商品嗎? (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