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比頌美學畫廊 四姝聯展具特色

font print 人氣: 56
【字號】    
   標籤: tags:

【大紀元2011年03月16日訊】(大紀元記者簡惠敏屏東報導) 繽紛三月女人天,屏東市巴比頌咖啡美學畫廊邀請蕭金釵、黃淑蓮、丁映月及戴秋容等4位屏東在地女性畫家展出共50幅油畫、水彩作品,展期自即日起至31日止,民眾將可欣賞到浪漫淡泊、大膽多變、灑脫豪邁等各具特色的精彩畫作。

巴比頌負責人邱旭衝表示,「畫如其人」,不同的環境與個性、想法,畫家的作品會有不同風貌的呈現,欣賞者可從展出的作品中看到4位畫家不同的性格。蕭金釵曾任屏東縣美術協會理事長,是屏東第一位女性會長,畫齡超過40年,這次她以油畫描寫日本雅緻迷人的風景。

蕭金釵40多年前帶著小學2年級的女兒到何文杞老師家學畫,後來女兒沒學成,媽媽卻成了專業畫家。蕭金釵說,很多人問我到底幾歲,怎麼越畫越年輕,其實我快80歲了。

台藝大前會長黃淑蓮是退休的國中美術老師,她以大膽強烈的色彩表現對花的感動。她說,藝術創作是一條無止盡的探索之路,繪畫讓她能盡情表達周遭事物的感動,也能更細心去體悟世界的美好。

丁映月是家庭主婦,學畫15年,展出作品以靜物花卉為主,風格一如本人典雅淡泊中帶著人文氣息,畫圖讓她不但增加自信,生活也更充實;今年剛當阿嬤的她說,接下來她要挑戰人物寫實,將人類最豐富、深切的情感表現在畫布中。

畫齡最淺的戴秋容,5年前自公職退休,看到哥哥畫畫很快樂,興起學畫念頭並一頭栽進油彩的繽紛世界中,她為精進畫藝,不但買畫冊研究技法,甚至遠赴日本、俄羅斯的博物館看畫展;為了尋找更多靈感題材,四處旅遊,雲霧繚繞的花蓮慈恩塔、幽靜懷舊的九份都是這次展出作品。

戴秋容開朗的說,只要看到自己完成作品就很快樂;早期因使命感,成立美和新故鄉樂舞團為客家文化努力,如今將棒子交出,現在她要活出自己,畫自己最喜歡的圖。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大紀元記者孫幗英台灣台南報導)同為醫學博士、婦產科醫師,亦同樣愛好藝術的實踐大學前後任董事長郭國銓、謝孟雄,昨(9)日起在成大藝坊舉辦「舞彩人生-油畫、攝影」聯展,吸引許多喜愛藝術的各界人士前往觀賞。
  • 曾在非洲義診的婦產科女醫師趙素芳也是藝術家,她將平日問診時所感受到的生命之美,以畫筆和雕塑品記錄心得,近期在國父紀念館舉辦「趙素芳油畫雕塑展」。
  • 【大紀元2010年12月18日訊】(大紀元記者黃玉燕台灣台中報導)臺灣中部美術協會理事長倪朝龍,從事創作50餘年,這次聯展蒐集近5年來油畫創作,作品沉穩,色彩、筆觸洗鍊。身為中華民國油畫協會創會會員,倪朝龍始終堅持以油彩之筆彩繪生命的感動。同時思考新的油彩、版畫的創作方向,研究融合兩種媒材,建構個人繪畫特色。文化中心大墩藝廊個展,展期到12月30日止。
  • 為慶祝中華民國精彩100年,玉山國家公園管理處特別於30日上午11時,在水里遊客中心玉山藝廊舉辦「江山萬里行之悠然見玉山--葉永烜油畫創作」特展開幕儀式,這項特展的展期將持續3個多月,到100年4月7日止。
  • (據中廣新聞/黃麗鳳報導)時代變遷,早期農村要角的台灣水牛越來越難見到。專職雕塑、油畫創作30多年的蕭祖銘,難捨對水牛的懷念,近年來執著描繪「台灣水牛」,即日起到本月16號,在家鄉宜蘭縣文化局展出一系列以水牛為主題的油畫。
  • 近年,油畫漸漸進入尋常百姓家。人們在裝飾居所牆面時,常常會選用一些油畫作品來表現主人的藝術品味。但是如何欣賞油畫呢﹖甚麼樣的作品是優秀的畫作呢﹖為甚麼有些作品會成為傳世名作呢﹖這些世界名畫表現的是甚麼呢﹖如何從小培養孩子們的繪畫才能和藝術修養呢﹖
  • 今年《南方週末》中國新年特刊的主題是「十五位元父親和他們的世界」。表面上看,這個主題迎合了官方重提「孝道」的維穩意圖,但十五個父親的故事折射的是當今中國的權貴們並不願意直面的真實世界。
  • 有「中國油畫第一村」的深圳大芬村,近期,因為大運會和全國文明城市的檢查,住屋外墻壁掛油畫被列入亂搭建的範圍,將被強制拆除。不少「牆壁畫家」都認為,大芬村一直都有牆上掛畫的現象,不僅不會影響市容,而且是很漂亮的裝飾,對於影響市容的理由不太能接受。
  • (大紀元記者蘇泰安台灣嘉義報導)繪畫已60年的畫家蘇嘉男,長期掌握線條造型與空間層次的運作。抓住光線投影之奧妙變化,從實地寫生中捕捉大自然的神秘。畫風光彩豐富、新鮮活躍、明朗而開放,深得喜愛。個展於三月九日起至三月二十七日,在嘉義市立博物館3樓藝術空間展出歡迎各界前往觀賞。
  • (大紀元記者陳羽柔台灣桃園報導)3月15日晚上,寒流來襲,但是台灣桃園的展演中心卻是洋溢暖意。今晚是神韻國際藝術團在桃園的第5場,也是最後1場的演出。和前四場一樣,同樣是上座率爆滿的情況。不同的是,今晚的觀眾更加熱情與企盼,第一個節目大幕一拉開,映入眼簾的天上勝景引人入勝,觀眾隨即報以熱烈的掌聲。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