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喝茶,一般人喜歡它的香、喜歡它的甘、喜歡不同茶葉的獨特風味,但閒暇之餘喝茶,也要講究茶道藝術嗎?茶道老師認為,茶道藝術是以泡茶奉茶品茗為媒介表現出的一種藝術,如果平時沒有這種習慣就不必理會了。
從通俗茶道到純茶道
「一般閒暇喝茶、工作之餘喝茶,也要講究茶道藝術嗎?」學生問老師。
「可要可不要,如果一個人已經養成了茶道藝術的習慣,在極簡單的泡茶過程中也可以表現出茶道藝術的內涵,如果平時沒有這種習慣就不必理會了。」老師回答道。
「如果在一個正式的茶道聚會,泡茶者一定要講究茶道藝術嗎?」學生追問著。「先看茶會的性質,如果這是一個通俗性的茶會,只要泡茶奉茶品茗進行得順暢就可以了,即使茶事過程貧淡了些,或是動作服飾誇張了些也無妨,但如果是想表現茶道藝術的茶會,或是聲明這是表現茶道藝術的茶會,就得講究茶道藝術。
其次是看主持這場茶會,或包括參於者在內的人是否具備茶道藝術的修養,如果有,他們表現出來的就會含有茶道藝術的內涵(層次高低暫且不說),如果還未具備,就只能視為通俗性茶會。」
「喝茶與茶道是同一個概念嗎?」學生再次追問。
「喝茶與茶道是同一個概念,但茶道與茶道藝術是二個不同的概念。茶道藝術是以泡茶奉茶品茗為媒介表現出的一種藝術,茶道可以沒有這層內涵。」
「茶道藝術與音樂、繪畫、舞蹈、戲劇等藝術是同等意義的嗎?」
「是同等意義的。」老師明確地回答。
「那純茶道又是指什麼呢?」學生深入到另一個層面去請教老師。
「純茶道是僅就泡茶奉茶品茗為媒介所表現的藝術,重點在人、在茶、在茶具,且以茶湯為核心。這時的陪伴事物如插花、掛畫、點香、石景,以及茶道的功能如客來奉茶、促進社會和階、精儉修為、除病美容,都得屏除在腦外。
這還是純茶道較為寬鬆的解釋,如果縮小範圍來解釋純茶道、將純茶道再從茶道藝術中分離出來,甚至不可以為茶道藝術設立主題,如這次的茶道藝術旨在表現茶禪一味、在表現雪中之春、在表現久別重逢的喜悅。這是標題性的茶道藝術,沒有了這些賴以依附的情節方是純茶道。
純茶道是僅就人、僅就茶、僅就茶具,藉由泡茶、奉茶、品茗,表現、享用茶道之美的茶道藝術。」
茶道的空寂特質
喝茶,一般人喜歡它的香、喜歡它的甘、喜歡不同茶葉的獨特風味,如果說到苦,都說它是先苦後甘,以苦味消退後,甘味顯露的現象激勵人們辛勤工作以求得甜美的成果。
但是苦、澀一直是茶葉很重要的成分與滋味,茶的各種香、味與特質都建構在這個基礎之上,只是有些茶因為品種、製法的關係,苦味或澀感會顯得特別的重或特別的輕。
也就是這樣的香、味結構,茶湯讓人喝來不覺得膩,甚至隨著年歲的增長,更加深刻體會它的風骨。
茶的香是光彩、豔麗的,茶的甘是誘惑迷人的,但是我們未曾將茶歸屬于華麗的飲料,因為苦澀的味道與其進入體內以後產生的效應將亮麗的一面壓制了下來,使得茶被認定為精儉、空寂、清和之物。
藝術上所說的美有很多種類型,一種是接觸後讓人歡娛,一種是接觸後讓人興奮,一種是讓人感到悲壯,一種是讓人興起哀傷之情,一種是激起綿延不斷的哲思,一種是讓人沉靜並多少帶點淒涼感。最後的這種沉靜,並或多或少的淒涼味就是所謂的空寂之美,這是茶道在藝術領域上很特殊的一種美感境界。
茶道的藝術領域為何存在此空寂的原素,我們認為與茶的基本成分有關,那就是構成茶主味「苦」與「澀」的咖啡因與兒茶素,拿掉了這兩項成分,茶幾乎不成其為茶了,茶的傲世功能也將消失殆盡。
製作精良的茶,苦澀等味與香氣搭配得恰到好處,不但隱藏了苦澀的銳氣,而且形成非常讓人喜歡且耐人追尋的茶味,這樣的香與味可以讓人喜歡一輩子。
這樣的茶喝進肚子裡,血壓開始下降,肌肉開始放鬆,注意力開始凝聚,讓喝它的人逐漸沉靜下來。這樣的生理狀況是空寂之美呈現的良好環境,只要有點空寂概念與修養,這樣帶點淒涼味的美之意象,就容易步上意識舞臺。
或許因為如此,愛喝茶的人,尤其是文人、藝術家們,記錄了許多茶在空寂之美的文獻與作品,於是空寂逐漸形成了茶的人文成分;茶人們更將之表現在品茗環境與茶道意境上,而形成了空寂茶道,還將之與禪學結合,有了茶禪一味的體悟。
茶道與禪學自古連結得很密切,我們認為其中的原因就是彼此在空寂境界上的一致性。
空寂的狀況是修禪的人必須學會進入的境界,空寂的狀況是茶人們體會、享受茶境之美的一條道路,陸羽在《茶經》上強調的「精儉」也是他體悟茶境空寂的一種方式。現在我們還要以美學的角度將空寂的境界表現在茶道藝術上。
茶道的抽象藝術性
談「茶道」,是可以把範圍縮小到「茶湯」本身的,茶湯所表現的各種風情已傳達了茶道的重要部分,茶湯包括了色、香、味以及茶性、風格等等,也包括了泡茶者的感情。這樣的茶湯世界是較為抽象的純藝術境界,是茶道藝術的核心。
自從一九八○年代初期,我們在茶學講座上就一直強調「把茶泡好」的重要性,因為茶道是建構在泡茶基礎之上的,如果基礎不穩固,建構在上面的茶湯、建構在上面的茶道藝術與茶道思想是粗糙的。
事實上,茶道之美、茶道之境都可以在泡茶、奉茶、品茗之間求得的,除了人、茶、器外,無需額外的專案,無需茶席的佈置、無需服飾的搭配、無需佐以什麼音樂。
茶的沖泡(含抹茶的攪擊)與供奉已表現了看得到的美感與境界,茶的品飲已表現了看不到的香、味與茶性的美感與境界,屏除了繁複的環境景物與聲響、多餘的肢體語言、多餘的禮儀規矩、多餘的道德延伸,反而更能專心於「茶」的本身。這樣的「單純」性,我們稱之為純茶道。
日常生活中熟悉的事物與聲音,我們一看一聽就知道那是什麼,如果遇到不曾認識的形象或音響,我們就說看不懂、聽不懂。從純茶道而言,茶道是包含了許多一般人日常生活中不熟悉的項目,因為純茶道不是藉著服裝儀容與茶席景物來表達,而是在簡單的泡茶奉茶品茗間表現茶的美,茶乾只是簡單的條索,茶湯只是一碗有顏色的液體,茶的美包含了太多非具象的內涵。
我們要理解「抽象」,要授受雙方對抽象有所認知才容易理解茶道在說些什麼。
我們不要只會欣賞具象的美,如物件是一個人、一隻老虎、一間教堂、一段描寫鳥叫的樂器聲音、一首耳熟能詳的民歌。當一幅畫只是一些線條與色塊的組合、一件雕塑只是一個不明事物的形體、一段音樂只是一些聲音的呈現,這就進入了抽象的領域,若這些抽象的圖像與聲音能完善地表達作者所要述說的內涵,那就是所謂的抽象藝術。
抽象藝術的理解與應用是必須教育的,抽象占了藝術、思想、美學的一大部分,缺少了這部分的理解與享用,人生會從彩色變為黑白。在茶道的進修上,必須對抽象的概念,抽象的繪畫、雕塑、音樂等方面多接觸。
對茶之色香味形與風格的欣賞也要超越具象的羈絆,才容易操控茶道豐富的美感境界,並享用它們。⊙
<本文摘自《茶之美,純茶道冊:蔡榮章茶之書》,出色文化出版社提供>
●清茶一杯天地寬 茶道寂寞耐人品
●泡茶奉茶品茗 茶道藝術中的自然美學
●常喝也不膩! 7步驟調配專屬的早餐茶
責任編輯:曾臻