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6月13日訊】(大紀元記者吳偉編譯綜合報導)針灸這個來自中國的古老療法對西方科學家們來說一直是一個謎。一項具有里程碑意義的新研究首次成功的利用科學方法,初步揭開了針灸止痛的科學原理,改變了許多科學家對針灸的看法。
雖然針灸在世界各地普及,但在很多西方國家一直只是一種被邊緣化的另類療法,主要的原因是西方的科學家及醫生們仍持懷疑態度,認為針灸不能用現有的科學原理來解釋。
為了探索針灸的原理,來自美國紐約州羅切斯特大學的神經學科學家麥耿‧聶德卡(Maiken Nedergaard)利用老鼠來做研究。她的假說是針灸止痛的原因是因為一種天然分子腺甘(adenosine)的釋放。
聶德卡的研究小組通過化學劑的注射或神經外科手術,讓老鼠的腿部出現類似關節炎的病狀,導致它們對非常輕微的刺激都感到疼痛。接著科學家在老鼠膝蓋部位的下方(足三里穴位)插入銀針,為老鼠進行了30分鐘的針灸療法。
結果科學家發現在針灸完成一個小時後,這些老鼠對疼痛的敏感度大大降低。在對針灸部位周圍的液體進行分析後,結果顯示其中的腺甘增加了24倍。研究人員還發現,注射一種促進腺甘作用的藥物也能夠減少老鼠對痛覺的敏感程度。但如果老鼠缺少讓腺甘發揮作用的細胞表面受體,針灸就對它們起不了止痛作用。
聶德卡表示,這些試驗結果充分證明了針灸是通過腺甘而起到止痛作用的。
美國哈佛醫學院研究針灸的專家威塔理‧納帕多認為,這項研究進行得非常嚴密及一絲不苟,得到的結論有力地證實了針灸背後的科學原理,具有里程碑意義。
這一研究突破將被發表在《自然—神經科學》雜誌上。 (http://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