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人茶趣:白居易種茶

作者︰舒晴
font print 人氣: 515
【字號】    
   標籤: tags: , ,

白居易,字樂天,號香山居士,是唐代新樂府運動的倡導者,同時也是一位品茗專家。白居易終生離不開茶,早飲茶、午飲茶、夜飲茶、睡飲茶、醒後飲茶、酒後飲茶、生病時還是索茶,一天從早到晚茶不離口。他一生嗜茶,所以自稱是個「別茶人」。

唐憲宗元和十年,發生宰相武元衡被謀刺事件,主謀者是藩鎮割據勢力。白居易出於義憤,立刻上疏急請朝廷緝捕兇賊,因而被指責搶在諫官之前議論朝政是一種僭越行為,所以把他貶到江州去當司馬。

傳說白居易任職江州司馬期間,鬱鬱不得志,故終日遊山玩水、吟詩作賦,以解心頭之悶。有一年秋天,白居易遊覽廬山,來到東、西二林寺間的香爐峰下,見了雲水泉石、鳥語花香,景色絕美、天下第一,如此幽雅美景使他流連忘返。於是,他就在翠竹叢中找了間茅屋暫住。

茅屋主人是位鶴髮童顏種茶的古稀老翁,他見是江州司馬白居易來借宿,自然是滿心歡喜,以客禮相迎。於是老翁從木箱拿出一個竹筒,小心翼翼地拔開木塞,倒出一小撮茶葉為他沏茶。白居易小口啜飲,頓時驚呼:「好茶!請問老伯這是什麼茶?」

老翁回答:「這叫『五老洞雲霧茶』,它的來歷挺有趣哩!」於是,老翁邊泡茶邊向白居易說起五老洞雲霧茶的來歷:

多年以前,廬山有座茶寨,寨子裡住著五位老人以種茶為生。老人們都只有一個獨生兒子,成年後也都各自娶了媳婦。五位老人日出上山種茶,日落下山回家,日日辛勤工作,收成的茶葉又多又好,趕集時都能賣到好價錢,日子過得挺安穩。

漸漸地五位茶農年紀大了,不能再上山種茶了,兒媳婦們就開始嫌棄他們,經常不給飯吃,冷言冷語對待,最後還把他們趕出家門。五位老人於是結伴來到山頂的一個山洞住下,並在洞外山坡上開闢了一片茶園。不久,茶園就長成了一片蒼翠的茶林,老人們感慨地說:「世上只有負心的人,沒有負心的莊稼!」

原來,這裡終年雲霧籠罩,水氣充足,氣候溼潤,產出的茶葉清香味醇並能治病,每年都有許多外地茶商用糧食來換取他們的茶葉,五位茶農自然生活愉快,又天天喝這種茶,身體不僅比以前硬朗,氣色更是越來越紅潤。

五位兒媳婦聽說他們的公公不但沒有餓死,反而變得年輕了,心裡十分驚訝,猜想他們一定吃了什麼仙草。於是五個兒媳婦結伴上山,走了好幾天,好不容易來到山腰,遠望山峰只見五位老人在雲霧中採茶,若隱若現,猶如仙家一般。

見此現象,五兒媳婦認為,老人們採茶時總有一團霧氣在他們身上繞來繞去,一定是仙氣,他們長生不老,想必是受了仙氣無疑。她們真是又羡慕又嫉妒,於是決定回家叫自己的丈夫來占領這片茶園。

丈夫們聽了媳婦們的話,就真的上山要霸占那片茶園,可是一去再也沒有回來。五位兒媳婦由於好吃懶做,不久茶園荒廢,一個個也都餓死了。

後來,五位老農活到百歲後才去世,那片茶林卻永久保留下來,產茶的山峰叫「五老峰」,老農們住過的山洞叫「五老洞」,種的茶葉叫「雲霧茶」。

白居易邊聽邊點頭,又端碗喝了口茶,頓覺茶濃、味甘醇,就再問老翁:「都是廬山雲霧茶,為什麼山下沏的茶味道不及此地?」

老翁笑道:「俗話說的好,紅花要有綠葉襯,佳茗需要好水泡。司馬大人有所不知,此山中有座招賢寺,寺邊下方橋潭有股清泉,清澈甘甜,是上等泉水。好水沏好茶,更是別有風味。因此,用這裡的水沏茶當然比山下茶味好。」

白居易和老翁喝茶聊天,再加上感嘆自身的境遇,也就萌生想自己種茶飲茶、回歸自然的念頭,於是請求老翁收他為徒,教他種茶。老翁見他誠心相求,也就答應收他為徒了。

從此,白居易在廬山建草堂而居,在香爐峰下遺愛寺旁親闢園圃,植藥種茶,閒暇時吟詩作賦。故有詩云:「長松樹下小溪頭,斑鹿胎中白布裘。藥圃茶園為產業,野糜林鶴是交遊。」道出了當時閒適失意文人種茶烹茗,樂天安命,自感滿足的無窮樂趣。@*
責任編輯:古容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日本喝茶文化起源約自中國唐代開始,日本遣唐使與留學僧到中國做交流互動,學習當時世界最進步的政治、文化與經濟,隨著日本傳教大師最澄及禪師榮西將茶葉種子及製茶技術帶回日本,進而引進中國大陸的茶文化到日本。
  • 說到長壽,總讓人想到日本,但今年冠軍寶座已經易主,雖然退居第二,也只少冠軍0.27歲。日本人注重養生,無論是生活習慣、飲食保養都有自己獨特的長壽秘訣。抹茶因為具有在禪修時提神醒腦、補充營養的功效,成為禪宗寺院的生活習慣,而成了禪僧長壽之秘。
  • 若有機會與長輩茶友品茗聊天,談今論古,則更加受益匪淺。有朋友說:喝茶還可以學會做人,我亦深有同感。時常有朋友問我,心目中最美的景色是什麼?我的回答是:「一二知音,一處風景和一杯清茶,三兩句會心之語,神 思共遊方外。」
  • 六大傳統茶葉有哪些,以及如何正確泡製它們?通過了解茶葉和泡茶的藝術,你可以發現這六種茶葉背後都有各自的魅力,並品味這些已流傳數世紀的滋味。
  • 茶道之美、茶道之境都可以在泡茶、奉茶、品茗之間求得的,除了人、茶、器外,無需茶席的佈置、無需服飾的搭配、無需佐以什麼音樂。茶的沖泡與供奉已表現了看得到的美感與境界,茶的品飲已表現了看不到的香、味與茶性的美感與境界。
  • 茶人除了要具備茶學的基本功底,對繪畫、音樂、舞蹈、戲劇、文學、宗教、哲學諸方面都要有一定的修養,尤其是抽象藝術,這樣才能融合泡茶、奉茶、喝茶、品茗環境成一件新的藝術作品,並從中創作出讓自己與參與者都能享用的茶湯境界與茶道氛圍。
  • 能分辨出不是南零水或許不難,能辨別出是江岸邊的水就不容易了。特別是二者混合竟不相融合,大概就是生命一面的表現吧!與「井水不犯河水」異曲同工。因為它們是不同生命的一部分。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