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慈子孝的故事

作者:佳宜
font print 人氣: 90
【字號】    
   標籤: tags:

孟宗生活在一千八百多年以前的三國時期,很小的時候就沒有父親,只能靠母親替別人做一些縫縫補補的針線活撫養他。

孟宗的母親十分善良,非常疼愛這個兒子,也常常和他講做人的道理。等到孟宗上學的年齡,孟母用平時節省下來的錢送孟宗到一家有名的私人學堂去求學。因為學堂離家很遠,所以孟宗和其他幾個鄰居的孩子大部分時間都住在學堂裡。

孟母織被 救濟貧困

有一年冬天,天氣特別寒冷,孟母花了好幾天時間縫製了一件又厚又大的被子,讓正好要去學堂的鄰居給兒子帶去。鄰居看到這條超大的被子,感到很奇怪:「你兒子那麼小一個,怎麼需要這麼大的被子呢?」孟母笑著解釋說:「我家拿不出什麼好東西來款待孟宗的同學,他的同學大多家中也很貧困。在冬天寒冷的夜裡,有這條大被子大家一起蓋,不就暖和了嗎?」

孝感動天 哭竹生筍

孟宗從小就十分孝順母親。有一年冬天,孟母生病了,連著幾天沒有胃口吃東西,守護在一旁的孟宗很著急地問:「母親,只要您想吃,無論是什麼,我一定煮給您。」孟母用微弱的聲音說:「我以前吃過一次後山的竹筍,那可真是鮮美哪!」 這下可把孟宗難住了,當時正是寒冬,哪來的竹筍啊?這下可怎麼辦才好?

孟宗實在想不出什麼辦法,只好走到後山的竹林裡嘆息。想著病床上虛弱的母親,孟宗雙手抱著竹竿,不禁放聲大哭起來。他的一片孝心感動了天地,不一會兒,太陽升起來了,暖暖的陽光融化了孟宗腳下的一片白雪,露出了下面的泥土;又過一會兒,傳來吱吱嘎嘎泥土裂開的聲音。啊!從地上裂開的小縫裡鑽出了好幾個嫩嫩的竹筍。孟宗高興極了,馬上採了鮮筍飛奔回家,煮了一碗筍粥,並親手餵母親吃。說來也真神奇,孟母吃了筍粥後病就好了。

原來那時的古人只知道春天有竹筍,因為春天的竹筍都是長在泥土上面的,很容易掘取。而冬天的竹筍,也就是我們現在叫的「冬筍」,是埋在泥土裡的。自從孟宗「哭竹生筍」後,人們才知道冬天也有竹筍,但是要挖開泥土才能找到。

孟母教子 為官清廉

孟宗後來長大了,在軍隊裡做一個小軍官。有一次母親到軍營裡去看望他,晚上下起大雨,因為他們住的房子非常破舊,屋頂漏水,弄得母子倆夜裡都沒辦法睡覺。孟宗覺得很對不起母親,讓母親跟著自己受苦,難過得哭了起來。孟母卻說:「怎麼可以因為貧窮而哭呢!應當以此勉勵自己更加上進才對啊!」

不久孟宗被升職管理漁業和鹽業。一天,他看著池水中活蹦亂跳的肥肥的魚兒,心想如果能讓母親嘗嘗這美味的魚該多好啊!於是,他親手編織了一個魚網,從池子裡捕了幾條魚,並用鹽醃漬好後放在一個罈子裡,託人捎回家孝敬母親。

孟母見了醃魚,很不高興,把整壇的醃魚退了回去,並讓人轉告孟宗說:「你是主管漁鹽的官員,卻捕魚醃漬給娘食用。娘一直跟你講為官應該清正廉潔,為百姓盡職盡責才是。」孟宗聽了非常愧疚,就把魚罈沉入池中,以此為戒,做一個清清白白、堂堂正正的好官。而孟母為了堅定兒子的決心,在孟宗主管漁鹽的三年裡堅決不吃魚。

在慈母言行的感召下,孟宗為官清廉,盡心盡力為國家、為百姓做好事,後來被升為宰相,就相當於現在總理或國務卿的職位。而孟母孟宗母慈子孝的故事,伴著鮮美的冬筍,也一直流傳到今天。◇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世說新語記載一則陶母教子的故事:陶侃年輕時做了官,專門管理漁場。有一次,他用壇子裝滿乾魚送回家,以此孝敬母親。
  • 崔元暐謹遵母教,為政近40年,忠於職守。他將薪俸周濟貧孤的族人,對他們的子弟,撫養教勵。後雖官至丞相,但從不利用職權,使自己的子弟進入朝廷,以清廉儉樸,知名於世。
  • 十年前,一位有遠見的母親帶著對美國傳統價值觀的由衷欽佩、對學習永無止境的熱愛以及傳播善意的使命,踏上了在家教育(homeschool)的旅程。
  • 我們必須從「激發這類兒童的勇氣,並讓他們相信自己的長處與能力」來進行治療。
  • 具有美感教育的玩具去哪兒了?如今,走進百貨商店的玩具通道會讓你嚇一跳。炫目的色彩和燈光向你閃爍著,預先錄製的聲效在空氣中噼啪作響。一切都過於張揚和誇張,到處都是醒目的商標。真正有教育性、想像力和美感的玩具去哪兒了?孩子們對世界最初體驗的那些健康又美麗的玩具在哪裡?好在它們仍然存在,只不過比以往更少見到。這裡列出一些經得起時間考驗的玩具清單,這些玩具可以培養孩子的運動技能、想像力、樂趣、創造力以及與美好現實聯繫的體驗。
  • 「為什麼要生孩子?」,讓我們來看看孩子給我們的人生與家庭帶來哪些快樂與好處,這些也許更真實一些。
  • 在成長到學齡的這個階段,孩子們正在培養和練習幫助新朋友、與他人相處和交友能力。還有自我調節和理解他人觀點的能力。
  • 學齡兒童往往喜歡獨立,但他們仍然需要你的愛、關注和認可。在成長和探索的過程中,孩子也需要一些限制和指導。這些限制可以幫助你的孩子感到安全,並為開始上學後的新規則、慣例和責任做好準備。
  • 我們已經知道,兒童都會努力追求優越感。父母或教育者的責任,就是將他們的努力追求導向有效、有益的面向。他必須確保,孩子的努力可以獲得心理健康與幸福,而非精神疾病、身心失調。
  • 美國佛州一位母親說,作為家長,她的職責就是做孩子的「啦啦隊長」,並拒絕成為他們的朋友或「直升機父母」,否則你將培養不出有韌性的孩子。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