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以毒攻毒 糞便移植法對抗超級腸道細菌

人氣: 66
【字號】    
   標籤: tags:

【大紀元2011年11月14日訊】(大紀元記者古惠珍編譯報導)困難腸梭菌(clostridium difficile)是由於抗生素的使用過程中造成腸胃道細菌的生態改變所引起,臨床上會造成腹瀉、發熱等症狀,嚴重者需要不斷住院,苦不堪言。一些患者需切除部分腸子,有些甚至會死亡。

據《華盛頓郵報》報導,明尼蘇達州61歲的琳達.德文斯是一位受到困難腸梭菌感染的患者。她最後同意一個治療此疾病的瘋狂想法–糞便移植(fecal transplant),亦即用別人的微生物取而代之她自己消化系統中的微生物。

在美國、歐洲和澳大利亞,醫生已開始運用糞便移植法於病人身上。操作過程類似大腸鏡檢查,必須沖洗掉其消化道殘餘物,然後醫生取自健康捐贈者的充滿微生物的糞便,注射到病患的大腸中,捐贈者通常是配偶或親屬,不可帶有愛滋病毒,肝炎和其他會引起疾病的細菌。

一些醫生報告指出,80%至95%的接受糞便移植者認為病痛瞬間解除,這些病人原本幾乎要放棄希望。

美明尼蘇達大學胃腸科醫師寇拉斯(Alexander Khoruts)說:「對困難腸梭菌患者,糞便移植法無疑是非常有效治療方式,」此治療程序的指導方針將刊登在十二月的《美國腸胃病協會期刊》。

目前,寇拉斯醫師只針對困難腸梭菌患者,採取糞便移植法治療。但一些醫生開始嘗試用於治療其它疾病,包括克隆氏症(Crohn’s disease)、潰瘍性結腸炎、腸躁症(irritable bowel syndrome),甚至肥胖。

紐約愛因斯坦醫學院的柏蘭特(Lawrence Brandt) 說:「我認為我們對此治療法法的成效的瞭解仍在萌芽階段,」他在最近舉行的美國腸胃病醫學會(ACG)年會中,報告了75例移植的結果。

歐洲一些醫生對於第一型糖尿病和代謝症候群,已經開始使用此治療法。一位澳大利亞醫生甚至於用在多發性硬化症(multiple scierosis)和肌躍性肌張力不全(myoclonus-dystonia)患者。

然而,許多專家警告說,仍需投入更多的研究。美國糖尿病、消化道和腎臟疾病國家學會(NIDDK)卡普(Robert Karp)說:「我們尚未真的證明糞便移植可使病人變好。因為更嚴謹的隨機的控制試驗尚未完成。」

(責任編輯:張東光)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