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課教材(高級):葉公好龍

正見文化課教材編輯小組
font print 人氣: 537
【字號】    
   標籤: tags:

【原文】
子張(1)見魯哀公(2),哀公不禮。曰:「臣聞君好士,不遠千里以見公。今見公之好士也,有似葉公子高之好龍。葉公好龍,室中雕文盡以為龍。於是天龍聞而下之,窺(3)頭於牖(4),拖尾於堂。葉公見之,而還走,失其魂魄,五神無主。是葉公非好龍也,夫似龍而非龍也;今君非好士也,好夫似士而非好士也。」

(《莊子》逸文(據《太平御覽.卷三八九.人事部三○.嗜好》引))

【批註】
(1)子張:春秋時代陳國人,孔子弟子,聰穎好學。姓顓孫,名師,字子張。
(2)魯哀公:春秋時代魯國國君。
(3)窺:音虧,探望、偷看。
(4)牖:音友,窗戶。

【故事闡述】

子張去拜見魯哀公,魯哀公對他並沒有以禮相待。於是,子張便請人去轉告魯哀公說:「我聽說您喜歡賢才,所以不惜千里跋涉來拜見您。如今見到您所謂的喜歡賢才,其實就像葉公喜歡龍一樣。據說從前有個叫葉公的人,他很喜歡龍,居室里全都雕着龍的圖案。天上的龍知道人間有如此愛龍的葉公,於是就親自到葉公家拜訪,它把頭伸進窗戶窺探,還把尾巴拖到堂屋內。葉公見到真龍后,返身就跑,嚇得面無人色、魂飛魄散。原來葉公不是喜歡真的龍,而是喜歡似龍非龍的假龍。現在您不是喜歡人才,而是喜歡那些似人才又非人才的人罷了。」

「葉公好龍」這句成語就是從這個故事濃縮而來,用來比喻言行似是而非,表裡不一的人。

【討論】
(1)如何看出葉公愛龍成痴?為什麼說葉公喜歡的是似龍非龍的假龍?
(2)就子張舉葉公好龍的故事,你認為要如何才能看出一個人的言行是否一致?請把自己的經驗跟大家分享。

【造句練習】
例:他常常說自己喜歡欣賞名畫,但是約他去看畫展時又不去,根本就是葉公好龍嘛!

【相似成語】
表裡不一;言行不一

【課後時間】
請列舉三個形容言行不一的成語。

參考答案

心口不一、言不由衷、有口無心

--轉載自正見網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春秋時代,齊景公的宰相晏嬰,時常勸諫景公,但是自從晏嬰死了之後,就沒有人敢當面勸諫景公了,因此景公時常覺得心中很苦悶。
  • 春秋時代,齊國出兵攻打魯國。魯莊公和他的參謀曹劌(音「貴」)帶兵前往應戰。兩軍在長勺這個地方擺好陣勢,齊軍首先擂了第一次鼓,魯莊公在此時也將擊鼓準備進擊,曹劌卻阻止他說:「不行。」直到齊軍擂過了三次鼓後,曹劌才說:「我軍此時可以擊鼓進攻了!」
  • 子夏說:「在位的君子必須取得人民的信任之後,才能役使百姓服勞役,否則百姓就會以為是在虐待他們。要先取得君主的信任,然後才去規勸;否則,(君主)就會以為你在誹謗他。」
  • 滇國和夜郎國是西漢時西南邊界的兩個小國家,領土約等於漢朝境內一個郡的大小。不過,滇國和夜郎國的國王都認為自己所統治的是天下大國。
  • 周幽王身旁有一名美艷的妃子,名叫褒姒。為了褒姒,幽王把太子宜臼(音「就」)廢為庶人,還把皇后打入冷宮。
  • 三國時代末期,蜀漢被滅亡後,只剩東吳偏安於江東。因此西晉武帝任杜預為「鎮南大將軍」,派遣他領軍攻打東吳。杜預率軍進擊戰況順利,短期內即攻下吳國多座城池,吳軍都督孫歆等多人被俘虜。
  • 子張曰:「何謂四惡?」子曰:「不教而殺謂之虐;不戒視成(1)謂之暴;慢令致期(2)謂之賊;猶之與人(3)也,出納之吝謂之有司(4)。」(《論語·堯曰篇第二十》)
  • 王章,字仲卿,是西漢泰山巨平人。他在朝廷做官時,以直諫敢言聞名。王章出身貧困,當他年輕還是個窮學生時,只和妻子兩人住在長安。一天,王章生了重病,家裡卻沒有被子可讓他覆蓋取暖,只能躺在用麻草編成供牛御寒用的衣物裡。
  • 對於如何治理百姓,孔子說:「使用政令去引導人民,用刑罰來約束人民,人民只會求得免於犯罪受罰,卻不會有知恥之心。使用道德來教化引導人民,用禮制來約束人民,人民不但會有知恥之心,也會改正錯誤返回正道。」
  • 蓋廊廟建築所用的木材,不是一棵樹上的枝幹能完全提供的;用狐狸腋下白毛皮所製成的暖和輕柔的裘,也不是一隻狐狸腋下的白毛皮所能完全供應的;一個國家的治亂安危,存亡榮辱,也不是靠國君一個人的能力就能承擔,必須憑借眾多朝臣同心合力才能做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