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課教材(高級):唾面自乾

成語故事
正見文化課教材編輯小組
font print 人氣: 454
【字號】    
   標籤: tags:

【原文】
婁師德(1)弟拜(2)代州刺史(3),將行,謂之曰:「吾以不才(4),位居宰相(5)。汝今又得州牧(6),叨據過分,人所嫉也,將何以全先人髮膚?」弟長跪(7),曰:「自今雖有唾(8)某(9)面者,某亦不敢言,但拭(10)之而已。以此自勉,庶免兄憂。」師德曰:「此適所謂為我憂也。夫前人唾者,發於怒也。汝今拭之,是惡其唾而拭之,是逆前人怒也。唾不拭將自干,何若笑而受之?」武後之年,竟保其寵祿,率是道也。唐.劉餗《隋唐嘉話.卷下》

【批注】
(1)婁師德:唐代鄭州人。武則天當政時的宰相,有容人的雅量,以能用人見稱。婁,音樓。
(2)拜:任官、授職。
(3)刺史:職官名。原為古代掌管地方糾察的官,後沿稱地方長官,此指州牧。
(4)不才:不成材,自謙之詞。
(5)宰相:職官名。古代君王的最高幕僚,為百官之長,但歷代名稱不同。又稱為「宰輔」。
(6)州牧:職官名。古代分九州島,每州的最高長官為州牧,後指朝廷所委派的州郡最高行政首長。
(7)長跪:將腰股伸直屈膝成直角的跪禮,以示莊重。
(8)唾:音拓,吐口水。有看不起的意思。
(9)某:我,自稱之詞。
(10)拭:音市,擦抹。

【故事闡述】

唐朝武則天稱帝時,有一位名叫婁師德的宰相,他待人寬厚有度量,由於十分愛才,也屢屢舉薦人才。有一次,擔任納言的婁師德與官拜內史的李昭德,兩人同行入朝進謁,婁師德因體胖行動遲緩走不快,李昭德嫌他走的慢跟不上,就怒氣沖沖的說︰「都是你這個鄉下佬耽擱了我的時間!」婁師德聽了並不生氣,還笑著慢慢說︰ 「我本來就是鄉下佬啊!」

後來,婁師德的弟弟升任代州刺史,將出發上任時,婁師德對他說︰「我不才卻擔任宰相,而你現在又任刺史,我們都受了國家過多的恩寵,將招人妒忌,你要怎麼做才能保全先人的名聲?」他的弟弟跪在地上說︰「從現在開始,即使有人把唾液吐在我的臉上,我也不說什麼,自己把唾液擦乾就是了,以免兄長替我擔憂。」

師德說︰「這正好是我所憂慮的。別人吐你唾液,就表示他對你生氣了。你把唾液擦掉了,表示你厭惡別人的唾液,是抗拒別人的憤怒。所以不要擦,讓它自己幹,你何不也笑著承受呢?」在武則天當政的年代,婁師德能保全他的榮寵與祿位,大概就是這個道理了。

後來這個故事就被濃縮為「唾面自乾」這句成語,比喻待人忍讓、有容人之量。

【討論】
(1)婁師德為什麼要弟弟不要把別人吐在他臉上的唾液擦掉?你對婁師德這麼做有什麼看法?對你有什麼啟示?請說說自己的想法跟大家分享。
(2)婁師德要弟弟不要把唾液擦掉,讓它自己幹掉;耶穌說人家打你的右臉,你要把左臉也轉過來給他打。如果換了是你,你也能做到嗎?為什麼你能做到?為什麼你不能做到?請說說自己的觀點跟大家分享。

【造句練習】
例:想成就一番大事業,首先要有唾面自乾的容人之量。
例:如果人人都能培養唾面自乾的雅量,那麼這個社會就會少一些暴戾,多一些和諧。

【相似成語】
逆來順受

【課後時間】
(1)請找出兩個與「唾面自乾」相反的成語。

參考答案︰
以牙還牙、以眼還眼、睚眥必報

(2)婁師德待人寬厚忍讓,留有不少的事跡,請再舉一個婁師德的故事跟大家分享。

--轉載自正見網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魏公子叫無忌,是戰國時代魏安厘王的異母弟弟。魏安厘王即位後,便封魏公子為信陵君。魏公子為人仁愛,對待賢士謙恭有禮,因此來歸附他門下的食客有三千人。那時各國諸侯因魏公子賢德,連續十幾年都不敢發兵侵犯魏國。
  • 孔子說:「『見到別人的善處,要急起直追,好像害怕趕不上似的,見到別人的不善處要遠遠避開,就像用手去試探熱湯,惟恐避開不夠快似的。』我看過這種人,也聽過這種話。『避世隱居以成全我的心志,出仕行義以達成仁道的理想。』我聽過這種話,卻沒有見過這種人。」
  • 孔子說:「君子有九件該用心思慮的事情:看事物要力求分明;聽人言語要力求聽得清楚;神色要力求溫和;說話務必忠實;做事務必謹慎敬重;有了疑惑要問清楚;忿怒時要想到事後的禍害;見了財利要想自己應不應該取得。」
  • 孔子說:「君子有三種事情應引以為戒:年少的時候,血氣還不成熟,要戒的是色慾;等到身體成熟了,血氣方剛,要戒的是與人爭鬥;等到老年,血氣已經衰弱了,要戒的是貪慾。」
  • 孔子說:「君子有三件敬畏的事情:敬畏天命,敬畏居高位的人,敬畏聖人的話,小人不知道天所賦予的正理而不敬畏,怠慢輕視高位的人,戲侮聖人的話。」
  • 孔子說:「生下來就知道的,是上等資質的人。經過學習而知道的,是次一等資質的人。經過困頓才學會的,是更次一等的。經過困頓後卻怠惰不學習的,這種人是最下等的了!」
  • 孔子說:「有益的朋友有三種,有害的朋友有三種:和正直的人交友,和誠信的人交友,和見聞廣博的人交友,這便是有益的。和慣於逢迎的人交朋友,和工於阿諛奉承的人交朋友,和花言巧語的人交朋友,便有害了。」
  • 季氏將要討伐顓臾。冉有、子路去見孔子說:「季氏快要攻打顓臾了。」孔子說:「冉求,這不就是你的過錯嗎?顓臾從前是周天子讓他主持東蒙的祭祀的,而且已經在魯國的疆域之內,是國家的臣屬啊,為什麼要討伐他呢?」冉有說:「季孫大夫想去攻打,我們兩個人都不願意。」
  • 陳亢問伯魚說:「你有沒有聽到你父親特別的教誨呢?」伯魚答說:
  • 孔子說:「侍奉君子時,容易犯三種過失:還沒有問到你的時候就說話,這是急躁;已經問到你的時候你卻不說,這叫隱瞞;沒有看清君子的臉色就輕率發言,叫做瞎眼。」孔子說:「巧言亂德」,即花言巧語會敗壞人的道德。孔子最反對巧言狡辯的人。「恂恂便便,侃侃誾誾」是孔子說話的準則。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