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靜芳閩南客家花布展 張文大方借展

font print 人氣: 72
【字號】    
   標籤: tags:

【大紀元2011年11月20日訊】已經沒落三十年的台灣傳統大紅花布,在政府的文創政策中,重新展現它的魅力,國美館「花花世界玩布樂」展覽中,有花布的過去與未來,設計師張文也大方借出自己的展品,傳統得花布瞬間讓民眾眼睛為之ㄧ亮。

策展人李靜芳表示,台灣在日據五十年期間,花布的設計些微受到日本布飾的影響,但日本花色較為秀氣,台灣花布呈現熱烈的生命力,以牡丹作為文化意像的承傳,代代不變;國美館志工冷女士在一九六六年結婚,當年娘家媽媽雖然從大陸來台,但仍入境隨俗帶她到布店,選購一塊牡丹花布作為嫁妝。冷女士表示,婆婆的棉被是在一塊大白布上,以粗略的大針繡上一塊緞面布料,方便白布髒了可以拆下洗淨,棉心也順便拿出來打鬆、曬太陽,在拉鍊流行後,婆婆年代的棉被也逐漸式微。

西方文化在台灣普及後,傳統的牡丹大紅花布也成了俗氣的代表,年輕人紛紛閃避。直到二○○三年,文建會開始推動「台灣紅」,讓設計師以傳統花布融入當代的文創產業中,逐漸又成為台灣文化的代表。在國美館的現場可以看到設計師張文所受託設計的晚禮服,一身及地的黑色無肩禮服,暗藏的肩環上穿過一塊低調的花布,十分雅致。來自大陸的王鑫則在脖子上打上客家花布的小領巾,她表示,台灣的花布配色跟家鄉有不一樣,她覺得十分漂亮。

除了衣服之外,展覽現場還可看到張文借出的花布沙發椅、花布凳子等等,並有印刷花色的歷史與過程,靜態演示之外,還有動態的親子互動區,有許多花布做的小飾品、小玩具、斗笠等等,可讓父母將自己的花布印象,以遊戲的方式講給孩子聽。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隘口里(26)日里長陳清鏡召集里民聚會,在高鐵新竹站附近、高鐵八街隘口社區活動中心,展示家政班婆婆媽媽們利用閒暇所學完成的作品,材質全是客家花布,大花大紅喜氣洋洋。
  • (大紀元記者徐乃義台灣中壢報導)花布是客家文化特色,中壢市中平國小致力於客家文化的打造,根據學校特色課程內容規劃一系列的花布產業課程,利用校外閒置教室規劃成社區產業館,讓過嶺社區跟中平國小一起動起來,將客家傳統文化傳承下去,使下一代中平學子,人人都曉得客家花布所代表的精神意涵。
  • 【大紀元3月20日報導】(中央社記者楊淑閔20日電)客家花布為台灣文化注入新活力,人稱「雲淡哥」的郭玿廷多年來埋首客家花布創作,不僅研發出無顏料拼貼,還為歐洲品牌手工小摺(單車)拼貼創意圖案,提升附加價值。
  • (大紀元記者陳建霖台灣桃園報導)桃園縣議會議長邱奕勝3日表示,社區發展需要社區居民同心協力參與社區活動,同時也需要一個好的團體來凝聚居民的向心力,社區才會越來越亮麗,居民的生活也才會多采多姿,而中壢水尾社區發展協會就是當中的典範代表,多年來,透過包粽子、製作手工藝品等活動的舉行,已成功打出名號,讓身為中壢市一份子的邱議長也深感與有榮焉。
  • (大紀元記者陳建霖台灣桃園報導)中壢中平國小26日於創校時的第一間教室,舉辦校園客家花布產業傳習活動成果展,中平國小陳新平校長表示,中平學區是許多客家饒平鄉親生長的地方,社區有許多古老的客家聚落和建築,充滿客家文化氣息,透過客家花布的製作讓學生與花布間產生連結也讓客家文化得以薪傳。
  • 「落竹三千, 成就一畝茶。」古人以竹自許君子品德,今人以竹製焙籠泡出一壺好茶,竹子的清香增添茶湯的甘甜,此間一件件竹編器具透過竹編師傅落款標記,成了審美的主體,傳世千古的好手藝。
  • 老子《道德經》說道:「三十輻共一轂,當其無,有車之用。埏埴以為器,當其無,有器之用。」
  • 在13、14世紀時,馬賽克創作是主流,而濕壁畫則被視為窮人的馬賽克。在羅馬特拉斯提弗列(Trastevere)的聖母大殿(St. Mary)中留下了卡瓦利尼的馬賽克作品,描繪的全部都是聖母瑪利亞以及對卡瓦利尼影響深遠的古典設計,這些是他職涯早期極力復興的藝術形式。
  • 我在《胡筆標準:千百年來第一人,創造出毛筆的標準》〈自序〉曾提及,年輕時拚搏事業,每天工作十六小時都不覺苦,一直到了五十歲生日,朋友送我一盆松樹盆栽,欣賞之餘,驀然驚覺人生已過了一半,該是放下腳步,開始修護保養身體的時候了。
  • 歌劇的起源可以追溯到意大利文藝復興時期,開始時是一項復興希臘古典戲劇的實驗。到了巴洛克時期(1600年─1750年),歌劇達到了頂峰,成為吸引全歐洲觀眾的藝術奇觀。這種藝術形式逐漸成為那個時代的精髓,並預示了其400年後的發展。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