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奇的水

居安思危
font print 人氣: 21
【字號】    
   標籤: tags: , , ,

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水是必不可少的要素之一,然而正因為它的無私、它的廣闊、它的默默無聞,人們往往不去想它的神奇,從中學習對人生有價值的東西。

就我對水的瞭解,水有多種品質。

水是謙虛的。人總說:人往高處走,水往低處流。大家想過嗎?為什麼水要往低處流呢?正因為水往低處流,才匯聚成了汪洋;正因為它的低調,才更顯出它寬廣的胸懷;正因為它的低調,才能聚集更多能量;才能載重更大的巨輪。

地球上近九成的是水,人類生存的所謂大陸板塊,是在水的支撐下,才能給人類留下生存的空間,可以說,沒有水的無私,沒有水的謙虛,沒有水的奉獻,就沒有古往今來的人類。如果我們都能學一學水的這種品質,就會使人變的心胸更開闊,眼界更高遠,人品更出眾。

水是無私的。水從來不在人的面前表現它的功勞,地球上大部分是水,人類的所有生活中都離不開水,人體中大部分是水,現代科學研究發現,連人體的血液、肌肉、骨頭中都有水;人吃的蔬菜、水果中也充滿了水,連樹葉、樹幹、葉綠素中都有水;甚至鋼鐵都能化成水。

但是水從來沒有向人要過什麼名譽、地位、權利,人也從來沒有主動給過它什麼好處,心安理得在享受著大自然的恩賜而不自知,只是把水當成了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資源,招之即來、揮之即去,當成人的奴僕一樣使用。

水是無形的。水是沒有形狀的,把它放到魚缸裡它就是魚缸的形狀;把它放到杯子裡,它就是杯子的形狀;把它放到水壺裡它就是水壺的形狀,它沒有形,也沒有神秘的高深莫測的名字,但它卻無處不在的主導著我們的生活,成為地球上所有生命生存必不可少的東西。

水是逆來順受的。無論人怎樣揮霍它、浪費它,把污染排給它、把廢舊物品倒向它、把毒液排給它,它都沒有向人類要過什麼補償,求過什麼回報。人要喝水,壺裡燒它;人要取暖,爐子裡烤它;人要喝酒吃醋,窖裡煮它;人要吃飯,用它煮、用它烹,人類幾乎用盡了比它對人多的多的酷刑,它都沒有哼一聲、沒有喊一句,沒有叫過一聲苦,沒有說過一句累,為了人的生存,它總是川流不息地滿足著人的要求。

水是有感情的。現代科學研究發現,水在高倍顯微鏡下,對著它說好的話,它會變出精美的圖案,對著它說不好的話,它會變出不好的圖案、醜陋的圖案,對它放佛樂,它會顯出法輪,對它放道樂,它會顯示出太極圖。試想一下,人體的大部分是由水組成的,你的一想一念,也是善惡同在的,善惡同現的,你好的一念,會對你的身體產生好的影響,你的惡的一念,也同樣會影響你的身體。

長期的善念、惡念,將決定著你的人生觀、影響著你身體的好壞,左右你的人生。推而廣之,社會上的萬事萬物大部分是水,如果我們都能善意的去對待它,社會就會文明、人類就會祥和、人與人之間就會和諧。再往大說開去,地球就會充滿綠洲;人類就會風調雨順;人類也就國泰民安;民族之間就會相敬如賓,沒有戰爭、沒有災難的盛世就會再現。

水是有原則的。不管人類對水怎麼不公正,它都不會因為私利對人有什麼不好的報復,人類這麼不公正的對它,它好像是一個軟弱可欺的弱者,但水也是有原則的。雖然它幾百年不發怒,上千年不報怨,但如果人違反了大自然的原則,它就是大自然的保護神。

它的原則就是:人類一旦道德敗壞、社會與日俱下的時候,對大自然不敬的時候,它就會發威。小則天災人禍,水災、乾旱,大則颱風、海嘯,將人類自吹自擂的所謂文明瞬間即逝的淹沒在它的身軀之下。考古發現每一次人類的文明的毀滅,無不是水的佳作;海底的探索也發現了古文明的殘骸。

智者用水的特性去治國:水能載舟,亦能覆舟。造就了大唐的貞觀盛世;真者用水的特性去修身:上善若水,厚德載物,成就了多少真人聖人;善者用水養性:大道無形,至簡至易,成就了無數的覺者;法者用水給人警示:水火無情,懲戒了多少不法之徒。都為人類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

水的神奇,只有用心去體悟,才能體會其真諦,只要用心去身體力行,才能感受到它的強大和神奇,才會造就覺者的尊容。

--轉載自正見網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中華大地被稱之為神州,從盤古開天地,女媧造人,燧人、伏羲、神農三位神人的出現,神也將陶器製造傳給了人。陶瓷中蘊含著不同時代的文化,凝聚著歷史的真實;各個朝代中陶瓷器的造型、製作工藝以及裝飾,其工藝水準和藝術品味以及獨特的韻味和魅力,都無不體現出不同朝代之特點以及蘊含其中的文化內涵。
  • 製陶是中國最古老的一種手工業,西周青銅器銘文中就有了「陶」字。
  • 秦代陶塑突顯生動、開朗、寫實的風格,西安發現的秦始皇陵兵馬俑,形象生動逼真,充分顯示出秦代陶塑的精湛技藝。
  • 漢代時期的陶製品無論在質地、品種、工藝以及裝飾手法等諸方面都非常繁盛。
  • 「德」是中國傳統文化的核心,它和「道」字組成一個整體,成為中國傳統文化的本質。中國五千年輝煌的傳統文化只是追求一個德字,講究一個德字,不論是儒家、道家,還是佛家,它們各自的文化都是建立在德字上。
  • 三國、兩晉時期,江南陶瓷業發展迅速,相繼在蕭山、余姚一帶出現了越窯、甌窯、婺窯等著名窯址。
  • 古詩的律與韻不是古詩本身的特點,而是漢語及文字的抑、揚、頓、挫的規律在古詩體裁上的自然體現。自然、無為是古詩的特性,其實也是中華神傳文化之共性,而古詩最能體現傳統文化半神文化的特點。
  • 在中國傳統文化中,蘊藏著許多不為人知的瑰寶,並賦予人們許多處世的哲學與智慧。逐漸被人遺忘的「古琴」就具有這樣的功用。
  • 唐代手工業產業的空前繁榮,這與當時朝廷對手工業發展的重視是分不開的,官府設置「將作監」、「少府監」等政府機構,對陶瓷、金工、漆器、染織等進行管理。
  • 道就是德,德就是道,道德一體;道就是心,心就是道,道心不二。這是中國傳統文化的本質和根本內涵,這也正是中國傳統文化的博大精深和迷人之處。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