積德以遺子孫 處世持家治業之道

鄭孝祺
font print 人氣: 1235
【字號】    
   標籤: tags:

【大紀元2014年12月30日訊】(大紀元記者鄭孝祺綜合報導)《易•家人》中說:「父父,子子,兄兄,弟弟,夫夫,婦婦,而家道正。」意思是父子兄弟夫婦各守其位,各盡其責,是治家之正道。家訓,又稱家誡、家范、庭訓等,是對子孫立身處世、持家治業的教誨,更是古代士大夫在立身、處世、為學等方面教育後輩的家庭教育的參考。正因如此,重德修身的古代家訓才能在後世子孫中綿綿傳承和發揚。

北齊士族顏之推,為了告誡子孫不可自恃門第、驕逸怠惰,同時也希望子弟能將士族門風維繫不墜,於是寫下洋洋灑灑二十篇,約四萬多字的《顏氏家訓》。這本家訓在其後的1千多年間傳誦不息,被後世尊為家訓之祖。顏之推的苦心沒有白費,他的孫子顏師古是唐朝注《漢書》的大學問家,五世孫又出了譽滿書林的顏真卿和名政治家顏杲卿。其家業和門風,輝煌了三個世紀。

《命子遷》:此孝之大者

司馬談學富五車,擔任漢武帝的太史令,通稱太史公。(網絡圖片)

歷代家訓中講孝道的內容很多,家訓中一再訓誡,取得功名的子孫要分外謙卑感恩,感念祖先德澤庇蔭;多做善事,則是「積德以遺子孫」。

司馬談學富五車,擔任漢武帝的太史令,通稱太史公。司馬談臨死時,拉著兒子司馬遷的手,邊哭邊囑咐,這就是司馬談的《命子遷》。司馬談希望自己死後,司馬遷能繼承他的事業,更不要忘記撰寫史書,並認為這是「大孝」,「且夫孝,始於事親,中於事君,終於立身。揚名於後世以顯父母,此孝之大者。」

他感到自孔子死後的四百多年間,諸侯兼併,史記斷絕,當今海內一統,明主賢君、忠臣義士等的事跡,作為一名太史而不能盡到寫作的職責,內心十分惶懼不安。所以他熱切希望司馬遷能完成他未竟的大業。

司馬遷不負父親之命訓,最終寫出被譽為「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的《史記》,名垂青史。

勤儉持家

「勤儉」也在歷代家訓中被屢屢提及,宋朝司馬光的《訓儉示康》就是一篇經典名作,其中,司馬光強調「由儉入奢易,由奢入儉難」,再怎麼幸運的家族,都不可能每一世都做大官,何況落拓不羈的世家子最容易敗壞先人家業,因此驕奢習氣絕對要不得。

賢母敬薑的《論勞逸》是春秋戰國時期家訓的代表作。敬薑是魯國大夫公文伯的母親,一天,公文伯朝見魯君後回家,看到母親正在績麻,就對母親說:像我們這樣的家庭,您還要績麻,季孫看了會生氣的,以為我不能侍奉您老人家哪!敬薑訓誡道:「夫民勞則思,思則善心生;逸則淫,淫則忘善,忘善則噁心生」。她認為,上自天子、諸侯、三公、九卿,下至黎民百姓,都必須勤勞,或勞心、或勞力,才能政清人和、國泰民安。

唐太宗在《誡皇屬》中,告誡「生於富貴,長自深宮」的皇屬克制自己,珍惜財物,不可奢侈;「每餐一食,則念耕夫」,每穿一件衣服、吃一頓飯,都不要忘記蠶婦農夫的辛勤。

「一粥一飯,當思來處不易。一絲一縷,應念物力維艱。」這是《朱子家訓》(亦稱《朱柏廬治家格言》)中傳誦很廣的兩句話,全篇訓誡的也是「勤儉」二字。

遺子黃金滿籯 不如一經

家訓中強調「勤儉」的內容雖多,但並不贊成「遺厚財給後世子孫」。相反,古人認為這樣有害無益,因為子孫「賢而多財,則損其志;愚而多財,則益其過」。意思是子孫如果賢能,留給他錢財反而折損了他們的志氣。如果子孫無能,留給他們錢財反而會讓他們更加墮落。司馬光說:「難道聖人就不管子孫的貧睏了嗎?過去那些聖賢留給子孫的是廉潔、儉樸的優良品德。」

南北朝時期賢相徐勉一生為官清廉,他留給兒孫的是兩袖清風的為官志節,和勤奮讀書的樂學精神。徐勉說,自古以來,很多父母為了能使孩子生活安逸幸福都拚命聚斂財富,看似愛子,實則害之,最終只能使子女由於過份依仗父母之家資,而喪失獨立創業的志氣、膽量和能力,坐吃山空。這種父母是愚蠢的、不明智的。

徐勉認為,「遺子黃金滿籯,不如一經」,做一個合格的父親,留給子孫的不應是物質財富,而應是樂善向學的人格風範。

恭默

周公教育兒子要具備謙虛謹慎的美德。(大紀元)

「恭默」即謹言慎行,寬厚忍讓,謙卑不躁,這種訓誡在古代家訓中多有提及。

諸葛亮家訓《誡子書》是寫給兒子諸葛瞻的,流光溢彩,堪稱傑作。諸葛亮強調,「靜以修身,儉以養德,淡泊以明志,寧靜以致遠」,精簡的字句概括了做人治學的經驗,著重圍繞一個「靜」字加以論述,同時把失敗歸結為一個「躁」字,對比鮮明。

在《戒子伯禽》裡,周公殷殷告誡代其治理封地魯國的兒子伯禽說:「你不要因為受封於魯國就怠慢人才。我是文王之子,武王之弟,成王之叔,又身兼輔佐皇上重任,我在天下的地位也不輕賤了。可是,一次沐浴,要多次停下來,握著已散的頭髮,接待賓客;吃一頓飯,要多次停下來,唯恐因怠慢而失去人才。

我聽說,德行寬裕卻恭敬待人,就會得到榮耀;土地廣大卻克勤克儉,就沒有危險;祿位尊盛卻謙卑自守,就能常保富貴;人眾兵強卻心懷敬畏,就能常勝不敗;聰明睿智卻總認為自己愚鈍無知,就是明哲之士;博聞強記卻自覺淺陋,那是真正的聰明。

這六點都是謙虛謹慎的美德。即使貴為天子,之所以富有四海,也是因為遵循了這些品德。不知謙遜從而招致身死國喪,桀紂就是這樣的例子。你怎能不慎重呢?」

伯禽沒有辜負父親的期望,沒過幾年就把魯國治理成民風純樸、務本重農、崇教敬學的禮儀之邦。

最讓人戒慎恐懼的是子孫驕傲怠慢,好勇鬥狠,結果招人嫉恨,罪殃家門。恭默的德性,還可以表現在慎交朋友上,不要和姦佞之人、刻薄之人、行為怪誕之人交往等等。

玉不琢 不成器

歐陽修在教導二兒子歐陽奕努力學習時寫下《誨學說》。(維基百科公共領域)

歐陽修4歲時父親去世,母親對他的教育很嚴格,用蘆葦、木炭作筆,在土地或沙地上教歐陽修認字。歐陽修在家訓中希望兒子能繼續養成讀書習慣,並從書中學會做人的道理。

他在教導二兒子歐陽奕努力學習時寫下《誨學說》:「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學,不知道。然玉之為物,有不變之常德,雖不琢以為器,而猶不害為玉也。人之性,因物則遷,不學,則捨君子而為小人,可不念哉?」

意思是:如果玉不琢磨,就不能製成器物;如果人不學習,也就不會懂得道理。然而玉做的東西,它固有好的本質,即使不琢磨製作成器物,它的特性也不會受到損傷。人的本性,會因為外界事物的影響而改變。因此,人們如果不學習,就會從品德高尚的君子變成品行惡劣的小人,難道不值得深思嗎?

蘇洵在《安樂銘》中勸誡年輕人要珍惜時光,努力上進。他說:「趁著年輕才壯,不可虛度光陰。」「受得苦中之苦,方為人上之人。世上豈有難事,都緣人不專心。」「凡事莫推明日,明日最誤人。一年幾個明日?三百六十有零。」

「斷機教子」講述的是孟母教子的故事。孟軻小時讀書不用功,且不以為然。孟母將孟軻叫到跟前,斷然操刀割斷織機上紡了一半的布匹,母親的舉動使孟軻迷惑不解,他「懼而問其故」,母親回答:「你荒廢學業,如同我剪斷這絲一樣。有德行的人學習是為了樹立名聲,多問才能增長知識。所以平時能安寧,做起事來就可以避免於禍害。現在荒廢了學業,就不免於做下賤的勞役,而且難於避免禍患。這跟織布為生有甚麼不同?如果中途廢棄而不做,哪能使她的丈夫和兒子有衣服穿,有糧食吃呢?女人如果荒廢了生產家裏的生活必需品,男人放鬆了自己的修養和德行,那麼一家人不做強盜小偷就只能做奴隸勞役了!」孟子嚇了一跳,自此,孟子從早到晚勤奮學習不休息,把子思當做老師,終於成了有學問的人。

雖然在家訓中,古人教育子孫要勤勉讀書,但在古人理念中,讀聖賢書的目的是學習如何做人,並非是為了做官富貴。顏之推在《教子》篇裏提到,齊朝有一個士大夫,教他十七歲的孩子講鮮卑語和彈琵琶,還很得意孩子能「伏事公卿,無不寵愛」,顏之推對此表示深惡痛絕。

清朝石成金寫的《傳家寶全集》也說到,如果把子孫教成「希圖前程,指望富貴」的人,結果當了官貪贓壞法,弄到家破身亡,遺累父祖,這不是子孫不肖,而是父母當初教得差了。

歷史上帝王將相,名臣大儒如宋朝的司馬光、歐陽修、朱熹;明朝的王夫之及清朝的鄭板橋、曾國藩等都留有家訓。在這些歷朝歷代的著名家訓中,中國傳統文化「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理念,通過家訓傳授給後世子孫。中國古代家訓內容之豐富、涉及面之廣博、影響之深刻是世界各國文化都不具備的。

責任編輯:尤思宇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行政院體育委員會委員會議今天通過「行政法人國家運動訓練中心設置條例草案」,計劃九月中報行政院彙整核定後送立法院審議。 體委會主任秘書林正儀表示,為了使台灣運動培訓機制及早與國際趨勢接軌,並考量組織營運的專業及效能,體委會依照政府組織改造推展法人化的策略,將屬於國家任務而性質上不適宜由行政機關實施的國家運動訓練中心,朝公法性質的法人方向推動。
  • 行書金石垂家訓五律條幅
  • 馬來西亞國家服務訓練營日前傳出營內有二十多名學員「撞鬼」的事情,據說,全部嚇得出現歇斯底里狀況,只好送醫院治療,當局遂請來「驅魔」法師到場起壇作法,驅走幽靈。
  • 大紀元記者澤霖報導/8月31日,美國共和黨全國代表大會進入第二天,第一夫人勞拉 布希的演講格外引人注目。勞拉從妻子的獨特角度,採用非正式的演講風格力挺夫君。布希的雙胞胎女兒上臺介紹她們的總統爸爸之後,然後布希通過遠端連線,在少年的棒球賽場外介紹第一夫人勞拉上臺講話。
  • 【大紀元5月22日報導】(中央社記者謝震南台北二十二日電)漫畫家也可以由學校授課正規培訓!台灣地區首創試辦、私立中國文化大學推廣教育部承辦的職業漫畫家訓練班第一期結業學生,今天在台北市忠孝敦化捷運站地下廣場展開一整天的成果發表。
  • (亞洲時報記者林綺慧8月11日撰文 吳敏儀攝影)香港---近日,香港行政長官曾蔭權以1,450萬元公帑進行官邸裝潢,其處事作風再次惹來批評。批評者指曾涉嫌「利用條例漏洞避過立法會監察」。姑勿論批評者的說法是否成立,曾蔭權在此事上表現,似乎是不太明白其祖宗家訓:「仁以為已任,不亦重乎!死而後已,不亦遠乎!」。
  • 中國人自古注重庭訓家教,曾子殺豬教子、孟母三遷等故事至今在老百姓中耳熟能詳。歷史上的名臣大儒如宋朝的司馬光、歐陽修、朱熹;明朝的王夫之及清朝的鄭板橋、曾國藩等等,都留有家訓。
  • 清朝石成金寫的《傳家寶全集》也說到,如果把子孫教成“希圖前程,指望富貴”的人,結果當了官貪贓壞法,弄到家破身亡,遺累父祖,這可不是子孫不肖,而是父母當初教得差了。
  • 繼蕭薔、蔡依林等「前輩」引經據典鬧笑話後,新一代可愛教主楊丞琳也步上後塵,昨天她把自己偏愛「多毛男」,歸因於媽媽告訴她:「『腿』上無毛,辦事不牢!」聽得大家一頭霧水。
  • 李氏公所在25日晚假龍鳳大酒樓舉辦中國新年聯歡及敬老餐會,一千二百多位鄉親及多位社區貴賓參加喜慶熱鬧的春宴。晚會由前任會長李奇舜主持﹐李發新主席及李啟才主席分別向宗親父老拜年,恭祝身體健康、狗年行大運。台北經濟文化辦事處楊國棟處長為李氏公所新舊任主席主持交接﹐並頒獎狀給僑務顧問李壽泮、前主席李奇舜、新任主席李發新、李啟才﹐表揚他們為僑社服務的辛勞。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