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孩子從小自信滿滿的妙招

font print 人氣: 32
【字號】    
   標籤: tags: , ,

【大紀元2011年11月21日訊】(大紀元記者肖甜綜合報導)孩子從小就自信,可能是每位父母的希望。不過自信並不完全是天生的,如何將自己的孩子打造成「自信寶寶」,不妨看看下面的小貼士:

• 週末帶小孩出遊,最好事先徵求他的意見,但不要問「你想去哪裏」,而是這樣問「你想去動物園還是水族館」,「你希望去哪個公園」,給他選擇的範圍,讓他自己做出選擇,會增添對自己的信心。

• 孩子提出問題,父母需要耐心傾聽,如果你回答不了,老實告訴他。讓他知道任何人都有做不到的事情,打消他對別人的敬畏心理,從而增加自信。

• 用商量的口氣讓小孩做力所能及的事情,比如「把報紙拿給媽媽,好嗎?」讓孩子知道被人需要,是提高他自信心的最好方法。

• 帶孩子去超市,把待付款交到他手裡,讓他交給收銀員。他還不會算賬,但至少讓他知道錢能買東西。逐漸讓孩子自己掌握零用錢,讓他當家,會增加他生活的自信心。

• 鼓勵、讚揚對增強孩子的自信心是很有益的。但須注意得當、得法。 過度地或過於輕易地濫用鼓勵和讚揚,會使孩子感到你不真誠、對他的期望過低、或不懂得甚麼才是真正值得讚揚的。最好是對孩子的行為或進步給予及時的、準確 的反應,比如對他說:「我看到你已經學會分數的加減了」,「你的那首詩確實寫得不錯」。這比籠統地說「好極了」,效果會好得多。

• 讓孩子多與人交往,參加集體活動並積極貢獻自己的能力,感受到與他人之間的相互友誼、需要和依存。

• 和孩子一起看他喜歡的動畫片,和他討論喜歡的人物和台詞,對他的觀點表示感興趣。平等的相處和交流是給他自信的階梯。

• 給寶寶一個房間,沒有條件的,可以給他房間的一部份,讓他有一個自由玩耍、不受束縛的小天地。因為擁有自己的「領地」的他心中充滿驕傲感,這會讓他平添自信。

• 不要總是因為孩子房間裡或者桌面上很亂而責備寶寶,而是教他自己收拾散落的玩具,並且跟他一起做。媽媽的寬容是培養寶寶自信的土壤。

• 一項荷蘭的研究顯示,在優秀的幼兒園裡成長的小孩子和只留在家裏的小孩子相比能學到更多社交本領,同時更加的自信。

• 給孩子買衣物,讓孩子自己挑選顏色和款式。也許他選的顏色你並不喜歡,但不要否定他的眼光。孩子的意見被尊重是他自信的開始。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重新塑造行為模式是ADD治療中很重要的一部分,如同我先前提過的,ADD很容易使患者在生活各方面得到錯誤的認知,比方說,許多ADD孩子會一再接收到外界的訊息(例如老師或父母的抱怨,或者同儕的嘲笑),認為自己很笨,於是他們便開始相信自己真的很笨,導致該做的事都不願去做,因為覺得自己一定做不來。
  • 炎炎的爸爸小張從小家境比較貧寒,成長過程中吃了很多的苦,前些年經過拚搏,做了一些大生意,手裡有了一些錢,趕上出國熱,也到加拿大做了投資移民,小炎炎出生後,爸爸視炎炎為掌上明珠,捧在手上怕摔了,含在嘴裡怕化了。他常說的一句話就是:絕對不能再讓我的孩子受我那罪了。於是從孩子生下來,孩子就像泡在蜜罐子裡一樣,甚麼都要最好的,別人有的他一定得有。
  • (大紀元記者肖甜綜合報導)您是不是心疼寶貝的爸爸媽媽?不小心寵壞了孩子可不是件好事兒。其實給不懂事的孩子上規矩,恐怕是為人父母最頭疼的事情之一了。給孩子立規矩不能框的死死的,也不能過於任性;具體需要對孩子深刻瞭解後再做相對應的規定。
  • 根據美國2000年人口普查,祖父母撫養孫子的平均年齡為55歲,1997年的人口普查則顯示有近20萬的亞太裔祖父母在撫養孫子。怎樣處理隔代教養與自我照顧,發生家庭事故時,應如何處理?11月14日,以色列醫院(Beth Israel Medical Center)亞裔親屬照顧者計劃主任蔡創業 (John Tsoi)在中華公所為大家進行了講解。
  • 夜深了,孩子趴在書本作業堆裡睡著了,我輕輕喚醒孩子,「起來好好去睡吧」,孩子睜開惺忪的睡眼,嘟囔著「鬧鐘呢,明早還得早起呢」,倒床而睡。
  • 目前就讀深圳第三高級中學的饒家鼎,今年13歲, 已經被北京大學數學科學學院和清華大學數學科學系提前預錄取,併入選2012年中國數學奧林匹克廣東省數學代表隊。這個孩子因為在三歲時,展現超人記憶,父親並辭職一路陪伴他成長。
  • 美國人索來(Kurt Solay)領養了兩個中國嬰兒,現在摩根9歲,貝內特8歲,每週學習漢語兩次,孩子會用中文交流。索來沒有學說中文,不知道他們在說什麼。但他認為,中國是世界經濟大國,懂中文將是孩子們一個很大的優勢。讓他們學習自己的語言和文化是個好主意,其他方面也會有好處。
  • (大紀元記者周永毅法國報導)最近,國務秘書處對法國家庭的一項調查顯示,法國人感到做家長很難。他們對孩子最擔心、最害怕的是身心會遭到傷害或被敲詐勒索。
  • (大紀元記者肖甜綜合報導)芬蘭的一項研究稱,父母如果在工作中承受較大壓力,回家後疲倦不堪,會影響孩子學業,孩子多會無心向學。
  • 美國佛州一位母親說,作為家長,她的職責就是做孩子的「啦啦隊長」,並拒絕成為他們的朋友或「直升機父母」,否則你將培養不出有韌性的孩子。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